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一两岁女童误将别针当糖误吞入腹中
东莞一两岁女童误将别针当糖误吞入腹中
孩子太小,拿起什么都喜欢往嘴里放,这是不少家长最为头痛的事情。这不,康华医院日前就接诊了一名把别针当糖误吞入腹的两岁女童。
康华医院胃肠甲状腺疝外科副主任张云生介绍,孩子送到医院时,叉开的别针已经进入小肠,已没办法用胃镜将别针取出。经过严密的观察,加上辅助手段,最终女童自行将别针排出体外。
两岁女童吞别针 别针进入小肠
事情发生在5月25日,两岁女童小敏(化名)在家里玩耍时,一不小心把别针当成糖吞进了肚子。吞下去之后,她难受得想呕吐。妈妈看到孩子不对劲,就赶紧和爸爸一起把孩子送院。
小敏被送进了康华医院胃肠甲状腺疝外科。据CT显示,别针已经从胃部继续向下,别针已经移动到了小肠。“别针在胃部可以用胃镜取,在大肠、直肠我们也有办法取,但在小肠就只有开胸做手术才能取出来。”张云生说。
想到别针的一头是针尖,家长很担心。“当时我们也很着急,发现孩子是这种情况,最稳妥的自然是做手术,但是两岁的孩子做这么大的手术,对孩子无疑伤害严重。”张云生说。
敢于这样冒险更重要的一点是,张云生和科主任张浩、最早接诊小敏的医生周凡在孩子上腹部CT检查中发现,别针已通过胃十二指肠到达空肠,考虑到别针已经过胃十二指肠而且有继续下行的趋势,孩子有自行排出的可能。
喝蜂蜜水润滑肠道排出别针
如何让别针尽快排泄出来,医生也想了很多办法。以为别针叉开着,一头很尖,就不能给孩子吃泻药,“排泄得太快,就怕针尖扎到肠子里,那就麻烦了。”周凡医生说。
最终,医生决定给孩子喝蜂蜜水,这有利于润滑孩子的肠道,但又不至于那么迅猛,肠子不会动得那么快。“当看到别针已经到达盆腔,我们的心情十分忐忑又欣喜。”周凡医生说,因为这表明马上就要成功了。
到了5月27日,小敏的妈妈高兴地跑到医生办公室,欣喜地拿着别针放到了医生面前,孩子终于将别针排出了体外。孩子没事了,医生松了一口气,都为孩子有惊无险感到高兴。
而小敏的父母也对医护人员充满了感激,“一旦开刀,费用大不说,孩子身上的疤痕就是终生的伤害。”张云生说,
5月28日,孩子高兴地出院了。昨天,医生打电话给小敏的父母回访时,小敏妈妈说,孩子非常好,一点事情也没有了。
幼儿易误吞异物看管孩子要留心
小敏的幸运让人高兴,然而医生告诉记者,很多孩子误吞异物不得不选择开刀手术,家长一定要防范好孩子发生这种事。
就在小敏住院期间,康华医院胃肠甲状腺疝外科还新收治了一位误吞食两枚一角钱硬币的两岁多男童。之前医院也时常收治误吞硬币、笔帽的孩子。
“婴幼儿0至3岁喜欢用嘴巴来感受世界,他们不懂得分辨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不能吃,看到什么都想往嘴巴里塞,用嘴巴去感觉。对事物的分类辨别能力是靠后期的模仿、训练学习而来的。”张云生说。
因此,医生呼吁:家长照顾孩子时一定要对这一问题加以重视。尤其是家中有婴幼儿的家长,务必看管好自己的孩子,避免误吞异物。家长一旦发现婴幼儿身体不适,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避免因时间拖延造成的伤害。
留神
轮胎压倒女童
店主疏忽获刑
因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判有期徒刑11个月
东莞市东城区一家轮胎修理店的店主为客户修理汽车轮胎时,从泥头车上拆下轮胎后,未采取任何固定措施妥善安放,导致轮胎倾倒,压住了在附近玩耍的一名小女孩,小女孩抢救无效死亡。店主也因此被控过失致人死亡罪。
昨日,记者从东莞市第一法院获悉,该院一审判决店主李某犯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有期徒刑11个月。
2013年10月15日18时许,黄某驾驶的泥头车轮胎破胎了,便把车停在东莞市东城区主山路段,泥头车车主丁某则找到附近一家轮胎店的店主李某帮忙补胎。
李某先将爆胎的轮胎拆下来,斜靠在一旁,再将内轮胎拆下来移到泥头车右侧水泥地上补胎,司机黄某在现场用手电筒帮忙给李某照明。
其间路边公寓里的黄某君带着5岁的女儿出来玩,小女孩独自在泥头车附近玩耍时,李某看到了小女孩,但没有去提醒小女孩注意安全,也没有对卸下的轮胎做固定措施,而是继续修理轮胎。
过了一会,黄某君发现女儿不见了,就在附近寻找,后发现女儿被拆下来的车轮胎及车钢圈整个压在地上,头部受伤出血,在场群众合力将车轮胎抬起来,并将小女孩送到医院抢救,经抢救无效小女孩当晚死亡。
案发后,李某留在现场等候处理。当晚10时30分,公安民警过来将李某带回派出所。
在法院审理过程中,李某的家属与被害人的家属达成调解协议,赔偿了小女孩家属8万元。被害人家属对李某的行为表示谅解,请求法院对李某从轻处罚。
法院经审理查明,李某不具备汽车维修资格,因违规操作将外轮胎斜靠放着,没有平放在安全的地面上,以致被害人小女孩被轮胎压倒在地,受伤抢救无效死亡,李某过失致一人死亡,其行为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最后,法院一审判决李某犯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有期徒刑11个月。李某没有提起上诉。(记者 汪万里)(来源:广州日报)
下一篇:中英低碳产业园落户东莞清溪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