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玉香等“身边好人”讲述家风故事
熊玉香等“身边好人”讲述家风故事
“熊玉香,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的清洁工,却用最朴实的做人道理培育出一位博士毕业并受聘于英国剑桥大学的儿子;曹永浩,从教20年,把‘烂仔窝’变成全国重点职中……”昨天,东莞市家风建设工作室在长安启动,包括熊玉香、曹永浩等在内的“身边好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并现场向参会人员讲述了自己的家风故事,感动了众多与会者。
据悉,“以工作室平台推进家风建设”的东莞市家风建设工作室在全省乃至全国属于首创,是创新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有益探索。
2014年以来,长安涌现了一大批家风建设的典型代表,如言传身教培育出博士儿子的清洁工母亲熊玉香、把“烂仔窝”变成全国重点职中的南粤楷模曹永浩。另外,仅去年,长安就有20户家庭获评“东莞市最美家庭”。同时,长安镇结合“道德讲堂”,深入到社区的祠堂、广场等地,开展了34场以家风为主题的道德讲堂专场活动,取得显著的效果。
特别是长安镇宣传文体局以“文明、感恩、责任、公益、家风”等为主题,连续举办了6届“长安骄子计划”青少年主题教育活动,影响了超过10万名的青少年,许多家长在分享好家风的活动中受益匪浅。
事例
妈妈每周写一封信给儿子
1963年出生的熊玉香是湖北人,在东莞长安胜百吉鞋厂任清洁工。2014年9月,其子毛石清博士毕业后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此事在熊玉香所在工厂一时传为美谈。
1994年,为生计所迫,熊玉香含泪告别了9岁的儿子,来到东莞长安胜百吉鞋厂工作。她省吃俭用,虽然收入低微,但每个月都寄钱回家。1994年,她的工资不过200多元,直到2004年,工资也才1000多元。但在2004年,儿子考上武汉华中农业大学时,她直接拿出所有积蓄1万元,作为儿子的入学费用。此后3年,除去助学贷款1万多元,儿子大学读书所花费的4万多元多由她工资支出。令人欣慰的是,2008年,儿子考上了上海某高校公费硕博连读,成为家族的骄傲。
多年来,由于她在东莞务工,而儿子在家里上学,为了省钱,平常她舍不得回家与儿子团聚。为了鼓励儿子,她每周写一封信寄给儿子,写的每一封信都是平常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最朴实故事,以此教育儿子要好好读书。连续多年,她持续如此。
直到有一年,老家的邻居家安装了电话。有一天,她想儿子了,于是借用公共电话拨通了邻居家的电话,让儿子来接电话。可是不管她丈夫如何劝说,儿子都拒绝接听。
儿子的异常举动让她一度难以接受:“作为母亲的我,这么多年一直在外务工,省吃俭用,只为供你读书,将来有出息,可如今让儿子接个电话他都不愿意。今后该如何办?”
没有几天,她收到了一封儿子写来的信。儿子在信中道出自己不接电话的缘由,并用感人而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与牵挂……
读完儿子的信,她泪流满面。后来许多同事也争相阅读了这份感人的信,并深受感动。
如今,当毛石清以博士身份面对母亲的同事时,这位长相清秀的年轻人丝毫没有认为自己做清洁工的母亲卑微。回到父母简陋的出租屋,他说顿时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而在任何时候,只要一提起儿子,熊玉香的脸上便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她说儿子这些年忙于读书,耽误了恋爱,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儿子早点成家。(记者 刘满元)(来源:广州日报)
下一篇:厚街CU无名氏老人家属已找到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