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松山湖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东莞松山湖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在松山湖工作多年的范先生自搬进绿荷居之后,对园区的归属感越来越强了。他说:“一次,我家老人带小孩在楼下玩耍时突然身体不适晕倒,幸亏有网格管理员巡逻时发现,及时通知我,并拨打了120。那次之后我由心地感觉到在异地他乡的温暖。”
其实,这种幸福感、归属感是松山湖绿荷居小区居民的共同感受。在绿荷居,登上园区“智慧社区”APP,线上线下交流活跃;在绿荷居,居民可以按照“社区服务菜单”点菜,想点什么就点什么;在绿荷居还有阳光雨党员服务中心推出的政务代办服务,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办理各项业务,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打造“智慧社区”
从松山湖创意生活城,沿着园区工业西路往北走,在松山湖客运站前面不远处的路口右拐进来,就是绿荷居小区。这里有超市、饭馆、理发店、美容店、小卖部等一系列完善的便民配套设施,对面还有景色宜人的月荷湖。
绿荷居位于园区北部工业西四路,占地6.8万平方米,建有楼宇24栋,房间3084套,车位768个,是为解决园区科技创新人才住房问题的公共租赁小区。小区于2011年5月交付使用,现已有9600多人入住。
吸引小区居民的则是绿荷居优美的环境和完善的服务。光是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园区就在绿荷居小区搭建了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活动中心。
社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面向松山湖北部工业区提供服务,设有白玉兰家庭服务室、430学堂、儿童欢乐堡、舞蹈室、文艺室、天台花园等13个功能区室,引进了一家专业的社工机构定期为居民开展 “成长拾贝”430学堂、亲子农场、“我们约会吧”交友联谊、“松湖大舞台”社区晚会、社区篮球赛等特色精品服务,让小区居民培养兴趣、展示才艺、发挥所长。
目前,松山湖社工委开发了 “智慧社区”APP,为绿荷居等社区居民提供房产、维修、二手交易、家政等便民服务信息及相应的生活咨询,开通社区论坛活跃线上社区氛围。
同时,绿荷居还建立了绿荷居交流群等3个QQ群,在线用户达到334个,接受和处理业务达1000多条。此外利用松山湖物业微信平台,为住户提供报修、投诉建议、通知查询等物业服务。
根据居民“点菜”形成“社区服务菜单”
松山湖(生态园)绿荷居正在努力创建成为市的样板社区,为此,松山湖(生态园)管委会专门召开了创建工作协调会,出台了创建东莞市样板社区工作方案,动员部署相关工作。成立由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曾莉同志任组长的创建工作协调小组,设立相应的办公室统筹开展各项工作。
据松山湖社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社工委通过问卷调查形式摸清了群众需求,根据群众的‘点菜’形成了‘社区服务菜单’,由管委会下发《关于落实创建东莞市样板社区工作任务的通知》,引导各职能部门将公共服务资源向绿荷居小区适度倾斜。”
记者看到,在这服务菜单上,有智慧卡办理、爱心伞借用、手机充电、职业信息等服务项目。
松山湖社管局相关负责人说:“在健全体制方面,园区不断尝试创新。比如探索形成居委会、物业公司与监督委员会的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居民自治。”
与此同时,社区创新性地推出服务网格责任包干制,将小区划分为三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物业管家、1名社区对口联系员、1名警务人员,网格员的相关信息、工作职能等都上墙公开,并进一步规范和细化了网格员的服务范围及流程。住户的物业服务由网格员一揽子统揽,住户可在网格内就完成业务咨询及投诉,获得住户的一致好评。
此外,绿荷居还形成多层次的志愿服务队,5支成熟的志愿服务队涵盖英语学习、篮球运动、课业学习、歌唱练习、舞蹈练习等志愿服务。目前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登记造册的社区志愿者已达到260人,每月的志愿服务时数超过了600小时。
松山湖社管局相关负责人说:“平均每天就有2个常规志愿服务在进行,居民可随时加入各志愿服务队,或获得志愿者提供的公益服务,促进了社区互爱互助、共享共融。”
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小吴来松山湖已经一年了,自搬进绿荷居的那一天,原来城市生活的那种陌生感和孤独就消失了。他说:“这里与普通居民楼不同,邻居们都很热情,会亲切地与我打招呼,会在下班后邀我去散步,会在饭点邀我去吃饭,会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毫不犹豫伸出援手。茶余饭后还可以去社区中心参加活动,打打篮球,耍耍太极,即使啥都不做,坐在楼下与相熟或不相熟的邻居天南地北地聊着,也是一种乐趣。”
小吴的感受与园区将绿荷居创建为市的样板社区是分不开的。园区专门成立了居民社区党支部,为全园区的社区服务。党支部充分利用阳光雨党员服务中心的组织管理、党内关爱、交流平台、先锋阵地的功能,为绿荷居的党员群众提供形式多样的党组织服务。通过每月制定专项服务日程表,协调科教、人资、国税、地税、纪检、招商等职能部门深入小区轮流为党员群众提供免费的学习培训、政策解读、创业指导、法律服务、金融服务等。
园区社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阳光雨党员服务中心的政务代办服务,群众可以在“家门口”办理各项业务,打通了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各部门纷纷结合各自职能,深入小区提供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如开展了“社区服务日”、举办了法律讲座、养生讲座,举行绿化认养、垃圾分类、消防演练活动等,创建期间共开展各类活动15次,服务社区群众近800人。
上述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绿荷居的创建经验在全园区推广,通过创新社会管理来提高园区投资环境的综合实力,营造共同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良好氛围,为建设‘幸福松山湖’保驾护航。”(记者 胡从意 )(来源:东莞日报)
下一篇:获2014年度“十佳莞邑好警”荣誉称号民警接受表彰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