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镇“文化英才孵化训练营”项目正式启动

长宣/摄
长安镇“文化英才孵化训练营”项目正式启动
近日,长安镇政府宣传文体局全新策划的“文化英才孵化训练营”项目正式启动,这是该镇“骄子计划”的一个子项目,“骄子计划”在长安镇已开办6年,在全省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此次的“文化英才孵化训练营”活动,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宣传文体局的实习岗位放在网上公开招聘。有意思的是,宣传文体局的六部门负责人也将成为实习生的导师,亦师亦友。
看似一个不起眼的举动,实际上是用人机制的有益尝试。这个项目能发挥多大作用,能走多远,尚需观察。
但不可否认的是,把企业化的管理嫁接到政府部门,本来就是一个大胆尝试。在长安镇宣传文体局局长黄晓丽看来,这个项目主要有三点好处:一是能让应届毕业生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了解政府人员是怎么工作的;二是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公平开放的平台;三是拓宽了政府职能部门的用人渠道,尽可能地将人才为我所用。
用人机制的有益尝试
广东海洋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大三学生陈泳诗是长安本地人,在微信和微博上都有关注家乡,一天无意之间,她刷微博的时候看到长安镇政府的官方微博“欢乐长安”发布了一条招聘实习岗位的信息,这让她颇为激动,马上下载了报名表并按照指定方式发送给了招聘单位。没过两天,长安镇政府宣传文体局的工作人员秦少梅就与她取得了联系,告诉她已经收到了简历,并邀请她加入到一个QQ讨论组里。陈泳诗加入之后发现,里面有很多和她一样,通过微信或微博看到长安镇宣传文体局开放实习岗位招聘启事并报名的同学,大家算是在网上见了第一次面。
过了几天,陈泳诗再次接到秦少梅的通知,邀请她和一起投送了简历的其他21位同学来长安镇政府见面。“早上我们就都见了面,相互介绍认识了一下,中午一起吃了饭,下午就被秦少梅带去参观了宣传文体局下属的文化活动机构和体育场馆,算是对大致的工作领域有了初步的了解。”陈泳诗对初次见面还记得很清楚,大家都是年轻人,谈得很开心。
秦少梅是这次“文化英才孵化训练营”的策划人之一和主要执行者,据她介绍,今年6月中旬就通过政府的微信、微博以及其它渠道发布了招聘信息,到7月1日截止报名,7月15日开始为期一周的项目培训,帮助大学生了解长安镇的文化建设、宣传文体局的主要工作,以及他们自身的定位和所长。
最后,宣传文体局一共收到22名大学生的报名资料,“起初的岗位名额只有十来个,体育馆那边能接纳的实习稍微多一点,我们就决定把所有投了简历的大学生都请来,在培训结束后,再进行筛选录用,分配实习岗位。”秦少梅说。
采用导师制以团队“作战”
事实上,黄晓丽对此次的活动还有一个大胆的尝试,就是采用导师制。这有些类似于热门电视真人秀《赢在中国》,像马云、史玉柱、柳传志、俞敏洪等知名商界领袖都曾经做过这个栏目的导师,创业者在里面进行公开角逐。
黄晓丽说:“我们采用的导师都是我们局自己的工作人员,有的是股长、副股长,在各自领域都还是很有经验的,我们并不需要找一些高大上的人来讲理论,重在务实,关键在于怎样能把具体的工作干好,我们的同事最有发言权。”
记者了解到,本次招募的22名大学生,大多来自本地和省内知名院校,清一色的“90后”,有想法,有创意,也很有干劲。长安镇宣传文体局不想把这么难得的活动搞成走过场,把学生请来就要对他们负责。让黄晓丽颇为感动的是,按照为期一周的培训计划,有实践也有具体讲课,讲课的PPT都是要导师自己去做的,本来这些导师都是独当一面,工作很繁忙,但还是加班到很晚做出了精美的PPT,做的人认真,听课的人也专注。
“讲完课之后两三天,我们聊天的时候就发现,学员们对导师得讲课内容记得很清晰,理解得也很到位,证明他们也是很用心。”黄晓丽说。
