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

黄江镇田美社区:撤村并居走出新天地

  穿过黄江最繁荣的商圈,仅3分钟路程就达到该镇首个“三旧”改造项目——金湖郦城农民公寓。漂亮的商住楼小区,宽阔整洁的道路,景观石“湖溪美镜”花团锦簇,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呈现在记者眼前。
 
  “这里以前是破败的旧村庄,治安也不好,不少地方处于无人管理状态,严重空心化。”田美社区党工委副书记梁何贵告诉记者,近年来田美社区以“美丽幸福村居”为核心,将“三旧”改造和集体经济转型升级相结合,全面提升社区品质,统筹建设新型社区。
 
  田美社区是东莞首批村级体制改革社区示范点之一,由6个规模小、户籍人口少,且分散的行政村合并而成,如今已是黄江最发达的社区。截至2019年底,社区总资产7.57亿元,总收入1.03亿元,纯收入7782万元。
 
  改革开放40年来,田美社区先后经历了从种植水稻到转向种植橙柑桔,再到工厂企业的发展历程,并逐步形成了“以工业为主体,多种产业共同繁荣”的经济发展模式。
 
  如今顶着省、市民主法治社区的光环,田美人以“三分离七统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带动工商业迅猛发展,成为商业网点密集,产业结构合理,经济业态多样,社会功能齐全,区域辐射优势明显的新型社区。
 
  一排低矮的瓦房挤在一起,围着一栋三层小楼,周边杂草丛生,垃圾满地——这组旧照片,很难与眼前的金湖郦城联系在一起。然而,这就是金湖郦城的“前生”——板湖旧村。
 
  板湖旧村的房屋,大部分建设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单层砖瓦房结构。随着经济发展,大量村民外迁,旧村严重空心化,道路不畅,消防隐患严重,逐渐成为存放垃圾的地方。
 
  一场富有“黄江特色”的村级体制改革,让板湖村旧貌换新颜,田美社区迎来蝶变。
 
  东莞是一个不设县的地级市,有着特殊的管理架构、发展模式和人口结构。为理顺村级组织架构,激活集体经济发展能力,增强其发展后劲等问题,以及提高治安、环境、公共服务、群体融合等方面的能力水平,2009年7月,我市以黄江、厚街两镇为试点,推进村级体制改革。
 
  通过试点,黄江按照土地面积、人口数量、经济总量、管理要求、历史沿革等因素,将全镇19个行政村、1个社区撤并后改制为7个社区。
 
  田美社区是东莞市首批村级体制改革社区示范点之一,由田美、刁朗、板湖、胜前岗、玉堂围、社贝六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改革前,各行政村分散、规模小、户籍人口少。以玉堂围和胜前岗为例,辖区面积分别为0.98公里和0.95公里,户籍人口分别为590人和488人。
 
  村级体制改革除了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让很多村与村之间的“篱笆”被拆除,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也让共享共建成为现实。
 
  2006年,黄江镇决定征收板湖旧村建设田美社区农民公寓,节约土地,集中安置田美社区下属6个村的村民集体“上楼居住”,统筹建设新型社区,金湖郦城由此而来。
 
  作为东莞首批获得省政府审批的“三旧”改造项目,“金湖郦城”以“引进社会资金实施联合改造”方式进行,成为全市第一个集体经济组织自行改造并完全实施旧村改造的项目。
 
  改造过程中,黄江坚持以群众工作路线为指引,多次召集镇“三旧”办、田美社区党工委、板湖经联社及投资企业研究,充分利用“三旧”改造优惠政策,减少政府干预因素,发挥市场主导作用,保障群众和集体利益。
 
  金湖郦城项目占地面积11.3万平方米,容积率3.5,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绿化率30%。村民回迁和回购面积达到9万平方米,认购近700套住房,圆了村民的“住房梦”。
 
  通过改造,田美社区还完善了交通规划,完成了道路改造、公园升级、文化舞台建设等多个亮点工程,有效改善了社区环境,大幅度提升了土地价值,实现了政府、社区、企业、村集体、群众五方共赢的良好局面。2017年,田美社区先后获得省、市民主法治社区和市“美丽幸福村居”称号。
 
  村级体制改革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围绕社区居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补齐农村经济和民生短板,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梁伟斌是玉堂围村的村民,回购了金湖郦城的房子。他告诉记者,住进新居最大的感受是垃圾不落地,治安也好了。“旧村改造缓解了村民住房问题,而且物业管理、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善。”
 
