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白城市农科院打好“招才引智”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白城市农科院打好“招才引智”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如何通过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吉林西部农业发展?近年来,白城市农科院打好“招才引智”这张牌,以“人才”为支点,以“平台”为载体,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白城市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白城市农科院位于吉林西部。这里半干旱生态区的地域特点和气候条件,奠定了该院特色学科的发展基础与优势。多年来,该院在燕麦、向日葵、杂粮杂豆等研究上居全国领先地位,是吉林西部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推广最前沿、最主要的科技团体。
 
  领先的地位,前沿的位置,取决于人才这一核心要素。近年来,在省、市人社部门支持下,白城市农科院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留日植物育种学专业李春花博士,从内蒙古农业大学引进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吴国芳博士,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引进专家马飞跃,从内蒙古农业大学引进了李俊伟博士……聚八方英才而用,是白城市农科院科研创新的发力方向。
 
  李春花——全面负责荞麦遗传育种、栽培及杂草防控研究,先后配制50多个杂交组合,创制出早熟、易脱壳、矮秆的新种质2000余份;
 
  吴国芳——主持食用豆研究课题,解决了食用豆遗传育种方面由于人才退休和流失造成带头人空档问题,使食用豆学科得到有效延续;
 
  马飞跃——承担院燕麦等特色农作物产品加工与检测工作,填补了该院在这一领域的科研空白,开展燕麦领域产品研发等项目,在短时间内就取得阶段性突破,为白城燕麦产品开发与产业推进提供了科技支撑;
 
  李俊伟——负责农科院耐盐碱作物品种选育及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工作开展,为白城市加大盐碱地改良和综合利用提供人才支撑。
 
  人才涌向哪里,哪里就充满活力。近几年,全院承担的各类科研任务超百项。为保证各项任务顺利完成,该院发挥学科带头人团队引领带动作用,从试验方案设计、前期工作安排、各项研究工作落实、阶段工作总结等方面发挥“传帮带”作用,不仅保证了任务有序完成,也带动了团队人员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
 
  5年来,该院审定或登记农作物新品种50余个,验收省、市级科研项目40项以上。由任长忠研究员领衔的燕麦研究团队,在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多国专家已联合多年开展该项研究的情况下,抢先破译了起源于中国并广泛种植的六倍体裸燕麦基因组,探究了六倍体燕麦的起源与亚基因组进化途径,绘制出了世界首张裸燕麦“基因密码图”。
 
  以人才汇聚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以平台体系建设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白城市农科院围绕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等关键环节,多方位、多渠道、多举措吸引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
 
  尤其在深化国际科技合作方面,白城市农科院秉承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向世界前沿技术靠近的“国际直通车”创新理念,近年来先后邀请加拿大、俄罗斯20多位国际著名农业专家开展科技交流合作,形成人才交流和技术融合机制。目前,已有3个国家级中心、2个国际合作研究中心、2个省级研究中心等在白城市农科院设立,同时,该院与加拿大、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塞尔维亚、挪威、瑞典、荷兰、芬兰、日本、奥地利等20多个国家建立了广泛的科研合作和技术交流关系。
 
  向外招才引智的同时,白城市农科院也不断巩固特色学科优势,储备特色学科后备人才,建立了人才培养机制。
 
  据了解,该院设立青年人才基金项目,鼓励年轻科研人员申报项目,快速培养其独立主持项目、运行科研课题、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能力,使其能尽快成长为学科带头人。
 
  同时,该院有计划、有针对地选送科研人员到大学或相关研究机构进行深造,全面参与相关科研,学习先进技能,提高特色学科科研人员综合素质。
 
  目前,白城市农科院在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进修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年轻科研人员有11名。同时,该院积极鼓励科研人员跨研究所、跨学科联合进行项目申报、联合从事课题研究,不仅培养了人才团队,进而提升了人才的全局意识和整体创新能力。(来源:吉林日报)
上一篇:TikTok:四年,通往与美国政府对决之路
下一篇:东莞市科技类社会组织登记审查与管理操作规程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