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2013年新莞人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莞讯网:生活状况改善,留莞意愿增强。昨日,国家统计局东莞调查队(以下简称“调查队”)公布了2013年新莞人基本情况调查情况。2013名新莞人接受了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新莞人在莞居住、教育、就业等方面均有相应改善。其中,56.6%的被访者表示在东莞居住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比2012年提高9.8个百分点。另有64.3%的被访者愿意成为东莞居民,比2012年提高7.2个百分点;76.4%的被访者对未来的幸福生活充满信心,比2012年提高6.3个百分点。

       当前,600多万的新莞人已成为我市人口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这一独特群体在莞生活和工作情况。从2006年12月30日,市委确定“海纳百川、厚德务实”为东莞城市精神,到2007年4月16日,我市外来务工人员有了新身份新称谓——“新莞人”;从2008年11月6日,市新莞人服务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再到2013年5月《关于加强新莞人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的出台,一系列举措足以佐证。

       “东莞是一个移民城市,是一个非户籍人口占多数的城市,广大外来务工人员为创造‘东莞奇迹’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日前主持召开新莞人代表座谈会时表示,服务管理好外来人口,对东莞城市自身的意义不言而喻,同时也对我国探索和创新社会管理意义重大。因此,他要求全市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解决新莞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新莞人真正融入东莞、热爱东莞营造更好氛围。

       调查分析

       关键词1 收入

       受访新莞人平均收入年均增13.2%

       近年来,新莞人的收入节节攀升。调查显示,2013年被访新莞人的月人均收入主要集中在2001-3000元,占41.2%,其次为1001-2000元,占19.9%,再次为3001-4000元,占19.5%。随着高学历新莞人的增加和技术工人的紧缺,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新莞人逐步增加,占7.3%,比上年增加1个百分点。

       调查队指出,以上限公式计算的新莞人月均收入2634.7元,比2012年提高138.2元,与2008年的1418元相比,增长85.8%,年均增长13.2%。25.1%的被访者对目前的收入水平表示满意或很满意,55%的被访者表示可以接受目前的收入水平。此外,中高收入人群的比例也逐步增加,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新莞人占7.3%,比2012年增加1个百分点,比2008年增加5.9%。

       至于支出方面,新莞人支出偏保守,休闲和娱乐相对较少,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支出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为主,消费支出排序前四位依次是食品、衣着、住房、医疗保健。统计数据显示,调查对象家庭拥有的耐用消费品中电视机最为普及,每百户拥有74.1台,其次为电脑、热水器、电冰箱和空调器,每百户分别拥有64.8、58.3、57.9和47.3台。家用小汽车也逐步走进新莞人家庭,在调查的新莞人家庭中每百户拥有小汽车11.8辆。调查报告称,以上限公式计算受访的新莞人支出中位数为1573.8元,占收入的59.7%。

       关键词2 居住

       39.8%调查对象打算在莞购房

       由于对东莞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以及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福利政策,越来越多的新莞人打算在东莞购房。调查显示,2013年有39.8%的调查对象打算在东莞购房,与上年相比增加7.9个百分点,与2008年相比增加18.7个百分点。调查对象随着收入的提高购房意愿逐步增强,其中,收入在1000元及以下的调查对象中打算在东莞购房的占32.9%,当收入增加至3001-4000元时,有44.5%的调查对象打算在莞购房,当收入增加至10000元以上时,这一比例也随之增加到61%。

       不过,调查队亦指出,高房价与流动性是目前制约新莞人在莞购房的主要因素。调查显示,不打算在东莞购房的调查对象中,有46%的是因为东莞房价太高,负担不起;29.2%因为今后不一定在东莞发展;15.5%因为目前工作不稳定;在东莞生活没有归属感(2.6%)、自己或家人不适应东莞的生活环境(1.9%)和其他(4.8%)的比例很小。

       关键词3 教育

       55.2%调查对象满意教育状况

       东莞市委、市政府一直重视新莞人子女教育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新莞人子女的受教育环境逐步改善,如2010年出台的《东莞市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暂行办法》,放宽了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减轻了他们的教育费用负担。

