万象

东莞环保执法可效仿西方“吹哨人”制度

  东莞环保执法可效仿西方“吹哨人”制度
 
  新闻回放:自1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和“长了牙齿”的新《环保法》正式实施。新法赋予了环保部门“按日计罚上不封顶”等权限。
 
  按照褚时健的观点,企业是国家的资产,就是要赚钱,否则就成了包袱。据此来看,盈利能力不错的企业自然是优质资产。不过,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因为违规排污,一些赚钱企业就成了不折不扣的“负资产”。新环保法生效前,执法力度的疲软让企业陷入“守法吃亏”困局,违法经济大行其道也不令人意外。
 
  虽然利好不少,但东莞的环保执法其实仍面临不少的挑战。首要的问题在于执法力量弱小。一则,东莞一线的环保执法人员总数不过250人左右,理论上需人均监管企业1600家。按照南怀瑾的看法,明显就犯了“力小而任大”的错误。二则,执法效力还偏弱,横向对比佛山等试点“环保警察”的兄弟城市,已然输了一招半式。
 
  东莞的环保执法既是一场“拉锯战”,又是一场“持久战”。笔者认为,不妨效仿西方食品安全领域的“吹哨人”制度,建立内部举报人奖励机制。对经查实的举报者,可以给予其违法生产全部所得一半的奖励,由环保执法部门先“收账”,再经由转账等方式交予举报人。此外,东莞目前正在研究完善组织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信用东莞”。为提高违法成本,不妨将违法排污等行为纳入信用污点,让非法排污再添后顾之忧。当然,随着环保部门权力的壮大,规范与监督也应一并跟上,否则权力之虎跑出笼子,恐免不了伤及无辜。(来源:南方网)
上一篇:轨道交通2号线车站便利店招商项目候选名单出炉
下一篇:东莞活禽买卖暂未受“禁售令”影响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