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东莞滨海湾新区被寄予厚望

  东莞滨海湾新区被寄予厚望
 
  去年,为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东莞市正式启动滨海湾新区的规划建设工作,在原长安新区基础上扩大新区范围,并推动滨海湾新区申报国家和省级发展战略平台。今年两会,滨海湾新区毫无疑问成为热议焦点。
 
  当前,东莞正在全力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东莞滨海湾新区被寄予了厚望。市政协常委谢玉华在自己的提案中建议,要发挥涉外资源优势,提升滨海湾新区国际化水平。
 
  滨海湾新区的定位为全面对接深圳大空港地区、前海和广州南沙,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对接“一带一路”,是东莞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支撑,将打造成引领东莞未来二三十年发展的新引擎。
 
  要实现《东莞滨海湾新区规划建设工作方案》中将“东莞滨海湾新区打造为莞港澳合作先行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核心区、东莞创新技术转化的主战场”,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提升国际化水平是必由之路。对外开放是东莞最根本的特质,最明显的优势。开放带来进步,三十多年来,东莞正是凭借开放包容的发展理念,实现了从农业县到国际制造业名城的跃升。滨海湾新区要引领东莞未来经济发展,同样离不开对外开放。
 
  谢玉华认为,初生的滨海湾新区有条件探索面向全球化的发展新格局,无论是其产业发展、营商环境,还是城市建设、保障机制等,只有对标国际,开放合作,才能与世界接轨,建设成一流的新区。目前,在关于滨海湾新区的建设规划中,专门针对如何提升其国际化水平的部分提及较少。
 
  谢玉华认为,建设滨海湾新区,要按照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经济”的指导思想,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积极面向全球开展引资引智引技,形成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在这方面,可充分发挥好我市优质的外事、侨务、港澳资源,提升滨海湾新区的国际化水平。
 
  首先研究借鉴港澳发展优长,深化拓展莞港澳合作空间。港澳在金融服务业、信息咨询、国际贸易网络、风险管理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而东莞有港澳同胞近80万人,港资企业6000多家,是连接港澳的有效资源。谢玉华建议,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为契机,重点在现代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科技研发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服务外包、会展与商务咨询服务、文化创意服务、节能环保等服务领域谋求与港澳的合作突破。同时,引入港澳先进的城市建设和管理理念与技术,加深与港澳在社会、民生、文化、教育等领域交流合作。
 
  另外,可以有效利用境外经贸平台,全面对标国际营商环境。谢玉华建议,可以充分利用我市在美国硅谷、加拿大温哥华、日本东京、阿联酋迪拜等境外经贸代表处,认真收集驻在国经贸信息、政策动态及投资意向,根据自身产业导向和人才需求,做好项目精准对接和后续情况跟进。积极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同时,东莞还应该积极利用外事侨务资源,大力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滨海湾新区可参照现有产业,适当引进友好城市相关领域、行业的领军人才和团队,甄别引入高端优质项目。通过一些重大的活动平台,如海丝博览会、荣誉市民座谈会、海外青年才俊聚东莞等,加强与海外侨胞的联系,积极宣传推介滨海湾新区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大力引进侨胞的资金、技术,并通过他们扩大引资引智引技范围,逐步扩大滨海湾新区在全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来源:东莞日报)
 
上一篇:小树杯.2018粤港澳大湾区观音山新春登高祈福行活动举行
下一篇:2017年全年东莞空气质量301天达标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