       调查资料显示,在2013户调查对象中共有771名新莞人子女在莞读书,是2008年(275名)的2.8倍,其中3成以上因政策优惠入读公校。新莞人在莞读书一年的教育费用大约为7094.8元/人。55.2%的调查对象对目前东莞教育状况(包括教育素质、教育设施、招生制度等)感到满意,比上年提高11.7个百分点。

       关键词4 信心

       65.4%受访者对东莞高水平崛起充满信心

       新莞人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留莞愿望增强。调查显示,2013年有56.6%的调查对象表示在东莞居住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比上年(46.8%)提高9.8个百分点,比2008年(38.8%)提高17.8个百分点。随着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新莞人开始融入东莞,36.1%的调查对象表示和东莞本地人相处融洽;64.3%的调查对象表示愿意成为东莞居民,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此外,58.8%的调查对象表示在东莞的社会地位有所提升,与上年(55.3%)相比提高3.5个百分点。

       至于未来的幸福指数方面,调查显示,76.4%的调查对象表示将来会比现在更幸福,比2012年提高6.3个百分点。有65.4%的调查对象对东莞的高水平崛起充满信心,仅有5.8%的调查对象缺乏信心。同时,他们也希望政府在社会保障和子女教育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以增强他们的幸福感。

 

      调查建议

       提供更多学位 放宽入户政策

       调查指出,虽然新莞人在东莞生活、工作的整体情况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给新莞人带来困扰。如子女教育问题,有60.7%的新莞人希望政府能够加大新莞人子女来莞读书的政策支持力度,以实现一家团聚;居住问题,有53.2%的被访者表示住房问题是他们在东莞面临的主要问题;东莞户籍问题,有64.3%的被访者表示愿意成为东莞居民,38.7%的被访者希望政府能够放宽落户东莞政策。

       为此,调查队总结分析情况后建议,“新莞人”子女教育问题可通过公办民办双渠道切实解决。一方面设法鼓励公办学校挖掘潜力、扩充规模,提供更多的学位招收“新莞人”子女;另一方面,推进民办学校特别是民办“新莞人”子女学校标准化建设,督促并指导民办学校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至于住房问题,则加快推进廉租房建设。

       依据调查结果,家庭生活幸福与否直接影响新莞人的幸福程度。为此,调查队也建议,居委会(村委会)要大力宣传家庭美德,帮助新莞人家庭解决实际困难,疏导家庭矛盾,家庭和谐美满了,新莞人的幸福感才能更高。

       对话

       国家统计局东莞调查队新闻发言人梁昶成

       调查报告扎实 提供决策参考

       记者:新莞人基本情况调查是基于什么情况下开展的?怎样开展?

       梁昶成:新莞人基本情况调查自2008年就开始进行,每年一次,主要是为继续深入了解和掌握新莞人在东莞的居住、教育、就业等有关情况,及时为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013年9月开展的“新莞人基本情况调查”,历时半年多,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在全市32个镇(街)和松山湖高新区,抽取65个村(居)委共调查2013名新莞人。我们一开始就做了方案并报省里审批,获批复后召集100多名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然后登门入户做问卷调查。

       记者:如何保证调查质量?

       梁昶成:一方面,在调查前,我们会对抽取的村(居)委展开摸底筛查,提前掌握新莞人分布情况;另一方面,培训调查人员时,我们严格按照方案进行了讲解,对调查工作作出了明确规范,要求不能自填和代填,更不能诱导受访者随意填写;同时,调查队会派出监督员,对调查人员进行现场监督;此外,对于回收的调查问卷,调查组会选取10%的问卷进行电话回访,而检查中发现问卷中存在逻辑性问题的,则发回调查人员重新调查。

       声音

       新莞人、市人大代表陈燕霞:

       “留人”更要“留心”

