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外来工脑中风抽样调查发现防治知识低
东莞外来工脑中风抽样调查发现防治知识低
东莞抽样调查外来工发现,该群体脑中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防治知识低
今年39岁的洪卫在厚街的一家公司上班,6月中旬脑中风,虽抢救成功,但至今没有苏醒。在东莞像洪卫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约有700万人,记者21日从厚街医院了解到,该院随机抽样调查8975名外来工发现,目前该群体脑中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防治知识低于国内城镇居民,发病时仅5成人会立即呼叫“120”急救,有超过三成人选择继续观察病情。
一人脑中风击垮整个家庭
脑中风又称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脑血栓、脑梗塞等。记者昨日在厚街医院住院部四楼,见到了躺在病床上的洪卫。据妻子周艳介绍,他们一家都是陕西安康人,今年6月中旬,洪卫被发现晕倒在公司宿舍,紧急送医院后被诊断为脑中风。经过ICU病房十多天的救治,洪卫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却成了植物人。右半身瘫痪,右手右腿没任何知觉,且不能说话,对外界刺激也没有任何反应,每天只能依靠氧气管呼吸维持生命。
“送院治疗以来,已经花了十万多元治疗费,目前还拖欠厚街医院医疗费七万多元,医生说后续治疗费还需几十万。”从周艳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一例脑中风对于一个家庭的打击到底有多大,“现在每天要花上千元,为了省住宿费,我和5岁大的小儿子每晚都睡在丈夫病房的阳台地上。现在我们向所有亲戚朋友都借了钱,也没其他办法筹钱了,今后的日子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像洪卫这样的脑中风患者,厚街医院每年都会收治不少。据该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脑中风现已成为国民健康第一杀手,东莞外来务工人员约700万,年龄多在18~60岁之间,近年来该人群的脑中风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轻,就诊率低,死亡率和致残率高。
2.19%受访者选择自行服药
据厚街医院神经内科的研究人员介绍,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他们按照随机抽样原则,在东莞市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密集的厚街镇、大朗镇和长安镇的不同企业(包括建筑工地、服务行业、工厂等)抽取年龄在18-60岁之间,在东莞工作3个月以上且为外地户口的10000名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问卷式调查。调查人员采用统一表格式进行问卷,采用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方式,调查表收回后进行检查,剔除无效调查表。而调查的内容则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缺血性脑中风的危险因素、预警信号等。结果回收有效问卷8975份,有效应答率为89.75%。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发现,在脑中风的症状预警信号中,东莞的外来务工人员对“突发肢体麻木或无力”的知晓率最高,达53.24%,而对其他症状的知晓率很低,还有不少调查对象选择胸闷、憋气、心慌、发热等干扰项,这说明外来务工人员缺乏脑中风早期症状的识别能力,这将造成明显的院前耽误和延误入院治疗的最佳时间。此外,在就诊方式上,52%的人选择立即呼“120”急救,33.3%的人选择继续观察病情,还有2.19%的竟然选择自行服药。
研究人员表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东莞外来务工人员的脑卒中防治知识认知水平明显低于国内城镇居民,低教育程度者、中年务工人员的防治知识则相对更低。(记者 文聪)
下一篇:2014年中秋节放假安排时间表 中秋节祝福语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