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东莞网络正能量事件
	  2014年东莞网络正能量事件
	  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了社会热点的晴雨表。东莞这一年,从雨中扶老人的路虎男到竹篮滞销的盲翁全伯,从官方发布的《致在外莞籍大学生的一封信》到反映民间声音的《八个事实让你误解东莞》,无不借助网络成为全市的焦点话题。
	  “善意也是网络事件爆红的原因。”东莞理工学院文学院广播电视学教研室主任张艳红说,除了动机要是善意的,其产生的影响也应该是善意的,而且要与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2014年即将结束,记者盘点了东莞一年来的网络正能量事件。事件虽然如过眼云烟,但正能量却可以延续。
	  事件 1
	  八千里路
	  莞学子骑行至北京募善款
	  热度指数:★★★
	  正能量指数:★★★★★
	  事件回顾:
	  东莞理工学院学生陈振森、黄涛从2014年1月11日出发骑行北京,途经40多个城市。在连云港,黄涛由于身体不适退出,陈振森完成了全程,于2月18日到达北京,全程近4000公里,他们共花了38天。 通过他们的一路宣传,为山区孩子筹集到4000多份“免费午餐”资金。
	  到北京以后,陈振森来到“免费午餐”总部,把路上坚持要捐现金的市民所捐赠的800多元送到该总部。陈振森还见到了“免费午餐”的发起人邓飞。
	  2月23日晚,两位同学回到东莞。虽然未达到他们预期的募捐数额4万份免费午餐,但他们却用年轻的心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事件 2
	  百米折返
	  路虎男雨中扶老人
	  热度指数:★★★★★
	  正能量指数:★★★★★
	  事件回顾:
	  7月27日,大雨倾盆,患有脑血管疾病的66岁老人符金变突然滑倒,摔倒在虎门滨海大道主干道超车道。驾驶路虎牌小轿车的虎门品宅装饰公司老板程善道见状,立马变道,避开老人,在开出百米左右时停车然后折回,将老人从路中扶起,并一直站在雨中为老人撑伞,直到120救护人员赶到。
	  说起救助老人一事时,程善道说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很普通的事情。针对老人摔倒是否该扶的问题,程善道表示,“她讹了我的钱,讹不了我的命。我不救她,她这个命就没有了!”在见义勇为表彰会上,程善道表示捐出全部奖金。拿到1.5万元后,程善道即在虎门志愿协会的助残帮扶活动中捐出3000元,又将2000元送到他所救助的老人手中,用于改善她的生活。程善道又将剩余的1万元交给了东莞红十字会,支援云南鲁甸地震救灾。
	  事件 3
	  全城援助
	  盲翁滞销竹篮被抢购
	  热度指数:★★★★★
	  正能量指数:★★★★★
	  事件回顾:
	  他自幼双目失明,却在一辈子追求明媚生活——学会编织竹器,用一对巧手养活自己,坚强生活。然而,这位年过七旬的企石镇盲人黄杞全,却遇到了一道“坎”:往年向他定制竹器的客户突然停止采购,让家里库存的上千只竹篮滞销。消息经《广州日报》报道后,滞销的千余个手工小竹篮得到许多热心读者的“帮衬”,被预订一空。
	  这些热心人中不仅有东莞各镇街的市民,更有惠州、中山的人,他们都是致电询问老人的情况以及竹篮信息,大多想要认购几个到几十个竹篮,也有人想要全部购买。不少人表示计划上门采购,有的是想买竹篮用来包装产品,有的纯粹是想帮帮老人,批量购买送给亲朋好友。
	  社会各界对全伯的事都十分关注,企石镇社会事务办表示将在慈善超市里开辟专柜用于售卖黄杞全的竹篮,也有两家商铺表示可以代卖竹篮。
	  事件 4
	  东莞官方
	  致信莞籍大学生
	    热度指数:★★★★
	  正能量指数:★★★★
	  事件回顾:
	  7月22日,东莞市城市形象推广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城推办”)首次发布图文版《致在外莞籍大学生的一封信》,呼吁在外莞籍大学生:在外聊起家乡时,请自豪地说:“我来自东莞!”主动传播东莞的“正能量”。
	  在公开信中,市城推办化身“推广君”,对2014年上半年东莞各方面的亮点进行图文配合展现,让大学生们在最短时间内快速“读懂”家乡近况。
	  事件 5
	  好心的哥
	    救人送医不留名
	  热热度指数:★★★★
	  正能量指数:★★★★★
	  事件回顾:
	  11月5日下午,颜小姐途经东盛路世博广场时,遭遇面包车抢劫。抢匪拽住颜小姐的挎包不放,将其拖行50多米,致其全身十余处软组织挫裂伤,头部两处被摔裂。一位好心的的哥帮忙抬伤者入院后,悄悄离开。
	  经媒体报道和网友寻找,的哥聂文终于被找到。而救人那天正是他与出租车公司5年租赁合同到期的日子,颜小姐也是他14年的士生涯的最后一名乘客。11月12日,东莞市交通局向全市出租车公司印发了表彰通报,号召全市出租车司机向聂文学习。
	  事件 6
	  八个事实
	  90后发声为东莞正名
	  热度指数:★★★★★
	  正能量指数:★★★
	  事件回顾:
	  11月23日,一篇网帖《八个事实让你误解东莞》刷爆了东莞网友们的朋友圈。在这篇网帖里,作者用诙谐的语调和视觉化的表达,谈论了诸如服务业、交通、镇区分布等话题,以及东莞经常被误解的诸多事实。网帖发出后,立刻成为东莞网友朋友圈的热门话题,阅读人数超25万。
	  文章的最后,这位90后作者钱嘉文写道,“我说上面的这些事实,语言可能有些偏激,但是我只是想表达,作为一个在外地生活的东莞人的无奈。但是无论别人怎么黑东莞,怎么误会东莞,我都会自豪地说,我是东莞人。”
	  ■专家:
	  利用好网络传播正能量
	  东莞理工学院文学院广播电视学教研室主任张艳红表示,今年以来,随着微信逐渐普及到个人,为网友关注的网络事件的特点也在慢慢发生转变,比如慈善类的、互帮互助类的以及能够引发公众共鸣等正能量方面的事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能够让网友接受。
	  “从传播的效果来看,有一些新媒体的渠道,比如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账号等,其好友都是基于同学、同事等关系,相互之间也比较信任,所以可信度也更高。”张艳红说,而且微信朋友圈里的人也越来越关心和关注身边的事件,尤其是感人事件。
	  张艳红表示,上述事件之所以能够在网络上引发关注,首先就是要网友选择的时机很对,比如,今年令她印象深刻的就是很多本地户籍或者本地就读的学生自发编排的“我爱东莞”之类的歌曲和视频,契合了公众口味,让民间声音传播出去。
	  “善意也是网络事件爆红的原因。”张艳红说,除了动机要是善意的,其产生的影响也应该是善意的,而且要与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此外,张艳红还表示,网络事件之所以能够引发网友关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形式新颖,迎合了大众的口味。
	  张艳红认为,作为政府,要想传播自己的形象,首先应该了解新媒体,尤其是微博、微信的传播规律和生存现状。“政府的形象不一定要通过自己来推,可以与一些民间的力量合作。”张艳红说。(记者 刘文彬 吴城华)(来源:广州日报)
     
        下一篇:东莞万江警方端掉四个假冒“JORDAN”鞋制假窝点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