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连办三场国家级会议提升城市形象
东莞连办三场国家级会议提升城市形象
继成功举办加博会、漫博会、海博会之后,上周我市又承办了三场国家级会议(全国电机能效提升工作现场会、“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工作交流会及2014年中国(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暨招才引智活动),这对于进一步提升东莞城市形象,增强发展后劲,促进科技和人才资源集聚具有重要意义。同样要看到,承办会议绝不可“一会了之”,会议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办会目的的完成。接下来,要思考如何挖掘会议后续资源,真正发挥出会议的持续效应,力争使办会效果最大化。
一座地级市能够承办如此多的国家级会议,充分说明了它在某些领域已具有相当的发展水平,也体现了它在全国同个领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而一次会议的成功承办,同样也会对一座城市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带来诸多利好。二者互为影响。
可以说,三场“国字号”会议上周在莞举办,从最初的会议筹办,到会中的媒体聚焦,再到会后的参会者口碑,从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升了我市在科技、节能、人才领域的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会议筹办的提升效应。通过前期会议筹办,实现了城市发展程度同步得到提升,如城市环境、城市形象、城市服务等。而在承办国家级会议的过程中,东莞借助会议这个最快捷、最直接的信息传播平台,使自身声名远播。
媒体宣传的聚焦效应。国家级会议一向是各类媒体关注的焦点,三场会议规格越高、规模越大,受关注度也就越高。各类宣传媒介的启动,使会议举办城市东莞成为焦点,城市的知名度空前提高。
参会者的口碑效应。三场国家级会议的有关参与者通过参观考察,印象要远远超过一般游客。而口碑传播是世界上最廉价的信息传播工具,有“零号媒介”之誉,也是高可信度的宣传媒介,具有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和控制力。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关注知名度影响之外,东莞始终明确一点,承办一次大型会议,绝不可“一会了之”,会议的结束并不意味办会目的的终结。如何利用好国家级会议乃至国际性会议举办的契机,发挥出会议的后续效应,力争办会效果最大化?这是一个亟需重视的课题。
正如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所讲的那样,要追求办会实效,争取更多资源,把会议办成推介城市形象、增强发展后劲的会议。
首先要明确办会目的,明确办会目标,从源头上思考“这次会议能带给东莞什么”;其次,“对上”要借助会议的契机挖够政策和资源。借力施力,争做更多试点,形成“试点——经验——再试点”的良性循环发展;第三,“对市场”要擦亮品牌,真正让国际国内同行业者了解东莞营商环境,先看好东莞,再选择东莞,最后留在东莞;第四,“对兄弟城市”要注重会议合作的优化效应。总之,要注重办会的持续效应,做好会后效果评估,力争取得办会效果的最大化。(来源:东莞日报)
下一篇:东莞研究部署2015年我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