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将借地方立法权积极推进物流寄递实名制
东莞将借地方立法权积极推进物流寄递实名制
昨日上午,全市公安机关“涉毒”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召开。今年以来截至6月20日,全市共侦破毒品案件550宗,同比上升22.2%。
目前,我市面临毒品消费和集散的两大突出问题。市公安局表示,未来将借东莞获得地方立法权的东风,积极推进有关立法工作,全面加强物流寄递实名制管理,打击利用物流运送毒品的行为。
今年全市已侦破毒品案550宗
会上,市公安局禁毒支队负责人通报称,今年以来,我市公安机关以深入开展“雷霆扫毒”、“百城禁毒会战”及“3+2+2”涉毒专项打击整治行动为契机,通过深入研判,充分调动优势警力和资源,深入严打制贩毒犯罪,打团伙、挖源头。
截至6月20日,全市共侦破毒品案件550宗,同比上升22.2%;抓获犯罪嫌疑人649人,同比上升11.9%。其中,破获公安部目标案件7宗,省目标案件2宗;捣毁制毒场点4个,摧毁制贩毒团伙17个,缴获各类毒品约1.1吨,收缴各类枪支13支、子弹49发,扣押毒资人民币1265万元。查获吸毒人员6759人,同比上升43.9%,其中强制隔离戒毒1740人,同比上升51%;全市共清查涉毒场点4个,地下聚众吸毒窝点2个,查获涉毒违法犯罪人员73人。
全市登记在册吸毒人员4.4万
据市公安局禁毒支队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我市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总共为4.4万多人,其中本地户籍的吸毒人员为1.5万左右;其余的2.9万人为在莞的非户籍人员。
在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还了解到,今年查获的6759名吸毒人员中仍然以社会人员为主,其中90后吸毒人群开始越来越多。
对于全国媒体时有报道的明星或公务员等敏感群体吸毒,市公安局禁毒支队负责人介绍说,暂未发现有明星人物在我市吸毒;不过,我市确实查获过本市公职人员吸毒的案例,但仅属于个别现象,目前已移交给相关部门处理。
实行物流寄送实名制打击贩毒
当前,我市还面临毒品消费和集散的两大突出问题,毒品消费群体逐年增加、今年新增吸毒人员中合成毒品滥用人数突出,同时毒品来源和去向呈现两头在外,不在东莞的特征。
市公安局禁毒支队负责人介绍,由于我市经济地理环境优越,工厂与企业众多,物流流通业发达,许多贩毒分子借用我市发达的物流系统,采用人货分离式的隐密手段从事贩毒等犯罪行动。
对此,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加强物流寄递渠道禁毒管理,提升发现打击能力。借东莞获得地方立法权的东风,积极推进有关立法工作,并希望借鉴珠海与惠州的试点经验,全面加强物流寄递实名制管理。
相关新闻
东莞中院公布2012年以来毒品犯罪案件数据
新型毒品犯罪增长迅猛
昨日上午,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2年以来,东莞两级法院毒品犯罪案件审理情况。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两级法院共受理毒品犯罪案件3095件4116人,其中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175人。在这些案件中,美沙酮等比冰毒还新型的毒品犯罪在迅速增长。法官分析称,这可能与大众对精神类毒品危害的认识程度低、防范心理弱有关。
贩毒案件数量增速明显
2012年以来,东莞两级法院共受理毒品犯罪案件3095件4116人,判决2661件3367人,其中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175人,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651人。今年1至5月,两级法院共受理毒品犯罪案件797件1044人,判决504宗604人,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29人,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45人。
东莞中院新闻发言人尹振宇称,从整体形势看,毒品犯罪数量增速明显,今年前5个月同比增长77.11%,而这与“雷霆扫毒”行动深入有关。伴随案件数量上升的,是毒品犯罪人数也呈上升趋势。而在这些案件中,主要的毒品案件类型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犯罪与非法持有毒品犯罪,这两类案件占比超过90%。
冰毒已快成为传统毒品
