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东莞力争三年建成黄唇鱼省级自然保护区

  东莞力争三年建成黄唇鱼省级自然保护区

  从宣布黄唇鱼濒临灭绝,到东莞实现了物种恢复,这对东莞生态恢复、物种保护、城市形象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东莞应当做好物种保护、生态恢复工作。同时要科学有序开发黄唇鱼的后续产业,努力将其培育成为一个新的渔业经济增长点。——东莞市市长袁宝成
 
  市政府常务会议昨通过《建立东莞市创建黄唇鱼省级自然保护区方案》
 
  昨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建立东莞市创建黄唇鱼省级自然保护区方案》、《在东莞慈善会设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项基金”》、资助东莞市虎门服装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等事项。
 
  据介绍,黄唇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濒临灭绝的稀有物种,2005年东莞在虎门海域建立了黄唇鱼市级保护区。该保护区是我国目前唯一的黄唇鱼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范围内发现仅存的黄唇鱼产卵场。根据最新规划,东莞将力争在2017年建成黄唇鱼省级自然保护区,同时建立黄唇鱼救护基地和科博馆,使之成为东莞特色的旅游名片、濒临灭绝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名片、海洋科普名片和海洋环境保护名片。
 
  东莞市市长袁宝成提出,黄唇鱼省级保护区的设立要通过市人大进一步审议,依法做好区域的发展控制。同时,要提高保护意识,坚持物种恢复为先,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再思考如何实现旅游开发。
 
  世界仅存的黄唇鱼产卵场
 
  保护区创建以来,受制于编制、场地和财政投入等因素,建设进度相对较慢。
 
  黄唇鱼于1932年首次在当时的太平镇海域发现,并被命名为Bahaba taipingensis,这是为数不多的以东莞地方名命名的物种,是东莞宝贵的文化财产。东莞虎门海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现的仅存的黄唇鱼产卵场。
 
  2005年,东莞在珠江口虎门海域成立黄唇鱼市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东起威远岛西岸,西与广州交界,南起太平水道南河口,北至太平水道北河口,海域面积686公顷。这是东莞第一个海洋和水产类自然保护区,也是目前我国唯一的黄唇鱼自然保护区。
 
  同年,还设立了保护区管理机构,并于2011年对保护区进行功能区划,分区规范管理。截至目前,已成功救护和放生黄唇鱼400多尾,东莞海域黄唇鱼资源急剧衰退的趋势得到了遏制,黄唇鱼栖息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一定保护。
 
  有助于创建国家生态市
 
  2013年12月18日,袁宝成提出,希望尽快通过人大制定规范性文件,更好地保护黄唇鱼及其驯养繁殖基地,推动黄唇鱼产业化,将黄唇鱼打造成现代都市渔业的精品。
 
  东莞市海洋与渔业局表示,创建黄唇鱼省级自然保护区,将对保护黄唇鱼珍贵资源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这也是创建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可以丰富岛屿生态旅游资源,改善珠江口海洋生态环境,带动海洋经济发展。
 
  东莞将建立黄唇鱼救护基地
 
  昨日,为了更有效保护和利用黄唇鱼珍贵资源,会议审议通过了《东莞市创建黄唇鱼省级自然保护区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力争2017年建成黄唇鱼省级自然保护区。
 
  《方案》还提出,2020年黄唇鱼自然保护区建设完备,保护区及周边环境得到改善,成为东莞特色的旅游名片、濒临灭绝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名片、海洋科普名片和海洋环境保护名片。
 
  此外,《方案》还提出,到2015年东莞将建立黄唇鱼救护基地,具体是在拟建的口岸码头以东、环岛路向海一侧与黄唇鱼自然保护区相连处约100亩鱼塘规划为黄唇鱼救护基地。据介绍,该救护基地建成后,将在东莞市黄唇鱼自然保护区管理站指导下开展黄唇鱼救护、驯养、繁育及相关研究,并作为青少年学习实践教育基地。
 
  据介绍,根据规划,在2017年,东莞将完成救护基地救护池、驯养池、繁育孵化池及配套设施建设,2020年完成瞭望塔、环境监测岸基站、管护码头等建设,同时建设野生动物生境廊道。
将建设黄唇鱼科博馆
 
  记者了解到,根据相关规划,东莞还将建设黄唇鱼科博馆,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由主展馆、青少年学习实践教育基地、多功能厅以及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组成,集海洋文化宣传、海洋与渔业科普知识展示、科技探索、青少年学习实践等功能于一体。
 
  根据要求,2017年将完成项目建设前期工作,2019年完成基础建设,2020年完成布馆和配套设施建设,正式对外开放。此外,东莞还将开展黄唇鱼等主要鱼类标本制作,2017年馆藏标本突破500个,2018年启动东莞鱼类种质资源库建设。2017年前建立黄唇鱼自然保护区门户网站,扩大宣传范围。
 
  要做好黄唇鱼科普宣传工作
 
  昨日,对于黄唇鱼保护的意义,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强调,从被宣布黄唇鱼濒临灭绝,到东莞实现了物种恢复,这个事情对生态恢复、物种保护、城市形象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对于东莞黄唇鱼保护开发工作,袁宝成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要依法划定边界。黄唇鱼保护基地的设立要通过市人大进一步审议,依法做好区域的发展控制。
 
  二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提高保护意识,坚持物种恢复为先,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再思考如何实现旅游开发。
 
  三要做好黄唇鱼科普宣传工作。加大宣教、保护和执法力度。
 
  怎么建?2020年力争人工成功繁育黄唇鱼
 
  《方案》提出,到2017年,建成黄唇鱼省级自然保护区。
 
  到2020年,黄唇鱼自然保护区建设完备,保护区及周边环境得到改善,成为东莞特色的旅游名片、濒临灭绝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名片、海洋科普名片和海洋环境保护名片。
 
  到2030年,黄唇鱼物种资源基本得到恢复,黄唇鱼研究取得突破,黄唇鱼资源保护与开发协调发展。
 
  东莞将从网络体系、管理体系、科研监测体系、科普宣教体系、社区发展体系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等六个方面推进创建工作。 
 
  其中,东莞将与科研院校及企业合作,争取突破黄唇鱼人工繁育难题,争取2020年前黄唇鱼人工繁育取得成功。
 
  知多点:
 
  黄唇鱼胶是公认的顶级花胶
 
  根据相关资料介绍,黄唇鱼是肉食性鱼类,以小型鱼类和虾、蟹等大型甲壳类为食,幼鱼则以虾类为食。黄唇鱼是中国的特有鱼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处于濒危灭绝状态。200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将黄唇鱼列为极危。
 
  黄唇鱼胶是举世公认的顶级花胶,媒体曾报道福建连江县一名老渔民在海上捡到一条160斤重的黄唇鱼,获利300万元。
 
  2005年,东莞设立了黄唇鱼市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东起威远岛西岸,南至太平水道南河口,西起广州交界,北至太平水道北河口,面积达686公顷。据了解,该保护区是我国目前唯一的黄唇鱼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范围内发现仅存的黄唇鱼产卵场。
上一篇:金融业多头并进备战混改
下一篇:常平一男子市场买菜被便衣误当贼抓捕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