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区

袁山贝村物质精神两手抓 筑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基

  袁山贝村物质精神两手抓 筑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基
 
  街道纵横交错,企业工厂林立,沥青大道车水马龙;农贸市场宽敞整洁,家门口的“菜篮子”种类齐全又安全健康,村民满载而归;小学校园书声琅琅,绿树红墙,学生们在操场上跑跳嬉闹;喜宴堂灯光明亮,村中妇女围绕圆桌制作乡村特色美食,现场欢声笑语不断。
 
  在常平镇袁山贝村,四处洋溢着喜气的生活景象。近年来,袁山贝村扎好“改善村组经济条件”“发展集体物业资产”的马步,在“文化活动”和“特色精神文化”方面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袁浩林是土生土长的袁山贝村民,虽年近八十,但说起话来中气十足。提起袁山贝村的发展,袁老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街道四通八达、高楼林立,村容村貌、民生建设等逐年完善,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满。”
 
  “三感”满满的袁老在袁山贝有执小学(以下简称“袁山贝小学”)教书十余年、当校长20年。他回忆称,刚开始到村小学任教时,袁山贝小学还是一片“荔枝园”,学生们在高低不平的泥地里上课。一次上课时,一根手臂长短的木棒从松动的屋顶掉落,险些砸中学生。袁老担任校长后,开始向各方写申请,为学生争取更好的学习环境。在多方支持下,年久失修的旧课室终在1990年开始拆除重建,建成了两层楼共14间课室的新教学楼。
 
  如今,袁山贝小学分为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三区,多媒体教学设备、电教室、舞蹈室、音乐室、足球场、篮球场等一应俱全。校园内书声琅琅,学生也已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至现在的800多人。
 
  今年是袁山贝小学建校107周年,几十年来,随着镇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教育的不断发展,袁山贝小学的教学条件和教育水平逐年改善、提升,解决了村民心之所系的教育问题。
 
  袁山贝综合市场,这些年不仅填满了村民的“菜篮子”,还装满了村民的“钱袋子”。以往的袁山贝农贸市场收益低、经营场所老旧。
 
  2013年,袁山贝村党工委书记袁国良协同“两委”班子,对农贸市场实施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仅将市场搬到了交通便利、人流密集的商业街路口,还让村民入股投资参与收益分成,实现了从村民向股民的转变。
 
  2015年新市场投入经营后,每月经营收益50万元,收入较以往翻了一番。三年后,村“两委”班子再次对市场进行改革,将市场经营权对外承包,减少了经营支出,释放了市场经济活力,年收益进一步提升。
 
  袁山贝综合市场的变革只是袁山贝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2010年以来,袁山贝村通过兜底清理资产、厘清欠债问题等方式,逐步确保村级财务规范运行;在村组集体经济收益稳定的前提下,通过银行理财将村组闲置资金盘活;积极盘活村物业土地资源,开展招商引资,一批有实力的企业、一批高净值的项目在村内落地发展。
 
  数据显示,2019年村组经济收入达5065万元,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此外,村“两委”班子还统筹村民闲置土地再统一流转,村民收益也有了每亩1000元以上的提升。
 
  村组经济的稳健发展,让袁山贝村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民生保障及文化活动中。每年免费为村民购买危房、银龄安康、育龄妇女等保险;围绕重大节日,针对不同群体开展春节慰问、元宵巡游、妇女节美食制作、4点半课堂、暑期夏令营、新莞人服务日等活动;组建龙队、凤队、红歌队、少年艺术团等文化队伍,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袁山贝村委会既像是村民坚实的后盾,让村民无需为物质生活而忧愁,又像是村民的文娱委员,带领村民参与各类精彩有趣的文化活动。
 
  村内的文化活动大多都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举办,而在服务中心的斜对角,一面仿古风格的“孝德墙”格外引人注目。灰砖仿古风格的墙面刻有“百善孝为先”“孝感动天”等孝德标语和故事。这是袁山贝村孝德文化的一个具象展示,近年来,袁山贝村民更多是用实际行动践行孝德文化。
 
  在每季度首月的第一个星期五,村委会及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都会为当季生日的60周岁以上的老人举办生日会。袁山贝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谭婉霞表示,活动不仅促进长者群体间的交流,还能让年轻人记住父母的生日,传承孝德文化。此外,袁山贝村还兴建了老人活动中心,多次举办健康素食养生会、趣味茶话会、“好婆婆、好媳妇”评选等活动,让孝德文化在村内蔚然成风。
 
  殷实的物质生活条件和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从校园教学硬件改善,到村组经济不断发展、镇村格局进一步优化更新,再到多样的文化活动,袁山贝村始终坚持物质精神两手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筑牢根基。(记者 刘志斌)(来源:i东莞)
 
上一篇:横沥镇第七场“斗牛大会”网络投票平台上线
下一篇:2020年度石龙镇交警大队处置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演练举行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