通过对这些案件的分析,东莞中院发现,新型毒品犯罪增长迅猛。在以前,鸦片、海洛因等被认为是传统毒品,冰毒被认为是新型毒品,而现在,冰毒都快成为传统毒品了。
尹振宇说,人工合成的精神类毒品,比如美沙酮、三唑仑等,被大众普遍认为不是毒品,吸食不是违法行为,但这是错误的认识。他说,新型毒品易服食、隐蔽性强、易于传播与躲避查缉,所以大众要提高对这些毒品的防范意识,特别是提高青少年对新型合成毒品的认识,加强对青少年心理辅导,形成完善的禁毒教育机制。
而相对于以公斤计算的大型毒品犯罪案件,小宗毒品犯罪案件的比重更大。东莞法院审理的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的小宗毒品案件占全部毒品案件的六成以上。
案破
缴获冰毒500多公斤
2015年5月15日凌晨2时许,在公安部禁毒局的指挥协调下,由我市、深圳、中山共同组成的省公安厅专案组,联合福建禁毒总队,成功破获“公安部目标2015-613”号专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3人,缴获冰毒500多公斤,扣押毒资718万余元、军用制式手枪一支和子弹十发,打掉制毒工厂一个,查扣涉案车辆5辆。其中,我市抓获该涉毒团伙中最为活跃、贯穿整个贩毒网络外号为“钻石眼”的犯罪嫌疑人徐某武(男,江西人)及企图在我市沙田镇将毒品包装出口的犯罪嫌疑人洪某合(男,福建人),缴获冰毒成品共460.8公斤。
今年4月份,市公安局接到省公安厅禁毒局转来的涉毒线索,要求市公安局对有关人员展开侦查。经初步侦查发现嫌疑人主要在我市厚街、沙田等镇活动,4月16日,市公安局决定成立由禁毒支队、技侦支队、厚街分局精干力量组成的专案组展开侦查。5月14日,专案组经过多天连续蹲守及不间断跟踪的工作,得知毒品已进入到预定的仓库内。在专案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两省四地分别按照预定计划展开收网行动,成功侦破此案。
打掉跨境贩毒团伙
近日,东莞市边防支队经过一个多月的侦查,成功侦破 “公安部目标2015-208”走私贩卖毒品案,打掉一个以台湾籍涉毒人员为主的跨境贩毒团伙,缴获毒品冰毒224.11千克、收缴制式手枪1支、子弹33发,扣押毒资人民币52万余元、涉案车辆7辆。
今年4月,东莞边防支队在侦查工作中发现一名绰号为“阿广”的男子有贩卖毒品嫌疑。5月18日,在初步确定“阿广”等人有走私贩卖毒品的犯罪行为后,边防支队迅速成立专案组对该线索立案侦查。经进一步侦查,专案组逐渐掌握以台湾籍男子朱某广、潘某信、周某贤为成员的贩毒团伙近期将与台湾籍嫌疑人林某男买卖毒品的犯罪事实。
5月22日,专案组掌握到朱某广等人购入大量毒品准备交易,于是决定伺机收网。5月23日,专案组在东莞市厚街镇、长安镇、南城街道三地同时展开收网行动,抓获朱某广、潘某信、周某贤、林某男、庄某耀等5名台湾籍涉嫌走私、贩卖毒品的犯罪嫌疑人。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案判
开奥迪Q7贩毒被判死刑
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11日,卢辰茂伙同郭远洲、刘碧强(以上两人已由福建省泉州市相关部门侦查起诉)、眼镜(在逃)有分有合,四次共贩卖520公斤K粉到台湾,从中赚取巨额利润。其中,卢辰茂负责向胡伟东(在逃)购买K粉,郭远洲负责将K粉从东莞市运往福建省,刘碧强、眼镜负责联系船只,从福建运到台湾进行贩卖。2011年10月15日至2011年12月23日期间,卢辰茂、赖世华向胡伟东购买K粉贩卖给阿勇。
在这个案件中,卢辰茂和赖世华均为台湾人,他们在犯罪过程中,开Q7豪车,住豪华别墅。最终,卢辰茂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赖世华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5万元。
毒品犯罪累犯被判死刑
2011年12月,被告人赫迪开始向郑希(在逃)购买冰毒,向“光头”(在逃)购买麻古,随后贩卖给他人。其间,赫迪雇请被告人李闯帮助其贩卖毒品,并用李闯的身份证租下东莞市长安镇某公寓301房用于存放毒品、毒资及供李闯居住。赫迪将毒品贩卖给被告人张巍、高鹏、陈瑶等人。高鹏、张巍、陈瑶购买毒品后又贩卖给他人。张巍还贩卖麻古给赫迪和吸毒人员徐瑾婷,并用麻古与赫迪交换冰毒。
其中赫迪共计贩卖甲基苯丙胺1999克、麻古4800粒,被告人李闯贩卖甲基苯丙胺1899克、麻古3010粒、麻古68.3克。其他人涉及贩卖不同数量的毒品。另外,赫迪和李闯共同非法持有枪支1支,高鹏和陈瑶非法持有枪支各1支。赫迪还属于累犯。
最终,赫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李闯、高鹏和张巍都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陈瑶被判处有期徒刑16年6个月,剥夺政治权利五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3万元。
