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尚坤:睿尚文化将为中国软实力发展作出贡献
消费日报6月10日讯:姚尚坤,1995年出生于湖南芷江。乾坤集团创始人、义乌睿尚文化董事长。
自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并明确把“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的文化发展战略之后,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6月10日义乌睿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尚坤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中,重点阐释了文化软实力和文化产业间的关系。他认为,文化产业是软实力的提升“工具”。
什么是文化软实力?
姚尚坤告诉记者,软实力这个概念最早是美国学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约瑟夫·奈提出的。由于约瑟夫·奈有着深厚的政府背景,这个概念一经提出,很快就传播到世界各国。
他说,在上世纪90年代,这个概念在我们国内并没有引起太大影响,直到党的十七大提出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软实力概念才第一次上升到国家的正式文件当中。
“我们在软实力前面加上了文化二字,为什么呢?”姚尚坤解释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他说,我们关于软实力的理解和美国的理解有区别。美国人是把文化、制度、话语权平行并列摆开,而在中国人看来,文化是居于一种更高层次的,他是制约其他层次的”。
文化产业与文化软实力现状
姚尚坤告诉记者,任何国家都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物质硬实力,一条腿是文化软实力。从物质硬实力这条腿来看,我国现在应当说是粗的,长的;而文化软实力这条腿,应该说相对比较短,比较细,有些发育不良。
姚尚坤举了几个例子,“比方说我们在一些国际机场,英文的报刊图书资料随处都有,但是你要想找到中文的图书报刊资料,那不容易,有时候你找到了一看香港的、新加坡的、台湾的,我们大陆的却基本上见不到。”“现在中国人有钱了,到处去旅游去,在国外许多旅游景点,甚至有些比较有名的旅游景点,导游图、说明书、解说词,英、法、德、俄、日的文字都有,还有韩文,但是竟然中文的没有。”姚尚坤说,这说明我们的文化软实力还没有抵达那里,这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究其原因,姚尚坤认为,文化产业在世界市场份额占的太少,文化软实力传播必然也受到局限。他说,美国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当中所占的份额是43%,欧盟占34%,两者一加77%,剩下23%是包括中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和其他国家的,如果再去掉日本,再去掉韩国,显然中国占比这个数量是不可乐观的。
姚尚坤告诉记者,据最新统计,世界西方发达国家他们的文化产业在整个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例平均在10%左右,美国达到25%,而中国的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例也就是刚刚达到4%。
文化产业如何要走出?
“有些人认为,如果我们要坚持中国的价值观,那么西方人就没法接受,那么文化产品就没法走出去,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姚尚坤认为怎么样能使我们的价值观不是生硬的、教条的塞进我们的文化产品当中,而是要水乳交融到我们的文化产品当中去,这点是需要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个过程的。
“文化搞西方的,你能搞过吗?”姚尚坤说,首先需要转变一个观念,要站稳中国立场,突出中国特色。姚尚坤举例说,为什么中国人很多喜欢美国大片,也是因为美国大片所歌颂的主人公,很有责任感、有爱心、很勇敢、也很爱国,这些对我们中国来讲也是可以接受的价值观。“中国要阐述我们的价值观,而不是要喊空洞的口号,怎么把它水乳交融的和我们文化艺术的形式水乳交融的融合起来,找准了外国人所欣赏的口味、切入口,照样我们的文化产品可以受欢迎的。”
“一带一路”让文化先行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据记者了解,“一带一路”在很多方面是文化先行。姚尚坤表示,经济可以使我们和延带的“一带一路”这些国家手拉手,但是只有文化才能和所有的国家心连心,而这个文化就是软实力。
他说,因为要和“一带一路”周边这些国家构造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要实现和平、合作、和谐、共赢,必须在国与国之间建立一种友好的关系。彼此之间要有情感认同,才能交朋友。姚尚坤对记者表示,习近平提出亲诚惠容的理念,其实就是指发展文化软实力。
下一篇:发改委批复7个铁路机场项目 投资超1200亿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