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涝再次成东莞舆论焦点
城市内涝再次成东莞舆论焦点
5月7日暴雨来袭,东莞正式进入汛期。几乎没有一点悬念的是,城市内涝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据报道,5月7日暴雨期间,市区中心城区出现16处积涝,积水达15至30厘米。据网友反映,还有更多的内涝点积水超过50厘米。
“下大雨,水浸街。年年暴雨,年年治理,却也年年治不好,内涝难道无解么?”吐槽之余,不少网友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还有网友表示,东莞城市管理者在雨季之前的“誓言”无疑是美好的,然而一场大雨还是浇灭了很多人的幻想。
东莞市水务部门称,今年汛期来临之前,已完成了市区内涝整治应急三期北侧分流工程,市区45个内涝点已减少到23个。对于这一数字,在此次暴雨期间有很多网友表示已经亲身体验,认为“有改善”,但对于那些水浸车的车主、雨水涌进商铺的老板来说,这一改善依然让人失望、无力吐槽。
事实上,彻底解决内涝问题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性工程,绝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跟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对351个城市进行的专项调研结果显示,2008年—2010年间,全国62%的城市发生过城市内涝,内涝灾害超过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个。其中57个城市的最大积水时间超过12小时。
专家分析称,对于暴雨过后座座“水城”现身,与极端气候导致城市内涝脱不了干系,但与地面建设相比,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明显落后造成的“肠梗阻”无疑是症结所在。城市雨水排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技术、管理、体制等众多方面。改建难度也非常大,奢望短期内有一个巨大的改变不现实。
对东莞来说也是如此,根据今年3月份由市政府批复的《东莞市市区排水专项规划(近、中、长期2014—2025)》,东莞拟用10年时间彻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我们应理性认识到,东莞还将长期面临着内涝问题,只不过,按照预期能够逐年缓解、改善。所以,我们在期待加速治理内涝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政府部门加强预警、制定完整的、切实可行的应急保障预案,并在组织、人员、物资方面予以落实,以确保在极端降雨天气下城市重要设施的安全。气象三防部门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天气预报和汛情信息。防汛部门根据气象预报和汛情信息,提前多渠道发布汛情戒备预警,预报汛情发生的范围、时间和规模等。
从市民的角度讲,最重要的是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在汛期来临时,注意各类预警信息,互相通知提醒注意,减少外出等等。这方面,让人感到温馨的一条消息是:在暴雨发生当晚,常平一小区的物业工作人员凌晨两点叫醒业主挪车,以防车被水浸。 (来源:南方日报)
下一篇:中山大学新华学院2015年就业实习专场招聘会将于5月15日举办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