毒缉
黄埔海关举办缉毒犬开放日,狗狗秀绝活
快件堆里十几秒找出“毒件”
快件包裹X光机旁,一只训练有素的缉毒犬正在训导员带领下左嗅嗅、右闻闻地巡检。忽然,缉毒犬兴奋起来,绳子都绷直了。训导员一声令下,缉毒犬闪电般扑出,一件件排查异常物件,只用了十几秒就在快件堆里找到了“毒件”。
昨日,在“6·26”国际禁毒日前夕,黄埔海关在隶属东莞海关南城快件中心举行了一次“特殊”的海关缉毒犬开放日活动,生动地秀出狗狗们的查毒绝活,让前来观看的热心市民、协会代表、特邀监督员等赞叹不已。
15时,东莞海关汤勇副关长简要介绍了东莞海关快件监管的流程之后,缉毒犬保罗和从天津前来支援的奥菲利亚正式上场。这里所有进境快件都要100%通过X光机检查,用于活动展示的“毒件”就混杂在大批快件包中,但两只缉毒犬只用了十几秒钟就查获了“毒件”。
现场关员介绍,经过训练的缉毒犬与训导员有着高度的默契,只要进出境快件稍有毒品的“蛛丝马迹”,马上就会被海关关员及缉毒犬发现端倪。相较于普通查验手段,缉毒犬缉毒更快速、准确,其效率是人工查验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现在走私毒品的手段花样不断翻新,有时候只凭机器或者人的肉眼很难发现”,东莞海关快件业务监管科科长王勇说,“这就需要靠我们的缉毒犬去发挥作用,即使有很复杂的包装,它们也能够凭借敏锐的嗅觉准确地找出藏匿的毒品”。
除了缉毒犬表演,活动还介绍了黄埔海关近年来查缉毒品走私战况。据透露,当前国际禁毒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禁毒工作任务繁重,黄埔海关在海关总署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紫光K-9”缉毒专项行动,力争通过统一行动,查缉、防控走私毒品,筑起一道坚固的“防毒墙”。此次开放日也是为了让公众更好地了解、支持海关部门的相关工作。
毒戒
戒毒所:十个瘾君子九个病
昨日下午,记者走访了东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目前,该所在戒人员共有2655人,其中男戒毒人员占96%。每年均有约2000名“瘾君子”被送来强制戒毒,新型毒品对青少年的渗透较为严重。
青少年偏爱新型毒品
长期吸食或变成疯子
据民警介绍,在戒人员中吸食海洛因的共1892人,占总人数71%,吸食新型毒品763人,占总人数28%。值得注意的是,吸食新型毒品的人群中,青少年占了大部分。
与传统毒品海洛因相比,经过包装的新型毒品更具有迷惑性。比如,有些新型毒品被加工成奶茶、咖啡、绿茶等饮料,这些被称为“神仙水”“咳嗽水”的新型毒品往往未能引起青少年的警惕,认为它们“根本算不上毒品”。
“新型毒品对青少年的渗透性比较严重,一些人听信毒品能解脱烦恼的谎言,有的则追求冰毒、摇头丸等带来的刺激。”民警介绍,多数瘾君子开始吸食毒品都是免费的,随着对毒品产生依赖性,毒贩就将毒品高价出售给上瘾者。
实际上,新型毒品比海洛因的危害性更大,它会导致神经中毒、精神分裂等症状,对神经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这意味着,长期吸食新型毒品很可能变成疯子。
这个结论并不夸张。戒毒人员阿雪的男朋友吸食了6年的K粉,经常产生幻觉,经常指着周边的人大骂,有几次还没有穿衣服就跑到大街去。后来,经医院诊断,他的神经严重受损,被纳为精神病人。
十个瘾君子九个病,这话不假。戒毒所宣教中队朱文戈警官说,很多戒毒人员容易出现肝炎、肺炎等戒断综合征。“在毒品的作用下,他们并未感觉到自己身体不妥,随着戒毒工作开展,这些病症也逐渐显露出来。
家人的关怀
是他们彻底脱离毒品的关键
朱文戈告诉记者,经过两年的戒毒,很多学员基本能够脱离毒品。而当他们重新回归社会,最渴望得到的就是社会的包容,和家人的理解。
从戒毒所提供的数据显示,所有在戒人员中,初次吸毒的占56%,这意味着不少瘾君子戒毒之后,忍不住诱惑复吸。“有吸毒史的人,身边的朋友或许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朱文戈说,亲情、友情等的破裂,加上找工作难题等,这些都是导致他们自暴自弃复吸的原因。
有些人戒毒成功后,交际圈太窄,又重新和往日的“粉友”聚在一起,导致复吸。当戒毒学员回归社会,民警将定期跟踪回访,以防他们复吸。民警举例说,有一位吸毒者自从2004年戒毒成功后,家人一直陪伴左右,不让他和“粉友”来往,至今仍未复吸,已逐步恢复正常人的生活。(来源:东莞日报)
下一篇:东城街道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文艺晚会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