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走廊东莞段规划出炉

  走廊东莞段规划出炉
 
  松山湖高新区与东莞滨海湾新区纳入广深科创走廊十大核心创新平台,中子科学城、水乡新城等9个创新节点纳入37个省级节点;走廊东莞段创新平台、节点共计35个,创新项目85个,总投资约2009亿元……
 
  昨日大会传达了省领导的关于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指示精神,并简要介绍了省层面和市层面规划的主要内容,走廊东莞段规划也随之出炉。会议还透露我市将率先启动广深高速创新资源带建设,通过“三旧”连片改造、高速沿线提升工程等,引领全市创新驱动资源要素集聚。
 
  今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完善区域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9月,广东省委常委会议原则通过《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会议进一步强调,广州、深圳、东莞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规划范围内的所有产业、项目都要围绕创新进行布局,把重点创新战略平台和创新节点一个一个建设起来。
 
  按照省级《规划》,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将构建“一廊联动、十核驱动、多点支撑”的空间格局。其中,“一廊”即三市将连成一个产业联动、空间联结、功能贯穿的创新经济带。
 
  “十核”即十大核心创新平台,将构建科技创新重要空间载体,打造全球顶尖科技产业创新平台。值得注意的是,东莞松山湖和滨海湾新区均被列入其中。
 
  “多节点”即37个创新节点,分别为广州13个、深圳15个和东莞9个。其中,东莞9个节点又分为创新研发型节点、创新制造型节点和创新服务型节点三类,具体包括中子科学城、长安科技商务区、东莞生态园、石鼓片区、东部工业园、银瓶创新园、沙田临港现代产业带、水乡新城和虎门北站片区等。
 
  会议透露,在省级《规划》中,省委、省政府对东莞委以重任:一方面,进一步明确东莞科技创新定位,提出东莞要发挥制造企业和工业园区集聚的优势,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国家级粤港澳台创新创业基地”“华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另一方面,“两核九节点”纳入省级规划,意味着其影响力和重要性的提升,接下来,东莞市要进一步提升这些科技创新平台的影响力。
 
  为深入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省领导重要指示精神,东莞市主动作为,同步编制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东莞段空间规划》。该规划明确提出,要通过营造创新氛围、建设创新园区、培育创新龙头企业、完善创新公共设施和政策配套的“四创新”,努力打造成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按照我市规划,在省提出东莞“两核九节点”的基础上,东莞进一步在全市构建“一廊两核三带多节点”的创新发展空间格局。这也与东莞创新驱动升级版行动计划的空间布局严丝合缝。
 
  其中,“两核”是谋划建设滨海湾新区创核心,强化松山湖高新区创引领作用。“三带”是指将沿广深高速和沿江高速、莞深高速、广深铁路,以交通干道组织串联创新活动。
 
  “多节点”,则是在省级9个节点的基础上,通过新增24个市级创新节点,以充分发挥镇街主动性,“多点引爆”促进全市创新资源落地生根。
 
  此外,我市还将实施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中科信息港等85个创新项目,其总投资约达2009亿元。
 
  为有序推进科创走廊建设,我市近期工作重点为“双核驱动、两带推动、九点落实、连片改造”。为此,结合东莞空间开发强度较高的现状特征,我市将全面摸查各镇具备连片改造的存量空间,以“三旧”改造为重要载体,注入科技创新功能,实现以创新促改造、以改造推创新的联动目标。
 
  在三条创新带上,广深高速沿线是联系广深之间最便捷的通道,也是穗莞深港黄金走廊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这里企业分布众多,要素高效流动,公众认知感最强。因此,我市将率先启动广深高速创新资源带建设计划,以线带面、辐射全市。
 
  按照会议披露的“启动广深高速创新资源带建设引领全市创新驱动资源要素集聚行动计划”,广深高速沿线“三旧”连片改造为12个,总投资约290亿元;此外还将实施广深高速沿线景观品质提升工程,其总投资约60亿元。
 
 
  据悉,我市将首先提升高速沿线景观品质,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其建设内容包括:高速公路专项提升、沿线滨水环境提升、道路绿化提升、灯光夜景亮化等十大内容。其中,仅高速公路专项提升工程投资就达28亿元,此外还有沿线镇街及部门专项提升工程合计104个,投资约30亿元。
 
  其次是推动东莞滨海湾新区核心平台,近期重点工作包括:加快完成滨海湾新区规划,加快沙角电厂搬迁,落实OPPO、vivo等重大产业创新平台落地,加快与深圳轨道线及建安路、海堤路的对接,加快茅洲河跨界地区综合治理,科学开发威远岛等。
 
  同时,我市还将重点推进四个示范节点项目建设,具体为定位为“东莞对接湾区的专业化城市副中心”的水乡新城,定位为科创与展示服务核心的石鼓片区和长安科技商务区,以及定位为湾区创新要素集散的重要枢纽的东莞虎门北站片区。
 
  在昨日的大会上,备受期待的中子科学城也揭开了神秘面纱。会议发布了中子科学城概念规划初步设想:规划面积45.7平方公里,目标是成为珠三角大装置集群核心,国家级科技创新策源地,广深走廊联合创新、开放创新、集成创新中心,未来将吸引16万-18万的就业人口。
 
  中子科学城是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战略节点,也是松山湖片区实施“1+6”统筹联动组团发展战略的重点发展先行区。在中子源等大装置及其他创新要素的带动下,科学城提出发展三大目标:珠三角大装置集群核心,国家级科技创新策源地,广深走廊联合创新、开放创新、集成创新中心。
 
