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陶德春:研究药性亲自炮制,练就一双慧眼
常言道,药材好,药才好。医生的医术哪怕再精湛,也需要落实到药物上,这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一个道理,没有好药作为支撑,疾病自然难以治愈。当然,除了药材好,医生熟识药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陶德春医师在中医男科领域躬耕多年,有30多年的诊疗经验,现就职于武汉泰斗中医院,是人们口口相传的名中医,他看病精,用药准。他有一大绝活,就是对药材有精准的识别能力,常常拿到一味药,只要在手里轻轻捻一下,放在鼻子前面嗅一嗅,就能准备说出它的产地、炮制方法,甚至连大概的年份也说的出来。

(陶德春医师在读书)
人们都说这是一手“绝活”,也有人说,陶家世代为中医,这肯定是祖传的。每每听到科室里的医生开玩笑要求他露一手,陶德春医师总是笑一笑。别人眼里的绝活儿,在他眼里是勤学苦练的果实。
说到陶德春中医师对药材的痴迷,不得不提他上学时的这个小故事。当年的他,就读于成都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正在中医的殿堂里自由翱翔。书斋里的陶德春,突然听老师说了这样一个消息:成都某大药房,从云南文山进了一批特优级三七。说到三七这味药材,想必大家应该不陌生,三七又叫做“田七”,在散瘀止血、补血止血、消肿定痛方面功效显著。古代的习武人家,家里一定会准备三七粉末,来作为止血、散瘀的常备药。寻常人家,倘若稍有条件,也是会备一些三七粉的,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身上若疼痛,吃一些三七粉,会有很好的缓解效果。因此,这批特优级三七到达成都之后,迅速掀起了一阵抢购热潮。这批三七,同样也吸引了陶德春的目光,但他不是想把三七买来以备不时之需,而是想来研究它的药性,看看文山三七究竟妙在何处。
但事情总是这么富有戏剧性,当时正值年末,不少人家已经开始积攒年货了,所以在购买时出手阔绰。店家眼看来购买三七的人,里里外外熙熙攘攘,于是乘机将价格抬高。而陶德春中医师,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买到三七。可是自己的钱却不够了,怎么办呢?于是乎,他将过年回家的车票钱给“挪用”,拿来买了三七。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陶德春就沉浸在研究三七的世界里了,他翻遍中医经典,几乎将所有用到过三七的方子都抄录了下来,细细的比较、研究。他还亲自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炮制三七,研究在不同炮制方法之下的三七,药性会发生哪些变化……

(陶德春医师在阅读)
当同学们都沉醉于回家的欢乐之中,陶德春医师还在起早贪黑的炮制三七……后来故事有了喜剧结尾,陶德春的事情,被老师知道了,老师感动于他的刻苦钻研,资助他买车票回武汉过年。
当然,这只是陶德春医师畅游中医瀚海时,遇到的一朵小浪花,但就像聚沙成塔一样,就是在这点点滴滴的积累中,陶德春医师终于在药性把握上,练就了一手绝活。
下一篇: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为违法搅拌站充当保护伞,环保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