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口罩收运至少消杀三次
废弃口罩收运至少消杀三次
废弃口罩怎么收运?最终去了哪里?今日(4日)下午,记者跟随道滘镇大岭丫村环卫工人赖汉昌,探访了废弃口罩收运及处理过程。记者发现,废弃口罩收运至少消杀三次。目前废弃口罩收运处置都是统一收集、统一处置,收集、转运均进行了消杀处理,避免了二次污染。抗击疫情期间,环卫工人用坚守与担当诠释着另一种“逆行”。
14:50分,赖汉昌用消毒剂洗了洗手后,穿上蓝色的防护服、水鞋,戴上手套、口罩。赖汉昌的神情很淡定,稍微修整了一会,便带上村里给他专门配置的防毒面具,开启了下午的收运工作。
赖汉昌原本是道滘镇大岭丫村负责环卫工作的一名管理人员。自疫情爆发后,废弃口罩的回收成为该村一道难题。赖汉昌主动请缨,与叶杨苏一起挑起了该村废弃口罩收运工作。
赖汉昌骑着环卫车,负责收运工作;叶杨苏骑着一辆三轮车,负责消杀工作。赖汉昌走到哪个收运点,叶杨苏就背起沉甸甸的消毒喷雾器跟着喷洒,两人默契十足。
大岭丫村委会办事大厅,设置了一个废弃口罩的专用垃圾桶。只见,叶杨苏朝着环卫车消毒,然后快步小跑给专用垃圾桶及周边消杀一把。这时,赖汉昌上前,一把将装有废弃口罩的袋子拔出、装入黑色垃圾袋扎紧打包,再给垃圾桶套上专用垃圾袋,动作利索。叶杨苏负责顾后,又给专用垃圾桶及周边,做了一轮消杀。
待赖汉昌把垃圾扔上车,叶杨苏大步流星赶上,扬起喷雾器给整个环卫车喷了一会。他还不放心,又朝着赖汉昌喷了一把。两人没有话语交流,又匆忙赶往下一个收运点。
陪同记者采访的大岭丫村干部告诉记者,仅是消杀工作,每天需要消耗近两包消毒粉。
赖汉昌告诉记者,从每天早上7:00开始,他和叶杨苏就围着大岭丫村的15个专用垃圾桶来跑,每天收运三次,全程密封。一趟跑下来,至少需要90分钟。
所有的点收运后,两人来到大岭丫村垃圾中转站,将一袋袋废弃口罩扔进斗箱。赖汉昌每一次作业前,叶杨苏依旧跑在最前端消杀。直至垃圾中转站的工人按下按键,将斗箱的废弃口罩倾倒到生活垃圾压缩箱后,赖汉昌一轮的收运工作完成。
“这些废弃口罩将与生活垃圾一起,运送至麻涌环保热电厂焚烧,最终实现无害化处理,彻底阻断病毒传播的路径。”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道滘分局副局长叶松林告诉记者,截至目前,道滘镇设置了43个专用垃圾桶(村级管理专用桶暂未纳入统计)。仅是2月3日一天,全镇公共区域收运了2200个废弃口罩。为防止废弃口罩二次污染,每一座垃圾转运站做到日产日清,同时定期开展清洗、消杀、除臭工作。
原本以为赖汉昌的工作完成了,不曾想到他又调头返回巡查15个专用垃圾桶的投放情况。偶尔路面上有废弃的口罩,他会小心翼翼地拾起来,“单独收集,集中处理”。
当记者问他,面对更高的暴露感染风险害怕吗?赖汉昌毫不犹豫地说,“这是我的工作职责,换来大家的安全,我们无怨无悔。”大岭丫村干部告诉记者,赖汉昌负责废弃口罩的清运工作,已经坚持了10天,每天他忙到晚上22:00才回家。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公布一组数据,截至2月2日,东莞设置了废弃口罩专用收集容器7920个。像赖汉昌一样专门负责收运废弃口罩的环卫工人,在东莞还有很多。他们与医务工作者一样都是站在与病毒抗争一线的“逆行者”,用自己的力量来守护这座城市的岁月静好。(来源:i东莞)
下一篇:看个球NBA星光熠熠 火箭双少大战紫金军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