秦少梅说,这22名大学生被分成了好几个团队,拼的也不是单打独斗,更考验的是相互合作和协同作战的能力,学员们在为一个共同目标努力的同时,还建立了非常有质量的感情。
学员孙惠宁认为,导师讲得接地气,都是干货,他们听起来也饶有兴趣,而并不是灌输式的被动接收,因此对导师布置的任务,也全身心百分百投入。
据介绍,一周的授课活动中,22位学员全部全勤,没有一人迟到早退。
把学员培养成“文化使者”
为了把培训搞得有声有色,宣传文体局也花了不少心思。课程包括岗位职责、职场人生等,还有传统的日常事务以及新媒体相关课程,这都让学生很受用。
黄晓丽介绍,一开始就是要把机会尽可能地开放,但也要体现针对性,规定只要是长安户籍或是在长安读过书就可投递简历。后来,他们就发现,很多长安出去的学生,并不知道长安也有非常丰富多彩有内涵的文化,“即使不是所有人都能留下来,也要把他们培养成‘文化使者’,传播长安文化,这对要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也是一分收获。”
这22人全部顺利结业,最终选录留下了16位学生。留用的学员,将按照填报意愿被分配到宣传文体局的下属单位如文广中心、体育馆、新媒体等部门,开始为期两个月到半年的实习。实习期也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
“很小的时候就离开长安,前往东莞市区、广州等地求学,之前对长安文化建设成果不了解,经过学习走访后,才发现家乡的文化很有特色。”学生麦志峰由衷地表示,他为长安感到自豪,“长安镇文化建设离不开基层工作人员的努力,通过培训期的实习,知道长安镇文化建设成果得之不易。”华南农业大学的大四学生李耀熙也有类似的经历,在长安镇读小学,初中去了东华中学,高中又在东莞中学读书。像这样的同学在训练营里还有很多。
当受训学生在结业时喊出“我为长安文化自豪”的感悟后,6名“导师”倍感欣慰。
优秀实习学员有望被录用
陈泳诗告诉记者,她已经被分配到长安镇体育馆开始实习,虽然现在只是大三学生,今年9月份就升大四,期望能在毕业后留在宣传文体局工作。
陈泳诗说,“我很喜欢我的岗位:在体育馆做一些协调的和具体的工作,帮助完善体育馆的管理制度,与我的大学专业很吻合,自己争取来的这个机会确实非常难得。体育馆方面也说,如果实习生表现很优秀,符合他们的用人标准,在招聘录用的时候,会优先录取。”
秦少梅认为,实习生岗位“公招”选用对大家来说都很公平,“我在宣传文体局也不是公务员,是编外人员,也就是合同工,但和大家工作都是一样的,也很开心充实,并不是每个在政府里工作的都是公务员。对优秀的学生来说,也开辟了公务员考试之外的其他路子。”
这非常符合黄晓丽的初衷,她说:“实习岗位就是要尝试全面开放,让想来政府实习的大学生有这个机会,而不是把机会仅仅留给有资源的人。”在实习结束之后,优秀的实习生更有望能以招聘的方式进入政府部门工作。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对记者分析说,长安镇宣传文体局的这个举措肯定是创新而且是值得鼓励的,类似于香港、澳门一些公共岗位优秀人才的选拔机制,就是有能力的、优秀的、做得好的人才,在实践中留下来。他同时建议说:“实习生今后实习期满的招聘和录用要在程序上做到公开透明。比如说,实习期满半年之后,这个学生的确优秀,又符合政府部门的招聘录用标准,如果要以合同制的方式招这个人,就必须要把理由公开,谁推荐的,给什么结论,都要有明确的说法。不仅要过程公开透明,结果也要公开透明。”
的确,不少大学生在得知“文化英才孵化营”项目的内容后都为其“点赞”,有学生就说,大家所学不同,专业及兴趣也不一样,如学习财政会计、教育学、行政管理、中文、园林等各个专业的学生,许多人就希望进到财政局、教育卫生局、党政办、市政部门等跟班学习。但该镇宣传文体局“试水”公招实习岗位的路能走多远,还有待观察。(来源:南方日报)
下一篇:厚街镇制定3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