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

东莞530家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入“育苗造林”计划

 
天安数码城入驻企业自主研发的机器手
 
  东莞530家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入“育苗造林”计划
 
  来东莞的风投、创投最想要的名单是什么?除了高新技术企业名单外,他们又“盯”上了东莞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库。近日,记者从东莞市科技局获悉,截至6月30日,东莞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库的入库企业已达到530家。科技部门预计,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2017年将达到1100家,2020年达到1500家。
 
  目前,东莞已经拥有755家高新技术企业,居全省地级市首位。今年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就达到350家。
 
  市科技局专门制定了《东莞市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行动计划》。在“育苗”方面,东莞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的后备库。申报的企业首先要通过测评认定,条件达标的成为高企,条件不达标的就将条件减半,进入后备库,省市政府给入库企业补贴15万元,政策方面也有倾斜优惠。此外还能享受专业辅导如知识产权、技术方面的指导。这些措施旨在能让入库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成为高企。在“造林”方面分三个层面:一是在后备库育苗,使他成长达到条件;二是达到条件的申报为高企,开始发展;三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高企就鼓励他上市。市科技局表示,东莞建设后备库的速度与成效排在全省前列的。
 
  市科技局局长吴世文表示,目前科技局已经制定了科技孵化器产权分割政策,将在全市实施。东莞将把科技孵化器打造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要载体。
 
  目前,东莞全市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36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7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各类孵化器孵化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041家,累计毕业企业300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集群效应和带动效应。而科技孵化器产权分割政策必将大大加快孵化器建设,
 
  “社会资本只有通过产权分割,它才能出售才能快速收回成本,甚至有点盈利,它才有积极性建设孵化器。”吴世文说。
 
  ■对话
 
  东莞市科技局局长吴世文:
 
  财政支持给力企业科技创新“蛮拼”
 
  记者:目前东莞已经有24个新型研发机构,数量上在全省名列前茅,那么,在发挥新型研发机构的作用上,东莞有哪些举措?
 
  吴世文:主要是通过机制体制的创新来激发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活力。
 
  首先是模式上创新,将新型研发机构由原先的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转变为企业运作,24家新型研发机构就是24家企业,通过这种转变实现“创新、创业、创富”。
 
  其次是考核机制创新,东莞对这些新型研发机构设置考核指标,考核中,分数达80分以上,第二年的经费全额拨放。60—80分的只拨八成经费,不及格的就整顿整改。
 
  然后是扶持机制创新。允许国有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运用国有资产进行抵押融资,建立新型研发机构科研经费预拨机制,新型研发平台承担的计划市级科技项目,项目立项后财政资助经费一次性拨付到位。
 
  最后是激励机制创新。东莞市首次出台共享科技所有权的政策,科技成果所有权区别于科技成果自主的使用权、处置权和分配权,即是财政支持的项目形成的科技成果的所有权都给拥有成果的这个团队,从而使成果所有者在法律上、产权上有了自主权。
 
  记者:从空间格局上,东莞夹在广深之间,未来发展科技服务业如何防止虹吸效应?
 
  吴世文:在科技服务业上,东莞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利用广深科技服务业为东莞的创新发展服务。
 
  东莞不是为了服务业而发展科技服务业,而是为了创新发展需要服务发展服务业。东莞对科技服务业是有较大的吸引力的。在科技服务业方面,首先,东莞可以利用广深发达的科技服务,广深提供的各种金融工具和培训机会。其次是可以利用已成立的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建立一个大数据的软件平台,共享企业数据,建立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平台,实现沟通、(在线)服务、交易等。东莞还将打造科技服务业聚集区,重点推进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科技服务基地和松山湖广东省知识产权服务业聚集发展试验区的建设。
 
  记者:和周边城市相比,东莞的政府投入并不少,但很多创新指标都比较低,财政的带动作用有待加强,这方面如何改进?
 
