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区招生将按积分高低分学位
深圳义务教育阶段积分入学将有大变革。市教育局日前发文称,今年将在各区探索试行大学区招生制度和大学区积分入学办法,引起各方热议。市教育局相关人士表示,试点将在教育均衡度高的区域进行,不可能一下子将差别很大的学校划在同一个大学区内。
变化:探索按社区街道设大学区
日前,深圳市教育局在官网上发布《关于深圳市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其最大亮点是提出积极探索大学区招生制度和大学区积分入学办法。从今年开始,各区可根据“相对就近、教育均衡程度相当、学校相对集中、九年一贯对口”的要求,结合本区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以社区、街道等为片区设置大学区,家长可自愿在学区内为孩子报读2-3所学校,按志愿次序和积分高低依次录取。
与大学区划分相对应的是大积分入学办法。市教育局要求,各区在全市义务教育就读资格验核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制订大学区招生制度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积分入学操作办法或实施细则,科学合理地设置积分项目、标准和分值。积分项目包括学位申请人家庭户籍类型、住房性质、入户时间、居住年限、社保年限或纳税年限、计划生育情况等。各区要增强积分入学工作透明度,做到积分项目及标准公开、积分结果公开、学位安排公开。各区按照积分高低在大学区范围内统筹调配学位,以学位供给总量划定入读公办学校人数。同时,对调剂到其他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学生要提前告知。
现状:“以校分区”炒热“学位房”
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积分入学办法已在深圳实施。虽然各区积分细则略有不同,但评分标准基本都涉及户籍类型、住房性质、入户和居住时间等。目前的学区划分是以学校为单位,一所学校划定一个学区,适龄学生只能报学区内的学校。教育部门再根据其积分情况,决定是录取还是分流到其他学校。
事实上,多年前就有教育界人士提出这一做法的弊端。深圳实验学校原校长曹衍清认为,学校间必然存在差异,一学校对应一个学区,必然造成“学位房”的炒作。其次,学校附近的房子有多少人买,教育部门并未掌握情况,在学位分派上只能被动应对。由于名校附近楼盘买的人多,但学校招生人数又有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一部分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就会被调剂到其他学校,这就会造成社会矛盾,同时也会造成市民心理不平衡。
曹衍清在2013年就提出周边3- 4所学校组成“大学区”的概念,学区内实行电脑派发学位,实行相对就近入学。他认为,这也是“相对就近入学”,与现有政策不冲突,而且“大学区”内的三四所学校可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氛围互相影响,从而提升教育质量,最终实现教育相对均衡。这样的好处还在于,家长们在申请学校时,再不用心慌,避免了社会矛盾。
家长顾虑:名校争夺将更为激烈
如今,市教育局提出大学区招生制度,试点改革的力度到底有多大,对市民又有哪些影响?家长们有什么顾虑?
昨日下午,在市教育局发布该消息后,网友“风中柳柔竹如君”第一时间回应:“大学区带来的必是想尽办法进名校!现行的学位房制度都不完善,又开始大学区制度?”该网友认为,实行大学区,其实是强化了学位房制度,因为放大了选择范围,这样对于名校的争夺就更白热化,“比如宝安区,实行大学区后,宝安中学附近原来不属于宝安中学学区的也可以申请就读,那么家长一定会想尽方法让孩子入读宝安中学的”。
南都记者发现,这是大多数家长以及一些校长的第一反应和主要顾虑。南山区一名小学校长认为,大学区试点,初衷是要抑制学位房不断上涨的势头,可以让家长和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但实行起来也会有难度。所以,教育部门针对家长的宣传要到位,说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此外相关部门要建立严格的操作制度,真正做到公平公开公正。
而曾提出大学区方案的曹衍清当年也建议设置3年过渡期,而且实行前应该召开听证会。
南都记者 庄树雄
[解读]
不会把名校和薄弱学校“捆”在一起
如果深圳今年就实行大学区制,会不会出现家长们担心的问题,即对于名校的争夺更加激烈,而原先已在名校附近买了“学位房”的家长会不会有抵触?
“不会有这个问题。”昨日,市教育局相关人士表示,今年的改革试点是在某些区域已有探索的基础上推进的。虽然具体学区划分方案由各区来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参与大学区试点的是少数教育均衡度高的学校,而不可能涉及到所有学校,更不可能把像深外、实验这样的传统名校突然和其他学校绑定在一起。
该人士进一步解释,探索大学区制的一个出发点,是给学生更多选择,也有利于学校的特色发展和相互竞争,“比如华富小学的数学很强,百花小学的科技教育很有特点,两校如果纳入一个大学区,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填报志愿。另一方面,大学区内各校的整体水平相当,但如果有的招生越来越火爆,有的乏人问津,对学校办学也是一种评价考核。”
也就是说,今年的试点将很可能涉及那些办学水平整体相当但又有不同特色的学校,而不可能突然把名校与薄弱学校捆绑在一起。“那会激化很多矛盾。”上述人士称,他们调研后发现,龙岗、宝安的很多区域有这样的条件,因为原村小改造后,以街道为单位的区内学校办学水平相当,适合把一个街道划分为一个大学区,“当然还是要兼顾就近入学的原则,范围不能太广,还要考虑交通配套是否完善等”。
[大学区制度要点]
条件:相对就近、教育均衡程度相当、学校相对集中、九年一贯对口
范围:以社区、街道等为片区设置大学区
志愿:家长可自愿在学区内为孩子报读2-3所学校,按志愿次序和积分高低依次录取
积分:积分项目包括申请人家庭户籍、住房性质、入户时间、居住年限、社保年限或纳税年限、计划生育情况等
学位安排:各区按照积分高低在大学区范围内统筹调配学位,以学位供给总量划定入读公办学校人数(来源:南方都市报)
下一篇:东方明珠学校宣布完成股权重组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