  从区位特点看,这里空间资源比较充足,规划面积45.7平方公里,包括松山湖南部片区8.9平方公里、大朗象山片区11.8平方公里以及中子源片区25平方公里。同时交通区位潜力优势巨大,拥有4个高速出入口,以及两条城际线、三条轨道线。
 
  接下来,该区域将构建大科学装置集群,即引入同步辐射光源等装置,与中子源协同互补。同时,集聚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众创空间、检验检测中心等,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孵化-中试”全周期创新生态链。
 
  未来,东莞中子科学城将吸引16万-18万的就业人口,12万-15万的居住人口。据初步估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高素质人才约占就业总人口的80%。因此,该区域也将构建适宜创新、吸引全世界人才栖居的高品质社区,提供功能复合创新服务和生活服务,以及适于交往的公共空间和国际化的配套设施、环境品质。
 
  按照规划,打造中子科学城,首要任务是建设高水平的轨道交通。目前,规划建议引入莞深快轨、中虎龙城际,与东莞轨道交通5号线共同构筑区域性轨道枢纽站;调整东莞轨道交通5号线位(环湖路调整至美景路),为象山片区城市更新注入动力;在骨干路网建设方面,规划建议增加四条纵向联系通道和启动环莞快速三期建设。
 
  其次,科学城将打造一条创新中轴、两个发展核心。其中一条创新中轴是指北接东莞理工和大学创新城,南至深圳光明新区的象和路,未来将提供孵化器、众创空间、创意集市等多类型创新要素。
 
  两个核心,则是指复合城市中心和大装置创新中心。前者位于桃源公园和美景路之间,用地面积约1.8平方公里,主要满足全天休闲消费、办公商务需求;后者位于象和路南端、巍峨山脚下,面积约3.0公里,主要为承载大装置核心、研发试验和综合服务,未来这里也将引入南方光源及其他大装置。
 
  为了发挥良好的自然资源,营造“开门见桃源、山水城交融”的景观格局,规划还准备建设环湖绿带、松木山水、水厂路等三条滨水休闲带,以及一个巍峨山郊野公园。同时,科学城内部还将划分7个特色慢行社区,引导居民采用公交、步行、骑行等方式出行。(记者 黄锐)
 
  昨日召开的东莞市推进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工作动员大会暨系列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及规划发布会还举行了重大项目签约仪式,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重大项目、大科学装置及院士专家项目、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多节点项目等4批共17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
 
  记者注意到,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重大项目中,包括材料科学广东省实验室、开展同步辐射光源前期工作等4个项目;大科学装置及院士专家项目中,有东莞增材制造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共建粤港机器人学院等6个项目;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多节点项目中,则涵盖了vivo研发中心项目、三生制药生物制品研发与产业化、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务港等6个项目。此外,东莞市人民政府与虎门、万江、南城、中堂、望牛墩、麻涌、道滘、厚街、长安等镇街签署了广深高速东莞段沿线景观品质提升工作责任书。
 
  在本次签约的17个项目中,有多个项目囊括了当前热门新兴产业的高端技术和人才,体现出东莞已渐成国内科技创新高地。比如,材料科学广东省实验室将打造成为我国材料产业的人才高地、科技高地和创新高地;东莞增材制造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将在东莞打造一个增材制造的人才高地、技术高地和产业高地;粤港机器人学院项目则专门针对近年来大热的机器人产业,旨在培养一批卓越工程师、创业“明星”、行业精英、产业领军人才。(记者 刘耕)
 
  项目点击
 
  1.材料科学广东省实验室项目:
 
  打造我国材料产业创新高地
 
  东莞市人民政府、华南理工大学和东莞中子科学中心决定联合共建材料科学广东省实验室。该实验室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国际材料科学学术前沿,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打造成为我国材料产业的人才高地、科技高地和创新高地。通过五年建设,争取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国家实验室。
 
  2.粤港机器人学院项目:
 
  培养卓越工程师与创业“明星”
 
  粤港机器人学院将由广东工业大学、东莞理工学院与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联合办学,致力于培养面向机器人、智能装备及其现代制造服务业专门人才。学院将通过多专业融合碰撞、校企联合培养、全程项目驱动教学以及国际视野的创新创业教育等手段,力争培养一批卓越工程师、创业“明星”、行业精英、产业领军人才。
 
  3.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务港项目:
 
  打造产城融合新城建设范例
 
  项目选址水乡新城,面积约3000亩,拟投资不少于人民币300亿元,导入平安区域金融中心、平安大数据中心、平安产业促进中心、TOD城市生活中心等核心产业项目,将打造成为产城融合新城建设的范例、城市运营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这也是水乡管理委员会与平安不动产有限公司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化合作。
 
  4.国际无人机科技产业园:
 
  将建无人机试飞基地
 
  东莞市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和翼航东升东莞航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军民融合、创新驱动国家战略为契机,共建国际无人机科技园。科技园将打造军民融合研发制造中心、无人机展示交易中心、无人机运营服务管理中心,预计年创造产值20亿元,实现利税超2.2亿元。此外,该项目还将建设无人机试飞基地、无人机技术学院、无人机技术孵化及金融服务以及无人机维修保养服务。
 
  相关链接
 
  四大展览呈现东莞创新成就
 
  昨日,创新走廊展、院士成果展、东莞市创新驱动发展成果展以及东莞市创新驱动发展升级版展等四大展览在会议大厦举行。在展览现场,通过图表、数据和相关图片的展示,生动地呈现出东莞近年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取得的显著成果、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升级版的扎实举措以及助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坚定决心。大量与会者流连忘返,频频点赞。(记者 刘耕)(来源:东莞日报)
上一篇:新赛季CBA联赛即将开幕
下一篇:东莞气温周末将下降至22℃-26℃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