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老人吞鱼刺后未及时就医致大出血

  老人吞鱼刺后未及时就医致大出血
 
  误吞鱼刺是生活中常见的事,但您可能不知道的是:鱼刺也可以引发生命危险。近日,东莞一老伯误吞鱼刺后没立即就医,鱼刺在体内游走,刺入了胸部动脉,随时大出血,最终在多学科的抢救下,转危为安。
 
  10月11日中午,东莞71岁的叶伯吃饭时不慎吞了一根鱼刺,觉得胸骨后疼痛,但没有在意,并未就医。
 
  到了第二天,叶伯胸痛越来越明显,随即到东莞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胸部CT检查显示,叶伯食管中段有一斜横行条状阴影,尖端已穿出食管累及胸主动脉。
 
  医生当即进行急诊手术,进行食管镜检查,但并未在食道内发现鱼骨,且食道未见明显损伤。
 
  CT显示鱼刺卡在了食管,手术又没发现鱼刺,那鱼刺去哪儿了?
 
  随后,叶伯复查胸部CT,发现食管胸中段的异物位置已发生改变,已完全刺穿了食管,刺入了胸主动脉内,周围有渗出。
 
  食管紧贴着主动脉,主动脉是心脏延伸出来的血管,是人体最粗、压力最大的血管。胸主动脉这种情况极易引发大出血、感染,危及生命。
 
  由于病情复杂、危重,患者家属签字出院,随后到广州医院进行多方咨询、检查,得到的回复是要进行人工血管置换术,不仅手术风险高,而且费用高达40万元。这让患者一家犯了难。
 
  10月18日,叶伯再次入住东莞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经过耳鼻喉科、心胸外科、消化内科等多学科专家的会诊讨论,为防止拔出鱼骨致主动脉大出血,避免穿透部位伤口进一步恶化,当务之急是修复和保住主动脉。
 
  当天,心胸外科专家为叶伯进行了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即在胸主动脉内安置支架,堵住胸主动脉壁上的破口,将血管撑开,起到隔断保护的作用,保护血管免受鱼骨刺破。
 
  由于鱼骨已穿透食管、在患者体内停留近10天,术后患者出现发热等感染症状,情况不容乐观。
 
  10月21日,消化内科医生行超声胃镜检查,虽然食管内看不到鱼骨的踪影,但发现一处隆起,大小约1厘米,说明此时异物已穿出食管,插入主动脉。
 
  随后,消化内科、心胸外科、耳鼻喉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放射科的专家再次会诊,决定由消化内科尝试在内镜下取出鱼骨。
 
  10月21日晚上,消化内科主任陈桂权为叶伯实施“食管异物内镜下取出术”:首先在隆起处用内镜专用注射针,抽出少量脓液;再用微创手术刀,将隆起的肿物食管表面黏膜切开,慢慢分离至食管肌肉层。
 
  这时,鱼刺显露了出来,它随心跳不停摆动,随时可能给叶伯致命一击。
 
  “如果技术不够娴熟,或是操作不够细致,鱼刺拔出的瞬间大出血,那就是患者生死存亡的时刻。”陈桂权主任介绍,得益于心胸外科在叶伯主动脉腔内安置的支架,大大规避了取出鱼刺的出血风险,加上消化内科娴熟的食管切开和剥离技术,在他小心翼翼地操作下,长达2.5厘米的鱼刺被顺利拔出。
 
  术后患者立刻退热,再进行抗炎、营养支持治疗,情况稳定,目前已治愈出院。
 
  /提醒/
 
  误吞鱼刺要高度重视
 
  陈桂权主任介绍,被鱼刺刺穿主动脉的患者,死亡率最高可达90%以上。因此,误吞鱼刺后要停止吞饭、喝水,立即到医院拔出,避免鱼刺越刺越深引起生命危险,民间的吞饭、喝醋的方法都是极其错误的。
 
  考虑到叶伯的年龄与经济承受能力,经全院多学科的密切配合和危重症病例成熟的处理流程,最终以最小的费用、最小的损伤,成功解决了患者生命危机,体现出医院消化内镜技术和血管介入技术的顶尖水平。(来源:i东莞)
上一篇:东莞市应急管理局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下一篇:松山湖开展垃圾分类活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