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法治东莞建设是今年的中心工作
	  全面推进法治东莞建设是今年的中心工作
	  “要履行好代表的职责,不是一句口号,光凭一腔热血和满腹热情是不够的,更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在昨日的全市基层人大工作暨优秀市人大代表座谈会上,市人大代表谢锦池畅谈心里话。
	  对今年的基层人大工作,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市委组织部部长甄瑞潮说,要立足监督抓实效,“对于多次监督整改不到位的、群众意见仍然很大的,要敢于采用刚性监督手段;对于一些事关百姓长远利益的重大问题,也可以向省人大学习,采取第三方评估的方法实施监督等。”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道平参加了座谈会。
	  群众关心的民生热点问题加大督办
	  在本月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东莞申请地方立法权六年梦圆。
	  甄瑞潮说,围绕全面推进法治东莞建设确定监督重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我市各级党委今年的中心工作。
	  今年,我市依法治市工作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期。甄瑞潮说,镇街人大要主动承担重任,发挥人大的主导作用,有针对性地组织执法检查,保证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正确实施,“认真开展法治工作调研,积极向上级人大提出立法意见和建议,推动依法治市工作”。
	  甄瑞潮说,围绕今年我市“三个走在前列和四个坚持”的七大重点任务选取监督重点,各镇街人大可以视察、检查、调研本镇落地的重点项目、新兴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等工作,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围绕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交通、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综合治理等民生热点难点问题,要加大对代表建议的督办力度,推动民生问题的解决。
	  多次整改不到位将采用刚性监督手段
	  去年,各镇(街道)人大工作机构听取专项工作报告129次,开展执法检查98次,集中视察125次。甄瑞潮说,从数字上看,大家是做了大量工作的。未来就是要抓效果,要让每一次的视察、检查活动都有效果。
	  今年人大会有何新举措呢?甄瑞潮说,对于一种监督方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对于一时间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持续监督、长效监督;对于多次监督整改不到位的、群众意见仍然很大的,要敢于采用刚性监督手段;对于一些事关百姓长远利益的重大问题,也可以向省人大学习,采取第三方评估的方法实施监督等。
	  “总之,大家在依法监督的大前提下,可以结合本镇街的实际,大胆进行实践创新,勇于改进监督方式,切实增强监督实效。”甄瑞潮说。
	  人大代表故事
	  市人大代表谢锦池:
	  当人大代表后养成新习惯
	  随车放相机拍交通问题
	  别以为人大代表很好当,只要按时开会就OK了?如果你这样想就错了。
	  看市人大代表、南城胜和社区党工委书记谢锦池的代表故事,估计你就懂了代表该怎么当。作为基层社区书记,谢锦池扎根社区多年,他认为,提交高质量、可行性强的建议,并促进其发挥实效,是代表履职的重要途径及内容。
	  谢锦池充分利用了社区的工作平台,广泛收集民意,同时在生活中积极向群众、向朋友征求意见。“归纳整理后,我发现,广大市民当前最关注、最关心的是交通问题。”谢锦池说,最终提交了《关于治理中心区道路交通拥堵的建议》。
	  人人都会提建议,关键是让建议更具可操作性。“我清楚地知道,交通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东莞这个年轻又发展迅速的城市多年。之前几年,亦有不少人大代表提交过类似的建议。”谢锦池说,为了不让自己的建议成为简单的重复、单纯的呼吁,那就得让这份建议能反映真实的问题和可行的对策。
	  为此,谢锦池经常会驾车四处查看,尤其是在高峰时段、在易堵路段。“做了人大代表后,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随车放置一台照相机,随时拍摄交通存在问题的画面。”谢锦池说,他还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并专门到香港进行了实地考察,以便拟定出可行的对策。
	  此外,他还深入群众,听取对改善交通拥堵现象的建议,不断完善解决问题的办法。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提交后,因切合实际、对策可行,被人大常委会予以了充分肯定,并被列入了重点督办建议。
	  年底前对全市近千公里道路进行综合整治
	  八一路等繁忙路段
	  有望“提速”
	  今后,八一路等繁忙路段有望“提速”。昨日,市政府印发《东莞市道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方案》称,到2015年底前对全市道路进行综合治理,进一步改善道路(包括公路)路域环境和行车条件,全面提升我市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方案》称,市普通干线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对象为国道1条、省道6条、县道26条以及10条政府还贷乡道公路,合计全长929.465公里的路域范围,路域范围包括公路及公路用地和公路建筑控制区。
	  这项专项整治将持续到2015年底。整治内容包括:突出治理违法广告、违章建筑、乱贴乱画、摆摊设点、乱堆乱放等公路路域“脏、乱、差、堵”等现象,进一步规范非公路标志、平交道口、过镇过村路段、货物集散地管理,依法取缔各类涉路违法行为,努力创建“畅、安、舒、美”的交通环境,建立健全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监管机制,全面提升我市公路的通行能力、路况水平、安全水平和交通综合服务水平。
	  《方案》要求,路面干净整洁,边坡稳定、排水系统顺畅,绿色植物合理覆盖公路两侧边坡、分隔带等,交通标志前后500米无广告,无违法搭接道口和占用挖掘公路,无违法跨越和穿越公路的构造物,无违法非公路标志,无摆摊设点和打谷晒场,无堆积物占道。而在路外,则要求做到无违法违章建筑物与地面构筑物,穿越村镇路段尽量采取半封闭或者隔离等措施,保障公路安全畅通。
	  其中,市道路路域环境专项整治对象为全市道路(含公路)附属设施维护、两侧环卫保洁、交通秩序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加强八一路等有关繁忙路段及市域、镇域交界路段的管理。
	  《方案》明确:通过专项整治,消除道路路域“脏、乱、差、堵”等现象,解决繁忙路段经常堵车问题,做好城市管理,以良好的环境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复查和“十二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检查。
	  整治内容
	  排查路域范围内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和穿越公路行人过街设施使用情况,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重新设计并整改。
	  整治公路沿线标志标线和交通安全设施,规范公路标志设置,增设展示地域自然、人文景观、公路服务设施和宣传交通安全文明等行业统一标志标牌。
	  整治公路交叉路口,规范设置平交道口及接入口,保证平交道口视距良好、间距合理、无遮挡视线的障碍物,干线公路设置警示标志和道口标柱,支路设置减速让行或停车让行标志,明确主路优先通行权。
	  指导与督促公路沿线各企事业单位包括工程施工单位、厂矿企业、废旧品收购点、垃圾填埋场、煤炭集散场等负责做好开设道口的硬化和卫生保洁工作。
	  设置和完善隔离墩或连续绿化平台,有效隔离公路沿线的加油站、商业店铺等倚路经营的非公路设施,以及与公路平行的场院,做到出入口与公路搭接规范。
	  优化排水设施,结合道路升级改造及大中修工程,统一规划村镇段的排水设施,满足公路和市政排水需要。过镇、过村路段原则上应取消明沟式排水设施,逐步改为暗沟连通村镇外自然排水体系,由属地镇街(园区)实施村镇段排水设施的日常养护。
	  整治公路过镇、过村路段,严格按照有关规划和管理要求,综合治理公路两侧新建集贸市场、厂矿企业、学校、开发区、住宅等,做到路宅分离、建设规范。加大街道景观环境整治力度,进行必要的亮化、绿化、美化。
	  整治绿化景观,进一步优化完善设置公路绿化带和分隔带,因地制宜,突出绿化特色,坚持人工造景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坚持“栽、管、护”相统一。(来源:东莞日报)
     
        下一篇:潘新潮调研东莞企石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