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需防湿邪侵入人体
谷雨时节需防湿邪侵入人体
昨日(4月19日),迎来了谷雨节气。谷雨时节,暮春之际,万物生长渐旺,天气也渐热。作为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养生应以调养脏气为主。
另外,由于谷雨时节雨水较多,防湿邪侵入人体,祛除体内的湿气,是这个节气养生保健的关键。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中医师黎颖诗介绍,这个节气养生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同时她还推介了时令食疗方法。
首先要健脾益肾,重在祛湿。黎颖诗介绍,目前谷雨前后15天及清明的最后3天中,脾处于旺盛时期。
“肝脏气伏,心气逐渐旺盛,脾的旺盛会使胃强健起来,从而使消化功能处于旺盛的状态,消化功能旺盛有利于营养的吸收。因此,这时正是补身的大好时机。”她介绍,此时应当食用一些益肝补肾的食物,适当吃一些含B族维生素较多的食物,如小麦胚粉、标准面粉、荞麦粉、莜麦面、小米、大麦、黄豆及其他豆类、黑芝麻等,以顺应阴阳的变化,为安然度过盛夏打下基础。
据介绍,谷雨期间的疾病预防,重在祛湿。芡实、莲子健脾益肾,赤小豆健脾祛湿,陈皮醒脾行气开胃,把这四种食材煲汤食用,能达到健脾益肾祛湿之效,是谷雨时节养生佳品。
推荐汤品:芡实莲子赤小豆排骨汤
材料:排骨1斤,芡实30克,莲子30克,赤小豆30克,陈皮10克,姜3片。
做法:首先把芡实、莲子、赤小豆放在清水里浸泡清洗,然后把排骨剁成小块,水开后灼一下,把排骨、芡实、莲子、赤小豆、陈皮和姜全倒进砂锅里,用武火煮开,再改用文火炖1小时,最后放盐适量。
居家防潮,外出防“粉”
黎颖诗介绍,谷雨时节,阳气渐长,阴气渐消,要早睡早起,不要过度出汗,以调养脏气。另外,由于谷雨时节雨水较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要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使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人体各脏腑功能的正常,还要防湿邪侵入人体,以免出现肩颈痛、腰腿痛、关节疼痛、不欲饮食等病症。
而此时,空气中漫飞的花粉、灰尘和细菌也不容忽视。它们潜伏在春风中,四处飘散,容易飘落到衣物上或被吸入呼吸道,过敏体质和免疫力低下的人可能因此易发过敏性皮炎、荨麻疹、鼻炎、咳嗽、哮喘等。过敏体质者出门注意做好自我防护,尽量避免接触粉尘、花粉等。
运动排湿,调畅情志
这个时节,在运动上,要讲究适当,选择动作柔和的锻炼方式,如八段锦、太极拳、瑜伽等;避免参加带有竞赛性的活动,以免情绪激动;避免做负重性活动,以免引起屏气,导致血压升高等。
黎颖诗建议,可以多到空气清新之处,比如公园、广场、树林、山坡等地慢走、打拳、做操。坚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出汗量,运用物理方法排除体内的湿热之气,以与外界达到平衡。
此时养生需注意调节情绪,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娱乐、健身方式以陶冶性情;注意劳逸结合,减少外部精神刺激;与人交流时,尽量保持平和的态度,保持心情舒畅;切忌遇事忧愁、焦虑,动辄发怒。
注意保暖,但不要捂
黎颖诗介绍,谷雨后的气温虽然开始转暖,很多人像夏天一样穿衣服,其实季节还没有到,湿气很容易从裸露的部位进入体内,因此,穿衣要根据气温变化进行调整。
比如早晚温差仍较大,比较凉爽,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感冒。老人和孩子尤要注意这点,可适当调整衣着。
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春捂”。因为,春捂也应有度,15摄氏度是春捂的临界点,超过15摄氏度就要减衣,不要再捂了,再捂下去反而容易诱发“春火”,孩子体内产生的热,与潮湿相遇,又容易生病。继而诱发春日常见的鼻腔、牙龈、呼吸道、皮肤等出血,以及头痛眩晕、目赤眼疾等疾患。“如果早晚天气比较凉,早晚多穿一件衣服就够了。”(来源:i东莞)
下一篇:聊城爱尔眼科医院袁海燕主任:学无止境,精益求精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