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

东莞目前仍有19家纸企未停产

  东莞目前仍有19家纸企未停产

  昨日,市环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联合市经信局、市国土局、市财政局等多个部门通报了水乡经济区“两高一低”企业整治与退出的最新情况。

  据市环保局副局长吴对林介绍,目前距离“两高一低”造纸企业退出大限仅剩下一个星期,有38家纸企已完成停产,但还有两家尚未签订关停协议。市环保局、市国土局等8部门将携手采用最严厉的监管手段倒逼企业退出。

  针对造纸企业普遍反映的财政补贴迟迟未落实问题,昨日的发布会透露,首批8.4亿元补贴资金有望在下个月初全部发放到位,第二批补贴资金也将尽快启动。

  企业退出情况如何?

  仅剩一个星期仍有19家纸企未停产

  市环保局副局长吴对林在新闻发布会上向媒体通报称,东莞市政府审定的纳入水乡经济区“10镇1港”引导退出计划的“两高一低”企业有104家,包括造纸企业57家,非造纸企业47家。

  按照相关要求,纳入引导退出计划的造纸企业要在本月底完成退出。市环保局昨日通报的情况显示,目前57家造纸企业中,有38家已完成停产,32家已完成员工遣散工作,21家已注销排污许可证,23家已注销锅炉使用登记证。虽然距离本月底的退出大限仅剩一个星期时间,但仍有19家企业未完成停产,两家企业甚至还未签订关停协议,这两家企业分别位于高埗镇和中堂镇。

  电镀、漂染、洗水、印花、制革等非造纸企业引导退出的期限为今年年底。到目前为止,47家非造纸企业中有13家已关闭或取消污染工序。其中,石龙、石碣、高埗三镇的退出进度为100%。麻涌有11家需要退出的企业,但目前的进度为0%。

  来自市环保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水乡经济区原有洗水、漂染、印花、电镀、制革五大重点污染行业企业共223家,自开展环保原地保留整治工作以来,有71家企业已关闭或取消污染工序,有59家已搬入环保专业基地,有59家经整治后获得环保原地保留,有7家在整改中并有望达到环保原地保留,剩下27家不符合环保原地保留的须于今年年底前搬迁入园或关闭。

  补贴发放情况如何?

  首批补贴下月初全部发放到位

  据市环保局统计,水乡地区45家主动退出的纸厂一共可获得财政补贴大约14.28亿元,资金由市、镇财政按9:1的比例分担。而补贴资金的落实也是众多造纸企业关注的重点之一。机器设备淘汰需要成本,员工遣散也需要资金,工厂退出的补贴何时能拿到手?

  记者昨日在发布会上了解到,部分企业在年前签订关停协议之后,市财政已经下拨了首批补贴资金的预付款。首批补贴大约有8.4亿元,预付款有3亿元,主要是帮助解决企业人工问题。但由于退出过程办理手续的限制过多,其中部分资金迟迟没能落实。“预计在本月底下月初,首批补贴款就能够全部发放到位。第二批资金的拨付也会尽快启动。”市财政局相关人士表示。

  如何处理未退出企业?

  八部门携手实施最严厉监管手段

  根据相关规定,今年3月底前申请主动退出的纸企才可以获得财政补贴。但吴对林昨日却表示,对于尚未签订关停协议的造纸企业,若能在6月底前签订并申请退出,专项工作小组将报请市政府将其纳入奖励退出范围。也就是说,企业想要获得退出补贴,剩下最后一个星期的时间了。

  吴对林透露,如果企业坚持不退出,市环保局将联合市国土局等八个部门,用最严厉的监管手段倒逼企业退出。市环保局原则上不再受理“两高一低”企业环保手续申请,并禁止“两高一低”企业在环保专业基地外新改扩建项目;市人力资源局全面对企业进行劳动监察,市社保局对未参保企业进行行政处罚;市国税局、地税局重点检查企业是否存在税收违法行为,是否存在少报或瞒报销售收入等;专项工作小组各成员单位将对企业每周至少检查一次。

  企业退出后对环境有何影响?

  减少有机污染物和SO2排放

  市环保局统计数据显示,45家造纸企业合计审批产能337.2万吨/年,退出后将实现减排化学需氧量4689.16吨(化学需氧量越高,表示江水的有机物污染越严重),氨氮102.01吨,二氧化硫8779.32吨,氮氧化物3257.64吨 ,分别占省下达东莞市“十二五”减排任务的14.3%、2%、20.9%、5.5%。到今年年底,104家“两高一低”企业全部退出后,污染物排放总量会大幅减少,其中化学需氧量预计减少6.5%,二氧化硫减少18%。

  吴对林昨日向媒体透露,目前,通过推进“两高一低”企业全面整治与引导退出,水乡经济区环境质量已呈稳步改善态势。饮用水源水质保持稳定达标,麻涌水道、淡水河、道滘水道、倒运海水道、洪屋窝水道、东莞水道水质有所改善。

  此外,空气质量也进一步好转,万江、麻涌两个空气监测子站测得今年前5个月的SO2、NO2、PM10、PM2.5平均浓度值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32.4%、18.3%、9.5%、10.2%。其中麻涌子站测得今年前5个月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为84.3%,同比上升24.3%。(记者 李直建)(来源:广州日报)

 

上一篇:中堂一纸厂老板转型做粮油生意
下一篇:东莞上市企昨日纷纷“飘红”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