  吴世文:我认为这个东西既要看绝对数,也要看增长数。
 
  东莞连续多年实施“科技东莞”工程,应该说财政对科技方面的投入是“蛮给力”的,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也是“蛮拼”的。研发投入与产出都有了明显的进展,很多排名与前几年比,都有了大幅度上升。比如,2011年来,全社会R&D经费支出年均增长28.61%,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全市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已经从此前全省排名的6—7位上升到3—4位,去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发明专利授权量等指标都列全省第三位。
 
  在加大投入的同时,东莞还在投入方式、合作机制、体系建设等面进行创新和探索,比如加快完善“拨投联动、拨贷联动、贷贴联动、贷奖联动”的财务、金融联动投入机制。试点设立“政府+银行+中介+企业”等多方共同合作的“科技培育基金”。组建市场运作和专业化管理的科技金融集团等。
 
  ■走读
 
  天安数码城:孵化器让创业更容易
 
  王磊是东莞市联讯系统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联讯”)总经理,其公司主要从事物联网、智能家电解决方案等研究。3年前,王磊和朋友一起创办了联讯,并进驻东莞天安数码城。当时,天安数码城采取物业入股方式,为联讯提供了上百平方米的办公场地。东莞天安数码城董事总经理何文和园区其他企业联合投资数十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王磊说,进驻孵化器不但节省了办公场地经费,还获得了启动资金,更重要的是得到孵化器创业导师团队支持,这对于刚刚起步的联讯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东莞天安数码城提供的数据显示,类似于联讯这一类的科技公司,天安数码城孵化出超过60家,在孵的企业也有60多家。由于在高科技企业孵化方面成绩显著,东莞天安数码城也被评价为国家级的科技孵化器。
 
  何文说:““我们将企业引入园区,就要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想企业所想,想企业未想’,让创业变得更容易。”
 
  据了解,东莞天安数码城对企业的孵化包含了企业从苗圃、孵化、加速、成长等整个发展过程。
 
  为了完善孵化功能,东莞天安数码城内还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小孵化器。如专注于孵化互联应用创客的“天马创业营”,3W咖啡等。何文告诉记者:“在‘大孵化器’里面包含许多‘小孵化器’,各类孵化器的侧重点不同,资源又可以充分整合利用,形成了一个很好的互动。”
 
  李群自动化:高端工业机器人领导者
 
  在李群自动化的测试车间,记者看到了由该公司研发的拳头产品之一Apollo机器人。这是一款高速、轻载的并联机器人。与以往同类工业机器人不同的是,Apollo机器人采用的是无控制柜设计。技术人员介绍,这样的结构意味着机器人更具重量轻、体积小、运动速度快、定位精确、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加之配置视觉装置后,能够智能识别、检测物体,精度可达±0.1mm。另外,Apollo机器人驱动电动机安装在固定地板上,大大减少了机器人运动过程中的惯量,在运动过程中可以实现快速加减速,最快抓取速度可达2—4次/秒。目前,这款机器人主要应用于食品、药品和电子产品等行业快速分拣、抓取、装配。
 
  此外,另一款Artemis机器人则借助驱控、视觉一体化控制系统,具有结构紧凑、性能稳定、运动可靠、精度更高等特点。
 
  李群自动化于2011年由世界顶尖级研发团队在东莞松山湖创立,致力于小型、轻量级的并联机器人研发,短短几年成为国内机器人行业的一支“潜力股”,拥有具备世界领先技术的高端自主机器人、机器人辅件、系统软件等系列产品,且广泛应用于3C电子、玻璃、精密机械、新能源、食品、医药制品、日化品等行业的快速分拣、装配、装箱等领域。
 
  李群自动化创始人之一、总经理石金博介绍,从创业之初起,就将目标确定为“致力于开创机器人行业新标准,发展中国自主高端工业机器人”。石金博认为,国内机器人产业目前普遍存在缺乏精准意识,机器人生产厂商与集成商脱离的弊端,“对终端生产商来说,他们要的智能设备是精确,不能容忍瑕疵,而对于机器人厂商来说,很多环节会去留给集成商去想办法,但集成商又欠缺精准意识并对终端需求缺乏了解,我们就是看到了这一市场契机。”
 
  6月18日,东莞市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李群自动化)举办了以“智·造·聚·变”为主题的战略暨智能解决方案发布会。而在举办发布会前,国际顶尖风投机构红杉资本刚刚向李群自动化提供了A轮3000万元融资,用于李群自动化的厂房扩张及机器人技术的创新研发等方面。
 
  随着风投资本强大注入,未来几年李群自动化必将迎来一次飞跃式发展。(来源:南方日报)
 
上一篇:东莞将分别给予经认定的大型骨干企业财政奖励
下一篇:精时精模网:模具加工接轨互联网势在必行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