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第三节农博会打造最具创新农特产品嘉年华
2017第三节农博会打造最具创新农特产品嘉年华
东莞农博会是本土最接地气的展会,不夸张的说,跟东莞每一位市民都息息相关。这个展会于2015、2016年已成功举办两届,展会累计参展人数逾13万余人次,共计660余家企业参展,实现现场交易金额达8000余万,展会吸金能力不一般。
今年,2017第三节农博会将继续在东莞市农业局、东莞市旅游局及省营养健康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下,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发展机遇,整合无人超市、共享经济的的创新理念,以安全为核心,以文化为特色,打造东莞市最贴近民生、最具创新的农特产品嘉年华。
展会时间:2017年12月8日-11日
展会地点: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 一号馆(地铁2号线B出口)
一、展会形式
(展示+交易+活动+互动)
1、产品平台宣传展示
2、现场优惠促销活动
3、共享模式业务对接
4、论坛会议创新交流
二、展会特点
引领全局-八大效益
1、百家酒店集中采购
整合100余家酒店采购商、需求商面对面地交流,为开拓市场提供最好平台!
2、10万现场人流
根据往届现场观众统计,本届入场观众规模将超过十万人次。
3、精英嘉宾分享行业发展形势
联合东莞农业重要领导及行业领袖人物,到现场为展商分析行业发展态势。
4、8大媒体强强联合宣传
整合报纸、电视、电台、地铁广告、户外T牌、灯箱广告、微信公众号、东莞阅报栏等媒体资源,4D环绕360度无死角宣传展会。
5、无人超市体验
东莞首家无人超市进驻展馆,市民争相到场体验。
6、千亩农场共享
展会打造共享农场概念,千余亩农场共享体验。
7、10吨有机冬瓜免费送
现场免费派送冬瓜、蔬菜等有机农产品,吸引人气。
8、引进东莞非遗文化
东莞非遗文化受到东莞政府和市民的关注,引进非遗文化有利于提升展会影响力。
三、展会分区
(展位图)
形象特装区
东莞农业观光旅游展区
东莞本地名优特产区
东莞农业局专区
国际及港澳台区
全国名优特产区
东莞市餐饮团膳行业展区
蔬果、农产品展区
湘西特色农产品展区
水产、茶叶展区
对口帮扶展区
中华老字号展示区
苗木展区
酒类饮料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汇聚了全国民间艺术的精粹,展示给广大市民观赏。“非遗”项目种类繁多,有面塑、大漆、泥塑、布老虎、蓝琉璃、瓷刻、剪纸、砂锅、花馍、编塑、版画、刺绣、推光漆、瓷艺等各种手工“非遗”制作工艺。东莞同样拥有千脚灯、龙舟制作技艺、七夕贡案、沙田咸水歌、冼沙鱼丸、矮仔祥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借此农博会的契机,对冼沙鱼丸、矮仔祥、莞香等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资源整合,再整体包装营销,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是一种对技艺与工艺的坚守、创新,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底色,坚守其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实现传承与发展的新方式。同时,东莞文化产业中最具代表性和地域特色的精品展示,也是一种展示东莞本土丰厚的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形象的最佳方式。
东莞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区域优势,在海洋渔业、滨海旅游、海洋高新技术等产业方面发展空间巨大。在此届农博会上,为广大客商搭建互利共赢、交流合作、开放发展的海洋经济、科技、贸易平台,将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和展示东莞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形象、新面貌,优化海洋经济产业结构,拓展海洋经济发展新空间。
海洋渔产展区将展出休闲食品、海珍品、冷冻调理食品、生物制品等海洋食品,同时引入龟鳖、观赏鱼等特色渔业,极大地丰富了农博会产品内容,带来高品质的海洋食品和先进的养殖、加工技术,捕捉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商业合作机会,也进一步拓展渔民收入提高的渠道。
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及“一镇一品”的产业格局,东莞经济得以迅猛崛起。在镇街对口帮扶中,我们不但在资金和项目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增强帮扶镇街自身的发展能力,提高被扶持地的“造血”功能,从而实现自身优势与被帮扶地的资源互补。
镇街帮扶展区的设立,高度契合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级党政单位“扶贫开发,协同创新”的指导精神,落实我市扶贫对接活动的开展,推进农业产业开发,促进被帮扶地的集体和农户增收,打造扶贫品牌“走出去”,形成“三农三化”、“九个帮扶”模式的脱贫长效机制。(来源:东莞日报)
下一篇:东莞市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立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