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东莞将建应急避灾指引平台

  东莞将建应急避灾指引平台
 
  昨天上午,由市减灾委主办、市怡莞公益服务中心承办的“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在莞城东门广场举行。南都记者获悉,目前市民政局正在筹建应急避灾指引平台。待该平台建好之后,一旦发生洪涝等自然灾害,市民政局将通过该平台,以网络、手机等方式,第一时间发布全市应急避灾场所的位置和联系方式,指引群众前去避灾。此外,市民还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及时了解最新的灾害资讯。
 
  关注公众号 可及时获知灾害资讯
 
  “防灾减灾不仅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所有市民也都应该参与进来。”市民政局副局长利伟中透露,为了更好地整合各个有关职能部门掌握的灾害第一手信息并及时发布,让市民做好防范措施,东莞还开启了“莞邑防灾减灾”微信平台。市民可以关注该公众号,及时了解最新的灾害资讯,并学习多种防灾减灾知识。
 
  此外,市民政局还正在筹建应急避灾平台,近期将招投标。待该平台建好之后,一旦发生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市民政局将通过该平台,以网络、手机等方式,第一时间发布全市应急避灾场所的位置和联系方式,指引群众前去避灾。据了解,目前东莞的应急避灾中心已遍布各镇街;此外全市还有数十个社区也设有应急避灾场所。
 
  地震灾害 东莞并非高枕无忧
 
  昨天也是汶川大地震七周年纪念日,在现场咨询活动中,多名市民向市地震局咨询:地震离东莞远吗?对此,市地震局工作人员回应称,综合考虑震情趋势、地质环境和经济人口等特点,国家确定珠三角为2006年-2020年全国24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该防御区是指未来10年或稍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危险,或者受破坏性地震影响,可能造成严重灾害损失,需要强化防震减灾工作措施。“因此东莞并非高枕无忧。”
 
  “目前东莞共有11个‘广东省地震安全示范社区’。”该工作人员称,这些社区的建筑物都达到了一定的抗震要求,此外社区设有地震应急避险场所。“我们定期在这些示范社区举行地震相关的讲座、演练,提高社区居民防震减灾意识和避险技能。”
 
  [地震数据] 根据广东省地震局资料,从1970年-2014年,东莞共有8次小震记录。其中最大的一次发生在1973年12月16日,震级为2.8级;最小的一次发生在2011年1月23日,震级为1.4级。虽然这些年在东莞发生的地震级别都不高,但东莞易受周边地震的影响,比如去年4月25日,河源发生3.8级地震,东莞大部分镇街有震感。(记者 田玲玲 梁清)(来源:南方网)
上一篇:男子效法电影“古惑仔”收保护费
下一篇:东莞对全市范围内100多家泳池进行监督抽检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