  不仅如此,田美社区还围绕板湖村,打造集公共服务、高品质居住、新型产业于一体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城中村。其中重点是沿黄江体育公园、田美社区公园、田美社区广场、新兴产业园、板湖商业街以及黄江大道商业街,构建15分钟慢行宜居生活圈。
 
  记者了解到,在村级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中,田美社区对区域、政务、综合服务、环卫、治安、土地、集体经济等七个方面进行了统筹改革,将行政事务、村民自治、集体经济组织“三分离”,形成政务服务中心、居委会、集体经济组织者三者分工合作的新型管理体制,以“三分离七统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以村组关系调整为动力,减少村级管理扁平化,社区政务服务更好,工作执行力更强。”梁何贵介绍,采取整合社区、撤村并居、撤销村民小组等多种方式,促使村(社区)管理能力与管理幅度、人口规模相适应,构建扁平化管理结构。
 
  田美社区采取“一村(社区)一中心”或“多村(社区)一中心”的模式,规划建设田美社区政务服务中心,整体承接政府部门下派到村(居)委会的行政事务。
 
  通过村级体制改革,田美社区各村新当选的村支书兼任社区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原村的两委干部分流到社区政务服务中心任工作人员。区域整合后,市镇村三级按比例承担运行经费,社区两委干部、聘用干部和治安员减少一半左右,仅工资一项,一年可减少开支100万元左右。
 
  作为黄江镇政府的派出机构,田美社区服务中心设置A、B角,通过专门服务大厅和专门窗口、专门人员,大大提升办事效率和专业化水平。该中心的设置和调整按“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承办了政府职能部门在社区开展的121项公共管理职能。
 
  基层工作往往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田美村村民曾浩球说,过去一个村干部对接好几个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经常没有安排到位,没人处理。“如今有问题找社区,安排专人跟踪负责、限期落实。”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为有效提升集体经济发展后劲,田美社区各村成立刁朗、社贝、田美、板湖、玉堂围、胜前岗6个经联社,独立运营村集体经济。
 
  记者了解到,黄江全域划分为7个社区后,《黄江镇土地统筹开发利用方案》制定实施,提出了“五统一共”的统筹发展模式,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引进符合镇村招商产业规划的项目,项目投产产生税收的地方留成净收入部分,按比例奖励给社区,以此调动社区招商引资的积极性,提高集体土地规模效益。
 
  田美社区通过土地连片改造和科学规划,释放出11.3万平方米旧村宜居用地,腾出4万平方米生态绿化用地,整理出3.5万平方米土地作为集体后续发展保障用地,以引进高新科技项目,以及大型的、规模大的企业,保障了社区的发展后劲。
 
  中央园著(金华庭)项目为玉堂围玉裕工业区“三旧”改造,由2.5万平方米旧厂房改造而成。项目以玉堂围经联社与开发商合作改造的形式进行,共投入约2.45亿元,建筑面积69926平方米,改造为商业和住宅,于去年底竣工。
 
  “村组两级收入主要靠商业,第一小组人均分红每股3.3万元。”田美社区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玉堂围村支书梁志何告诉记者,借助“三旧”改造,玉裕工业区旧厂房蝶变为商业步行街,与黄江大道商业步行街形成一体、业态互补、共同繁荣,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经济质量不断优化提升。
 
  “三旧”改造最大限度保障了田美社区村民切身利益,又为集体经济带来巨大活力。胜前岗经联社为合理利用资源,将伟城房地产三旧改造列为重点,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2019年,这个不足500人的小村,总资产达到9809万元。
 
  近年来,随着莞深融城深入发展,深圳的产业资源正在不断向周边辐射开来,这对毗邻深圳的田美社区是个利好。该社区以“三旧改造”为核心,以工改工为依托,盘活土地资源,腾挪发展空间,改善居住环境,积极承接深圳、松山湖高新区的产业辐射,带动农村集体经济转型调整和集约发展。
 
  板湖“工改工”项目拟改造范围21.4公顷,由工业自发集聚而成,域内缺乏强有力的工业园区统筹开发,因集聚了大量的低质量的私人厂房和商铺,空间分布凌乱无序。改造完成后,将有效盘活闲置厂房,发挥优越的区位条件,接受更多优质产业辐射,带动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和集约发展。
 
  “未来社区将着力打造田美科技产业集聚区,实现产业兴旺的发展目标。”小康路上,田美社区下属6个村集体奔跑。该社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升级改造铁皮房、旧仓库、老厂房等劳动密集型工厂,为企业开展自动化、“机器换人”提供硬件基础、有利条件,推进产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构建乡村产业体系。(记者 吴金华)
上一篇: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0年‘质量月’现场观摩交流会”召开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