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中秋节舌尖上的传统吃炒米糕
除了月饼,中秋还兴什么应节糕点?东莞企石镇博厦村就有个“舌尖上的传统”——每到中秋,村人喜吃炒米糕。而46岁的企石师奶蔡和英,则是村里制作炒米糕的好手。昨日,她笑说,无油少糖的炒米糕,比月饼更健康养生,也寄托着一份情怀。
昨日,东莞企石博厦村阵阵米香扑鼻,蔡和英就着一个小石磨盘,将炒得微黄的糯米、芝麻、花生研磨成粉。
“最关键就是炒料的这一步,要炒到焦一点,有香味,磨出的粉就香。”她说,炒米糕的制作绝不比制月饼轻松——糯米需要浸泡沥干再炒,摊凉后磨粉,再将糯米粉与磨好的芝麻、花生粉混合捞匀下糖调味。其后,加凉开水搓成团子,压入饼模中定型,再上蒸笼蒸熟。
清远:乡间百年月饼热销
“今年的老月饼特别好卖,虽然是纸筒包装,城里人也不嫌弃。”老板娘告诉记者。昨天,在清远清新区太平镇市场的老街,有着上百年家传工艺的平记饼家新鲜出炉的豆沙月饼和伍仁月饼在简易的玻璃柜下油光焕发,尽管离城里有十来公里,但是这些天不乏自驾车的买主前来选购。
这是当地一家百年老字号的饼家,店里墙上挂着一块上了年月的老牌匾,上面写有“中秋月饼”四个字。现在当家的这位师傅叫做曾镜平,他是这家饼铺的第四代传人。
曾老板说,由于月饼的传统配料很讲究,为了保持新鲜,通常要等到中秋节的前几天才开始备料,加上都是手工制作,因此产量很少,几天就能卖完。其中家传的五仁叉烧月饼由于味道独特,所以在当地非常出名。虽然价格仅仅是超市的几分之一,但是饼铺制作工艺就相当复杂,光是配料就多达20多种,最好吃的就是中间的一块叉烧,很多客人吃了都回头。
“这份情怀值得传承”
“过去,每家每户的女人都要学会制作炒米糕,用来中秋送礼,用红纸包好,寓意鸿运当头。” 蔡和英说。“现在生活水平比以前好多了,每逢中秋节,月饼都吃不完,但做炒米糕是一种传统习俗和情怀,必须把它传承下去。”(记者 谢英君 曹菁 通讯员 刘兰兰)(来源:广州日报)
下一篇:中秋佳节来临 市面上展开月饼大战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