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边检站见证了改革开放精彩缩影的30年
2014年7月,东莞边防检查站走过而立之年。
1984年7月2日,第一条快速双体船“流花湖”号缓缓驶离太平港客运口岸直奔香港。从这一天起,东莞边检站在口岸国门上见证了东莞如何成为“改革开放精彩缩影”的30年。
爆棚的“流花湖”号
1978年,随着太平手袋厂的落户,“三来一补”企业在东莞如雨后春笋一般。港澳台和外商纷纷来到东莞投资,东莞的干部也经常去香港招商引资。
“什么时候能从东莞自己的口岸出入境就好了。”这是那时许多人的期待。
1982年6月24日,当时的国务院港口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开通太平港客运口岸。1984年7月,拥有150个座位的双体客轮“流花湖”号通航,恢复了中断20多年的太平(今虎门)至香港客运航线。
这一年,东莞边检站的前身黄埔边防检查站太平分站正式组建,对外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太平边防检查站”。
现任黄埔边检站二队副队长沈汉芝,当时任太平分站警卫班班长。他说,当时分站只有1辆面包车和1辆两轮摩托车。官兵到黄埔站办事大多乘坐公共汽车,检查员每天到太平客运站执勤也是集体骑自行车上下班,风雨无阻。“自行车在当时也是‘大件’,站里出一部分钱,官兵自己也掏一点。”
当时分站操场是泥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更让普通人难以忍受的是,站里的自来水也是黄色的,白毛巾洗一周就变黄。“按当时内务标准,我们还得用漂白粉洗毛巾才能通过检查。”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官兵们开始了执勤工作。
当时,“流花湖”号每天一进一出,船票如同现在春运火车票一样宝贵。为了防止个别旅客因买不到票而暴力闯关,边检官兵要求所有旅客必须在开船前30分钟过关,之后闸门关闭。
东莞边检站第二任站长梁炳耀回忆说:“那时大陆旅客出入境的多是政府工作人员,出境招引外资。”而出入境旅客中七成以上是来东莞投资的港台同胞。
口岸的发展对地方经济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车轮上的双城记
翻开30年来东莞边检站验放的出入境人员统计表,1993年至1997年间,是口岸出入境人数变化最频繁的时期。
1993年,东莞边检站开始受理国内公民“海外游”团队业务。东莞口岸出入境人员达39万人次,相当于此前4年出入境人数总和。
1994年,上级规定东莞市居民赴港探亲、旅游必须经由太平口岸出入境。当年出入境人员增长19.6%。
1995年,上述规定取消,部分出入境人员分流至其他口岸,东莞口岸出入境人员降至1993年水平。
1996年,常平口岸成为国内居民“香港游”团队出入境口岸。全市口岸出入境人员回升至46万人次。
1997年香港回归。京九铁路沿线108个车站和沪港沿线12个车站的旅客,均需在东莞常平下车办理出入境手续。这也成为东莞口岸出入境人员持续增长的开端。
当年,东莞口岸出入境人数猛增至57万人次。到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十年间几乎翻了一番,达到110万人次。
这段时间,东莞经济也在高歌猛进。据东莞市统计局数据,14年里有9年东莞经济增速超过10%,还有2年在8%以上。
客流量的大幅增加给边检站验放服务提出了新要求。
已经是东莞边检站副站长的吴文静还记得,1997年她作为东莞边检站的第一批地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分到常平分站。最开始查验工作基本依靠人工,验放一名旅客平均要3-4分钟,查验外国旅客时间更长。1994年底,站里有了第一台计算机,却是英文编程,为此专程请省厅专家改写编程,可是也仅能改写部分,使用起来依然很不方便。直到1995年,电脑查验才开始实行,1996年全面铺开。
2008年常平口岸开通自助通关后,验放速度提升到8秒,2011年进一步缩短到7秒。到今年7月,随着电子港澳通行证的启用,内地旅客在常平也能使用自助通关系统,验放时间仅需10秒左右。
吴文静感受到的另一个变化是,香港回归后,前往香港旅游的内地居民越来越多。到今天,持港澳通行证去香港成了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如今经常出入口岸的香港居民,出入时都会主动和检查员打招呼,熟络得如同自家人。他们中的一些人选择了在东莞置业,紧邻常平镇的樟木头镇是香港人聚居地,被大家称为“小香港”。居住在东莞樟木头的港籍居民蔡先生说:“东莞经济发达,生活成本低,每周回去一两次也很方便。”
有个小插曲是,2012年,一名旅客在广州开往九龙的列车上羊水突然破裂。东莞边检官兵接报后,在站台上搭起“临时产房”,孩子在常平呱呱坠地。而这名旅客此前早已在香港办理好全部入院生产手续,未曾想到孩子这么着急面世。
吴文静说,这17年来,东莞和香港在车轮上的距离越来越“短”了。
从“太平军”到“笑美人”
在太平分站成立之初,反走私反偷渡反敌特也是官兵们的重要工作之一。
时任太平分站调研组指导员的黄埔边检站民警韩建强说,1988年,太平分站曾经设立调研组,担负沙角海军码头附近一带水域的海上缉私任务。
当时一台松下(时称“乐声”)21寸彩电,在香港售价3000-3500港元,在内地售4000多元人民币。汇率则是35元人民币兑换100港元。一台走私彩电可赚近3000元人民币。一些走私分子经常铤而走险。其他常见的走私货物还有录音机、摩托车、高档香烟等。
参加缉私任务的部门有不少,不过最令走私分子心惊胆颤的队伍之一是太平分站边检官兵,时称“太平军”。边检官兵训练严格,缉私技能强,同时配备真枪实弹,震慑力强。据说,当时只要听闻“太平军”参与查缉,走私分子都奔走相告“小心点”。曾有官兵在芦苇丛中埋伏三天三夜,在走私分子减速准备卸货时,被官兵人赃抓获。
时过境迁,今天边检官兵的主要任务是口岸查验。
2007年初全国边检工作会议强调要把“强化职业精神,提高服务质量”重要指示落到实处。“笑露8齿”这些服务细节被写进了边检服务规范礼仪中。边检人员的转变也是迅速的。72岁的李宽慈老人上世纪80年代便到东莞开办手表厂,她说:“那时检查员面容都是死板板的,不像现在笑得很好看。”
金融危机后,东莞口岸年出入境旅客人数一度下降至84万人次。一批外贸企业支撑着等待“春暖花开”。
在此背景下,东莞边检站推出一系列服务举措,为地方经济贡献力量。
在常平口岸,“现场办公室”门牌上并排悬挂着“商务洽谈室”。常平分站站长彭松波说,这是金融危机时,为靠前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而设,一直沿用至今。近6年间,这项全国首个口岸商务援助服务共为不能入境的外商提供60余次商务援助,涉及业务金额逾亿元人民币。
在船舶码头,东莞边检站先后推出了24小时接检、网上预报、预约报检、预约办证、同步联检、兼职协管、“两评估一评定”等服务举措,大大提高了口岸通关速度。
2013年,东莞出入境旅客人数恢复至95万人次,接近2005年水平。吴文静说,东莞边检站在口岸上见证了东莞过去30年的辉煌,她相信东莞和东莞边检站的未来更辉煌。(来源:南方日报)
下一篇:东莞物业收费改革 20%业主联名可申请调整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