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第三小学向“文化优秀+艺术特长”目标迈进
东城区第三小学向“文化优秀+艺术特长”目标迈进
“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凝聚社会力量的人心需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源。这一资源在东城区第三小学生根发芽,形成了“和而不同,敬人为先”的办学理念与浸润式的育人文化,该校积极打造教育特色,不断深化办学内涵,提升办学品位,取得了显著成效。
“和文化”提升学校内涵发展
“和而不同,敬人为先”的办学理念,深刻地影响着东城三小的校园文化,为该校的发展指引了方向,塑造了品牌。该校在教师思想中植入“以和为贵”的集体意识,引入“和衷共济”的协作精神;在学生的思想中植入的“以和为乐”的交友意识,引入“和谐校园”的成长准则;在师生群体中植入“互补为和”的成才理念,引导师生朝着“文化优秀+艺术特长”的特色教育方向前进。
东城三小鼓励师生在“不同”中发掘“相同”的共性,在营造工作氛围、学习环境的同时,也凝聚了精神,形成了合力,促进学校迅猛发展。在教育特色层面,该校开展了以学案为载体的“两先两后”课堂特色和基于英特尔的“探究型小项目”课堂特色的创建活动。“两先两后”的核心思想是“先引后辅,先学后教”,以可探究问题为引线,以多媒体资源为导线,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平台,教师借助多元形式辅导自学,交流讨论自学成果,提升综合素质。以英特尔为平台的“小项目探究”课堂,开展探究性合作学习与资源整合性学习相结合,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并在此基础上获得知识、技能。
在特色项目方面,东城三小结合音、体、美学科课堂与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了诗歌教育、管乐演奏、剪纸艺术、篮球、击剑、足球等,成效明显。
特色项目深受学生青睐
诗歌教育是东城三小校园文化的重要特色,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有效提升了校园文化内涵。该校采取整体规划、分散实施的策略,包括编撰《笠翁对韵》、《弟子规》等教材,设置了每周三、周五颂读时间,纳入读书考级的评价,开展颂读与创作比赛活动,并且不断探索诗歌文化与其他校园活动的融合,让学生浸润在诗歌教育中。该校在2011年被评为“广东省诗歌示范校”,连续3年在广东省诗歌节大赛中获得11个二、三等奖;在市教育局举办的“讲书中的故事”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在东莞市“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中获得三等奖;在“东城区中小学生经典颂读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为繁荣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东城三小成立了管乐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2年在东莞市首届“东莞宝贝”才艺选拔大赛中好评如潮;2013年以原创作品《莞邑飞扬》参加市第八届少儿花卉比赛,获音乐类优秀指导奖、优秀演员奖、优秀创作奖;参加2013中国华南地区第五届管乐邀请赛中获得2个二等奖和1个三等奖;在2014年参加“广东省第二届中小学生器乐比赛暨首届行进管乐和行进打击乐展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体育艺术是东城三小特色项目的又一载体,尤其在田径、篮球、击剑、足球等项目表现出色。该校建立了长远的梯队培养模式,为学校储备了大量人才,增强了后劲。该校在2013年全市中小学田径比赛中获得4面金牌,在2014年东城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中取得团体总分第一等荣誉。校园篮球队勇于拼搏,连续3年晋级东城区小学女队前三甲;校击剑特色项目异军突起,于 2011年3月被东莞市体育局批准为东莞市击剑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网点,配置了齐全的器材设施,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运用模式。在短短的时间里,学校击剑队力争上游,频获佳绩,2012年26人次获得市男子重剑、女子花剑比赛的好成绩;2012年获市少年击剑比赛第四名;2013年获市青少年击剑第一名;2013年在市运动会比赛中,击剑队获得团体总分第五名等。(作者:何建文)(来源:南方日报)
下一篇:国内在线教育搅起新一波投资浪潮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