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下”变身现代化文化空间
“榕树下”变身现代化文化空间
在长安广场一角,高大茂密的榕树是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榕树下,曾是昔日长安居民歇脚纳凉、嬉戏拉家常的好去处。如今的“榕树下”则成了一处现代化的文化空间,集阅览图书、分享知识、传播文化等功能于一体。文明长安,在这里可见一斑。
去年建成首个文化空间
浓密的树荫下,圆形的玻璃屋环老榕树而建,繁密的枝叶和广阔的草坪隔绝了外面的车水马龙,这里不大,却十分雅静自在。人们找一个安静的角落,恣意享受阅读时光,阅读纸质书或者下载电子书,一切免费。
这个小屋有个好听的名字——长安榕树下文化空间,文化空间于去年1月开始面向市民免费开放,成为长安的都市街头展厅,吸引不同年龄层的市民前来阅读。
为了维护这里环境,文化空间向社会招募了一批文化志愿者,志愿者们主动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免费来这里帮忙整理书籍、登记漂流,维护空间的环境和秩序。
在这里,记者遇到了从深圳过来的周先生,他告诉记者:“深圳有很多娱乐休闲广场,但感觉没什么韵味。我很喜欢长安广场榕树下文化空间,这里自觉文明的理念和氛围让人身心愉悦,让我可以把紧张的工作状态适当放空,这种感觉确实在大都市难觅。”
年过六旬,长安中学的老教师李老师是文化空间的常客之一。“自从有了这个玻璃书屋,我每天都带点自己喜欢的史书、报纸过来这边看,这里看书很舒服。”李老师还说,有时候会带上孙子一起来,小孩子看到大人看书,也潜移默化地去翻阅书柜上的图书、杂志,有不懂的还会问我,这种感觉特别好。
记者了解到,榕树下文化空间在不同时段吸引着不同人群,早上有晨练完的老人家走来看书休息,中午比较多的是附近上班的白领,黄昏和晚上,这里就更多人了,有的家长常常带孩子来看书、做功课。
图书漂流传递诚信理念
长安2013年初就开始“榕树下文化空间”工程建设,在全镇地段好、位置佳、群众较多聚集的地方选点、规划布局。2014年,长安“榕树下文化空间”被国家文化部评为“文化志愿服务推进年”示范项目。
长安镇是全市最早推出免费数字阅读平台的镇街。“榕树下文化空间”拥有“迷你云数字图书馆”,这是全国首款安卓系统的文化信息服务互动终端。市民只要利用这里的公共WiFi,用手机扫描终端电子触摸屏的二维码,就可以走进数字图书馆,下载喜欢的图书。此外,市民还可欣赏定期举办的书画、摄影作品以及新锐艺术展览。
文化空间一项主要的功能是图书漂流,这里长期接收社会各界图书、期刊的捐赠和交换。文化空间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有很多社会各界热心人捐赠的书籍,是个不设防的迷你图书馆,市民可以在里面看书,也可以把书带走,但我们相信,下一次回来的时候,他们会把书带回来,甚至会把自己的书籍带来和其他人分享。”
榕树下文化空间不设任何门槛,欢迎每一位爱阅读的市民。在这里,一切靠诚信和自觉来维系,有人形容这里是阅读的“乌托邦”。长安宣传文体局局长黄晓丽表示:“我们会对‘榕树下文化空间’进行精细化管理,精心打造好每一个细节,使文化空间成为凝聚都市文化精华的创意空间,成为服务市民的街头展厅,成为长安的一个都市符号,希望这个小空间发挥大作用。”
文化空间将走进企业
长安将增建更多类似的文化空间。记者了解到,该镇计划将长安广场的“榕树下文化空间”建成品牌旗舰店,同时继续选择合适的地点,增建“榕树下文化空间”的实体店,惠及更多的市民。
历经数月的筹备,长安万科广场“榕树下文化空间”于3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这是继长安广场“榕树下文化空间”的第二个公益服务点,是政府与企业共同合作建好、用好、管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首创。
目前,长安将在各社区、工业园区筹建更多的“榕树下文化空间”服务点,预计今年会再增加2个服务点,并逐渐形成覆盖镇中心区、社区、工业园区的文化服务网络,让大家感受“零距离、无门槛”贴心的公共文化服务,让“榕树下文化空间”走进更多市民的生活,成为服务市民的街头展厅,传达城市形象的都市符号,并结合文化志愿服务,创新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模式,提升长安的城市文明程度,给力长安新型城镇化建设。
数字“炫”
目前,全镇共有42个文明单位、13个社区都是市级以上文明社区标兵或文明社区。在文化建设中,坚持发掘和培育先进典型,使他们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引导者、示范者和推动者。先后涌现熊玉香、刁树念等道德典型近100名,有15人入围“东莞好人”候选。2014年开展“道德讲堂”为197期,营造崇德向善氛围。
截至目前,全镇已建立了156个志愿组织,全镇共有注册志愿者51942人、1080个服务项目,累计三年来有8万多人次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提供了281989个服务小时,各项指标位居全市前列。(来源:东莞日报)
下一篇:望牛墩6村创建市宜居社区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