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东莞市镇图书馆每天人气爆满 而社区图书馆却人迹罕见

市镇图书馆人员爆满

社区图书馆“养在深闺少人识”

  夏日炎炎,在图书馆叹冷气看书充电成了不少市民的首选。暑假以来,东莞市图书馆每天人满为患,各镇图书馆也迎来入馆高峰期,然而原本最接地气的社区图书馆却冷冷清清。

  记者调查发现,经费不足、功能单一等因素制约着社区图书馆的发展。

  现状

  市镇图书馆座无虚席

  社区图书馆冷冷清清

  12日,记者在东莞市图书馆发现,现场挤满了读者。“每天人都爆满,尤其是像漫画馆、儿童天地、自修室还有互联网区、借阅室。”馆员罗小姐介绍,市图书馆在周末和暑假期间每天的人流量有上万人,平时也有几千人。

  不独市区图书馆爆满,各镇街的图书馆也人满为患。记者从虎门图书馆了解到,暑期每天平均接待700-800人。厚街镇图书馆的70个座位也基本满员,公共电子阅览室更是座无虚席。据了解,厚街图书馆目前每天接待读者几百人次。而记者从石排镇图书馆了解到,该镇图书馆每天也要接待几百人。

  然而社区图书馆则是另一番光景。

  近日,记者来到虎门金洲社区图书馆。下午三时多,图书馆才开门,而记者是第一个访客。图书馆内几个不高的书架,摆着看起来不是很新的书。旁边设置了几个座位供读者看书,还配备了几台电脑。

  “怎么没什么人?”“现在热,小孩子待会儿才会过来。”该图书馆管理员李小姐说,来图书馆的大多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其他年龄层的读者几乎不来。

  无独有偶,记者到厚街寮厦社区图书馆时发现,除了管理员,空无一人,四千多册图书无人问津。半小时后,图书馆才迎来第一个读者,年过70岁的寮厦居民方伯,他说退休后有时间了,每天会到图书馆看一些养生方面的书籍。寮厦图书馆管理员方小姐说,每天也就接待几个读者,稀稀拉拉的。

  而东莞镇区多个社区图书馆,读者“上座率”均不高。

  原因

  大图书馆藏书多活动多

  社区图书馆书少无人知

  记者了解到,东莞32个镇区均有图书馆,而镇区下面的社区图书馆更多,有近百个。

  同样是看书充电,市镇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为何“待遇”大不同?记者调查发现,除了手机和网络等阅读习惯的冲击外,藏书量小、更新慢、图书馆功能单一等因素是社区图书馆“不受待见”的主要原因。

  “有家长带着孩子拿着20多本书的书单来,在社区图书馆根本找不到。”罗小姐说,而市图书馆有170多万余册藏书,且不断更新。各镇街的图书馆也会定期更换新书,以满足读者需求,而社区图书馆面积多为70至80平方米,藏书量仅几千册。

  “一年多书都没更新了,即使发书也是旧书。”对于社区图书馆,有工作人员表示由于缺乏资金,书更新频率低数量也少。

  在李小姐看来,影响力也是社区图书馆人迹少的原因。“我来工作之前都不知道有这么个图书馆。”李小姐说,社区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图书馆的存在。为此,记者特意向附近居民打听图书馆位置、开放时间等,他们大多表示不知道。“社区图书馆养在深闺少人识,如珊美图书馆设在方家庄内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二楼,在方家庄入口处也没有指示牌,新莞人读者想找也找不到。”厚街居民张先生如此说。而记者走访发现,其他社区图书馆也大多不为人知。

  图书馆功能多寡也决定着读者的流向。“市民学堂”、跳蚤市场、摄影比赛、东莞书展……除了读书上网,东莞市图书馆还经常举行各种文化活动,与市民互动。不少镇图书馆也办起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到现场开讲。

  读者李先生告诉记者,既可阅读,又可上网,还定期举办文化活动,从这个层面来说,镇图书馆具备了公共文化空间的雏形,自然吸引读者。反观社区图书馆,图书陈旧、加上文化活动少,功能相当单一,基本相当于社区阅览室,鲜有人问津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人一嘴

  如何激活社区图书馆

  社区图书馆出路在哪?厚街图书馆馆长李保东认为,图书下乡是不错的尝试,去年,厚街镇图书馆调了600册图书在溪头、陈屋等六个社区流动借阅,读者量和借阅量均有不同幅度上升。

  其次,搞文化培训也可增强图书馆的吸引力。以陈屋图书馆为例,每年暑假,社区都聘请书法教师,免费为社区孩子授课。今年的“暑期少儿书法培训班”,就吸引了二十几名中小学生参加。

  而李先生表示,新莞人是主力读者,社区图书馆首先选址应靠近工业区。此外,社区图书馆应多与企业互动,通过流动书屋的形式,不定期把图书流动到企业阅览室,方便企业员工借阅,打通服务读者的“最后一公里”。

  而东莞市文史专家张铁文认为,社区图书馆要做好就要体现自己的特色,并建议要根据社区居民需要,针对性地购入书刊、杂志。(来源:羊城晚报

上一篇:“水城金手杖”全力打造“游住养生 旅居养老”新模式
下一篇:东莞石排一夫妻摘得“同佳健康”三块奖牌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