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马未都鉴定百亿价值收藏品“城市山水”

  导语:

  近期中国当代十大建筑评选引起公众对中国当代建筑的广泛关注,马未都作为中国著名收藏家、古董鉴赏家,也对此次建筑评选活动有一些特别的观点,记者便就此次评选及中国当代建筑文化现状对他进行了采访。

  马未都说“也许因为生在北京,我最喜欢的还是北京传统四合院,现在中国这些异性建筑没有环保理念,浪费空间,不能融入周围环境。这些年随着我对现在中国建筑的认知越来越多,我对建筑就越来越失望,也就越来越没有期许了。”
 
  鸟巢是野蛮的建筑,是城市的累赘

  记者: 很多外国设计师来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设计建筑,诸如“大裤衩”、“鸟巢”这些建筑被人称之为“外国设计师的实验场”。您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马:这是一个特别正常的现象,首先是我们自己不具备很优秀的建筑师,我们过去没有机会,过去都是盖红砖房的人,让他出来盖这种现代化的建筑,他想都没法想。所以就在我们高速建设的时期,重要的建筑都是请外国人来设计的。外国人当然会抓住这个机会来做他的实验,这也很正常,无关于道德。但是,我认为在全世界提倡环保的前提下盖“大裤衩”这样的建筑,库哈斯这样做是非常不道德的,因为他浪费了大量的空间。

  再比如说“鸟巢”,奥运会已经过去六年了,我们可以对“鸟巢”评价了。“鸟巢”坐落在奥运村那个位置上挺难受的,因为它跟旁边的建筑都发生冲突。它体量太大,旁边的房子和“鸟巢”之间互相没有关系,给人感觉“鸟巢”是一个非常野蛮的建筑。鸟巢本身就是个野蛮的东西,因为是鸟搭的,不是人搭的。因此,我认为“鸟巢”没有建筑的基本概念。我觉得鸟巢最大的问题是它没有办法融入现代的城市中,它跟城市环境不搭调。还不能近观,近观以后非常粗糙。所以它就变成了这个城市的一个累赘。而且“鸟巢”又没有功能性,它的功能就是奥运会的开幕式。如今,它失去了这个功能,而且在城市里占了很大的面积,是多么不值得的一件事。
 
  建筑引用的“中国化”符号其实更多只是口号

  记者:在“中国当代十大建筑”网络评选中,中国尊和骏豪·中央公园广场目前排名前两位,有人说他们选票高是因为融合了中国文化,您怎么看?

  马:我们今天的很多建筑,设计师都在讲故事、引用文化概念。如果是好的概念,你不需要跟任何人说,抬头一看就知道你引用了什么概念。而现在大部分的建筑概念都是“你在说”,如果不解释别人就不会懂是什么概念。我认为,文化的传导力是非常低的。当今建筑中所传达的所有文化符号远远不比我们的古建筑传达的丰富,我们去看看天坛、天安门、北海的白塔,马上就明白它要传达一个什么符号。而我觉得中国尊和骏豪·中央公园广场连符号都没有,我认为它只是一个口号。你跟老百姓说这是“中国尊”,你不说他绝不知道建筑就是中国尊的概念,对吧?

  记者:骏豪•中央公园广场,是马岩松根据钱学森老先生的“山水城市”理念设计而来的。即建筑整体外形似山,依托朝阳公园的水,形成城市里的山水。您怎么看这种实践山水城市概念的建筑?

  马:其实我跟马岩松认识,我看过当年他获建筑大奖时的设计——梦露大厦。也看过很多他的设计图,我觉得他在建筑设计界是一个另类。我认为他所有的建筑设计都可以当作艺术品看,但是它不能成为实用品。它有点像我们舞台上的时装。时装可以作为一种展示,但是它走不到民间,任何老百姓都无法驾驭它,更无法把他融入生活。建筑也是这样的,理念是其中一方面,作为一种前卫的理念,或者作为一种文化的传导体都是可以的。但是它运用在生活中,我觉得可能有问题。

  比如说做这种山水的建筑,如果将建筑做成山的外形,利用率是首要问题,另外山型建筑是一个比假山还难看的山。我不用看它的建筑图我就知道,它没法做成跟真山一样,如果做成真山一样就几乎不能用。所以我觉得山水概念,想法初衷是好的,但是未必能够做到很好的效果,尤其在今天城市中,空间非常宝贵,尽管有的开发商不大在乎这个空间的损失。但是从城市空间利用、从环保理念来看,建筑都是越简洁越好。城市建筑不要容纳过多的理想,这个理想可以实验,比如说做一个很小体量的建筑,去做山水概念,不是不可以,但是作为大的公共概念,我觉得最好不去做实验,为什么呢?这个社会不允许你失败,你失败就背上个很大的包袱。
 
  对中国建筑没有期许
    
  记者:您对未来的建筑有什么期许吗?

  马:我原来对我们的建筑是有很多期许的,但是这些年随着我对现在中国建筑的认知越来越多,我对建筑就越来越失望,也就越来越没有期许了。
我觉得期许已经变得没有任何价值了,所以也就不再去想这些事,我都已经不报有让中国建筑容纳自己的文化符号的幻想了,即便今天有马岩松这样的山水建筑出现,也无非是个海市蜃楼而已。

  记者:您认为怎样的建筑才是好建筑?

  马:我一直认为建筑第一功能是实用,实用是第一原则,违背这个原则的建筑都不能称之为好建筑。
 
上一篇:东莞举行原创音乐会纪念五四青年节
下一篇:五一期间东莞各口岸出入境旅客流量大幅下降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