       来自广东梅州的陈燕霞于2011年当选为市人大代表,履职期间一直关注新莞人情况。她坦言,早年刚到东莞时曾遭遇飞车抢夺,治安环境是新莞人主要诟病问题。不过,随着执法力度的加强,东莞目前治安形势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治摩后,上街提包都不再担心,人也安心在东莞工作和生活了。”陈燕霞说,以其所属公司为例,400多名新莞人员工,超过15年工龄的就有数十人,超过10年的则更多。

       对于调查队公布的新莞人基本情况,陈燕霞认为是一份较为切合实际的调查报告,特别是对东莞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方面,她曾对认识的新莞人朋友做过小调查,绝大部分人表示喜欢东莞,尤其满意就业、环境、居住等。“工资增加了,购房的人也多了,新莞人入户成为东莞人也不少。”

       不过,陈燕霞也指出,要使新莞人有真正的归属感,政府或企业必须在“软”、“硬”件方面下功夫。“除了为新莞人提供就业赚钱的机会和平台外,还需着重从新莞人最关心的入户、子女就学、医保等配套方面入手,并且加大城市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建设力度,彻底留住新莞人的‘心’。”陈燕霞表示,只有把城市公共服务覆盖到外来务工人员身上,才能打破莞人与新莞人的界限,全社会的融合才能真正实现。

       延伸阅读

       “均等服务”让新莞人共享发展成果

       当前,600多万的新莞人已成为我市人口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这一独特群体在莞生活和工作情况,通过采取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办法,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逐步缩小与户籍居民的差距,以此增强新莞人对东莞的归属感,并推动优秀的新莞人入户东莞、扎根东莞,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更长久贡献。

       2006年12月30日,东莞市委确定“海纳百川、厚德务实”为城市精神,体现了我市开放的气魄和包容的胸怀。而2007年4月16日起,东莞外来务工人员有了新身份新称谓——“新莞人”。这一简单的举动,更是彰显了东莞关爱和善待外来务工人员的深层次内涵。

       随着2008年11月6日新莞人服务管理局正式挂牌,标志着国内地级市首个为外来人口而设的专职行政机构投入运作,也掀开了我市新莞人服务管理工作改革的新篇章。紧接着,我市先后制定了《东莞市积分制入户暂行办法》等18份规范性文件,形成了完善的新莞人服务管理制度体系,逐步推动新莞人入户、子女就读、社会保障等问题的解决。

       据统计,目前获得积分制入户资格的新莞人逾2.7万名;在东莞接受义务教育的新莞人子女共有68万人,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79.1%。

       而政府给新莞人更大的政策红利则是全民医保新政策。在东莞,不管是外来打工者、农民、机关干部,都公正公平地用一个医保制度来覆盖,采取统一缴费、统一待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医保全民平等,破除了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居民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均衡,开创了全国改革之先河。截至目前,在623万东莞医保参保人中,有近500万是外来务工人员,占了参保人数的80%。

       2012年9月1日起,我市开始了新莞人在校子女参加医保的试点。非莞户籍且在试点学校注册,或具有学籍在校(园)生(儿)、父母任一方在东莞就业且连续参加东莞医保1年以上,满足上述条件的新莞人子女就可以参保,参保费可享政府财政补贴,医保待遇也与本地居民一样。

       2013年5月,《关于加强新莞人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出台,从完善新莞人公共教育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就业保障服务、生活服务、医疗保障服务、公共交通服务、积分制公共服务体系等8个方面提出了33项具体工作任务,并相应明确了责任部门,协调21个相关部门制定5年工作计划,量化各项工作任务目标。首次提出了“让新莞人更加体面劳动、幸福生活、全面融合”的目标,初步构建起新莞人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政策框架。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开始出资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将非户籍人员的服务纳入其中,通过整合社工和志愿者两方面资源,开展助残、帮困、救助、心理疏导等关爱新莞人活动。2013年,全市建立企业(学校)服务基地(站)18个、新莞人工作室16个、新莞人之家11个,开展新莞人子女教育辅导1749场次,开展小组(社区)活动1171场次等。

上一篇:东莞开展燃气安全大检查
下一篇:我市昨日举行第47期“东莞学习论坛”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