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专家学者共谋东莞水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良策

  专家学者共谋东莞水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良策
 
  面对生态转型的新形势,近年来,东莞积极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在今天(12月11日)举行的“善建如水·大德莞邑”东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通过主旨演讲,相互交流,共谋东莞水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良策。
 
  本次论坛为期一天。上午的主论坛,政府官员和知名专家从宏观上分析了目前我国水生态形式、国家水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等,对水生态文明理念、方向进行研讨,为东莞水生态建设指明方向。
 
  下午是专业人士分主题专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方案的探讨与实践案例的演示。专家表示,水是城市的灵魂,作为享誉中外的世界制造业名城,水对于东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作用更为突出。东莞要做好总体规划、明确治理目标,通过发展水环境促进转型升级。
 
  陈荷生:采取“一河一策”水治理政策
 
  国家湖泊板块评估组组长陈荷生做了《水生态文明建设与东莞转型升级的演讲》,他从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水环境状况、河流污染情况和类型出发,阐述了湖泊污染类型。谈到东莞水环境污染情况,他说根源在于长期大量内、外源污染在水体中的持续积累,致使水体生态受损,水体透明度极低,进而导致生态系统崩溃,水体自净能力的丧失难以遏制水质的持续恶化。
 
  陈荷生说,水体建立其自身的免疫力,恢复健全的水生态系统,是东莞市目前水环境治理的重点。他建议东莞采取“一河一策”的水治理政策,以流域为单元控源减排,以截污纳管、削减污染量为着力点,因地制宜,采用切实有效的污水收集处理方法,为内河涌整治及生态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治理期间,保证修复安全和饮水安全是第一要务,要以控源治污为前提和基础。”陈荷生说,水域物种的搭配要坚持多样性,不同的治理对象选择不同的物种;做好先锋技术与后续技术的相结合,治理水质的同时,尊重河湖的自然规律,使水体恢复成以水草、鱼虾等为主要生物的自然环境,使河湖的综合服务功能很好地展现出来。
 
  肖新民:政府购买截污服务 发挥市场作用
 
  作为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东莞规划投入了大量资源推进水污染防治,目前在市域内河涌水体生态系统恢复等方面已取得可喜的成效。专家指出,水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涉及水生态修复、污泥处理处置等方面,还要充分考虑污水深度处理、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水技术创新等方面。
 
  水利部科技推广与产业处处长肖新民在演讲中指出,政府进行水生态文明建设,要建立长效机制,保证长期效果。“资金投入要到位,同时呼吁老百姓关心监督,此外,水治理还要兼顾防洪。”
 
  肖新民说,新技术应用非常重要,要给新技术留有足够的包容空间,因为在新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适应期,把适应期的问题解决了,新技术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政府要出政策、资金,购买截污服务,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记者 吴金华)(来源:东莞阳光网)
上一篇:东莞计生家庭意外伤害保险五年赔付504.4万元
下一篇:我国钢铁业盈利水平得到较大改善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