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苗”没有“一类苗”重要系误解
“二类苗”没有“一类苗”重要系误解
预防接种对儿童传染疾病发病率下降功不可没。但有不少人对预防接种依然没有足够的重视,在认知上存在偏差。日前,在广州举行的一场预防接种科普讲座上,专家梳理了我国免疫规划的发展、成效以及现行政策,同时对大家关于预防接种的误区进行了讲解。
不少家长觉得,“免疫规划中的‘一类苗’,比‘二类苗’更重要。”实际上,一种疫苗是属于一类苗还是二类苗,是政府根据疾病的防控需要,综合考虑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和财政支付能力,以循证为依据进行科学评估和论证确定,逐步将新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比如,2002年,我国将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07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等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一些“二类苗”在预防儿童常见疾病上,重要性不可低估。例如在疫苗可预防的疾病中,肺炎球菌相关疾病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肺炎球菌性疾病列为需“极高度优先”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主任崔其亮教授通过案例分享了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预防之道。崔其亮介绍,肺炎球菌感染可造成一系列疾病,比如引起肺炎、中耳炎、支气管炎、脑膜炎等,严重时可能危害孩子的生命安全。
“更应该做的是预防,避免疾病的发生。”崔其亮强调,婴幼儿是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的高危群体,一岁以内的孩子因免疫力较弱,更需要防范。“针对某些常见病菌和病毒病源,疫苗预防接种可有效降低小儿肺炎患病率。目前已有的疫苗包含肺炎链球菌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流感病毒疫苗等。”
“做好孕期保健对于孕妈的身体和宝宝的健康发育都非常重要,女性在怀孕期间一定要定期做好产检。”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温济英教授分享了准爸爸准妈妈应该了解的母婴健康知识。她解释道,一些传染病可以通过孕期干预达到母婴阻断的效果,定期产检能够尽早发现可能对母体和胎儿健康造成伤害的疾病、胎儿是否存在畸形等,以便及早主动干预,让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健康长大。
除了定期产检,温济英补充道,家长们也要重视宝宝的预防接种。宝宝出生后的第一针疫苗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就是在产科接种的,后续的疫苗也希望家长们按时接种。
广州市天河区石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广州市第一家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应用了疫苗管理流程中的“黑科技”,来确保疫苗注射的准确安全,也被专家所推荐。
在这间预防接种门诊内,记者看到,门诊内设置的智能冰箱和疫苗登记系统直接连通,预约而来的家长完成登记和缴费,就可以直接扫描二维码,智能冰箱在接收到信息后会准确弹出孩子需要接种的疫苗。从而增加了注射疫苗的准确率,减少误差出现。目前,在疫苗冷链管理上,天河区在广州市率先对所有疫苗进行了24小时智能温控管理和监控,实现高质量的疫苗管理。
1.第二类苗预防的都是不重要的疾病?是否有必要接种?
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是《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条例》上的分类,也不是绝对不变的。有些疫苗随着国产疫苗产能的提高可以转变,比如麻腮风疫苗、流脑疫苗、甲肝疫苗在实施扩大免疫规划之前属于第二类疫苗,扩大免疫规划之后就转为第一类疫苗了。有没有纳入免疫规划(第一类苗),除了考虑预防的疾病重不重要,还要考虑疫苗的生产能力和产能,当然还有其他因素,如疾病负担和成本效益等。所以说第二类疫苗预防的都是不重要的疾病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第二类疫苗是第一类疫苗的补充,家长可以向医生了解相关信息后,根据身体状况和个人经济状况情况,酌情选择接种第二类疫苗,给予宝宝更多的保护。
2.打完肺炎疫苗后,就不会再得肺炎?
和其它疫苗一样,接种肺炎疫苗后也不一定产生100%的保护效果。肺炎疫苗只能覆盖80%左右肺炎链球菌致病血清型,还有20%左右的其它血清型肺炎链球菌可能引发疾病而没有办法预防,肺炎不仅仅是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其它的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都可以导致肺炎,而肺炎疫苗对这些病原体没有预防作用。
此外,接种疫苗对孩子的免疫状况也很重要,因为疫苗需要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才能产生保护性的免疫力,如果免疫状况较差期间接种疫苗也难产生应有的免疫效果。
3.有些传染性疾病几乎已经绝迹,是否儿童无须接种有关疫苗?
由于免疫接种的实施,有些疾病在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发生率可能降到了非常低的水平。但这并非意味着传染那些疾病的细菌及病毒已经绝迹,获得对这些疾病的免疫,仍是必要的。在世界上的其它国家或地区可能还普遍存在,旅游者可能会将这些病菌带过来,如人群没有免疫屏障则会很快蔓延并传播,因此仍有必要接种。(来源:i东莞 )
下一篇:患者不是小白鼠 头顶上植发怎能容忍江湖游医练手?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