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千角灯走进“联合国70+华人当代艺术成就展”

  今天(8月18日),千角灯走进“联合国70+华人当代艺术成就展”启程仪式在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举行,千角灯制作省级传承人张树祺亲临现场,介绍东莞悠久“灯”文化。8月20日,传统与现代工艺结合的东莞千角灯将走进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跻身于当代华人最高级别的艺术展会中,广为传播东莞文化。
 
  “中华第一灯”东莞千角灯美名远扬 
 
  据悉,千角灯一般采用黄竹、铁线、彩纸进行扎制,辅以灯带、绢丝、灯饰、彩球进行装饰,有一千个角、一千盏小灯。千角灯的顶部有八个龙头,每个龙头吊着3条灯带。千角灯灯光一亮,玲珑剔透、金碧辉煌、熠熠生辉,重现宋代宫灯的雍容华贵与皇家气派。
 
   最早的千角灯,原为宋代赵匡胤的妹妹(皇姑)避难来到古时东莞定居后,差人订制而成,其中灯带为皇族遗物,直到1967年“文革”灯带被毁才停止。过去制作的千角灯为莞城赵氏家族所掌管,一直放在莞城赵家祠堂中,意为“添丁”。由于它造价不菲,一般十年才制作一次。2003年5月,莞城编著《莞城千年文化》对千角灯文化重新进行挖掘,令千角灯得以重现世人眼前;2005年2月,千角灯参加沈阳国际新春灯会获得“山花奖”金奖和“中华第一灯”称号;2006年6月,千角灯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5年8月20日-8月22日,千角灯将获邀走进由联合国文化促进会和中美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的“联合国70+华人当代艺术设计创意成就展”中,世界文化艺术领域的代表人物国学大师饶宗颐、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芝文以及华人设计界贝律铭等代表性人物将汇聚一堂参与本次展会。届时,对推动东莞传统历史文化向外传播,展现中华民族花灯文化的魅力,千角灯将起到良好的展示和示范作用。
 
  传统与现代结合 向外传播千角灯文化
 
  据悉,在这次国际级展会交流活动中,传统的千角灯和经由创新工艺设计的现代灯饰将一同参与本次展出,以图文、视频展示东莞千角灯文化,展示东莞传统灯文化魅力。与传统千角灯不同的是,另一个现代设计的千角灯将采用现代制造工艺制造,使用的材质也有所不同,有合金、LED、水晶等材质,它将按照传统千角灯的设计进行一番科学创新。
 
  莞城街道办事处宣传办主任张玉婷表示,千角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现代改造与技艺的融合,对传播千角灯文化有着积极的影响,希望借由更多广阔的交流和展会平台,对东莞众多的非遗项目起到一个良好的展示和示范作用。
 
  第五盏千角灯将亮相东莞文化馆新馆
 
  千角灯传承人张树祺介绍,他的父亲张佛一生共制作了四盏千角灯,一盏为1957年制作并展览于广州文化公园,一盏于1963年制作并展览于东莞工人文化宫。目前,东莞现存两盏千角灯,均为张佛及家人与另外一位千角灯传承人尹全2004年扎制。一盏保存在东莞市博物图书馆二楼,高为4.5米,宽为3.5米,另一盏则放在莞城文化广场报告厅进行展示,高为6.5米,宽为5.5米。如今,位于文化广场报告厅的这盏千角灯历经11年风霜洗礼,已经变得有点残旧。近期将重新进行拆卸、包装,预计今年年底可以完成维修。
 
  此外,张树祺老人今年正在制作一盏崭新的千角灯,他对灯的设计尤其是灯尾进行一番修改,未来这盏最新的千角灯将在东莞市文化馆新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厅展示,预计过两个月将可以制作完成。
 
  传承千角灯这一民间技艺成一道“难题”
 
  由于千角灯制作没有图纸或者文字资料记载,只能靠师傅带徒弟口授心传进行传承,因此,这一传统文化如今面临失传的危机。在张树祺老人年轻时,他跟随父亲张佛学习扎制技艺,令这门技艺得以传承,而到他儿子这一代,虽然小儿子也曾打下过一些基础,但由于他工作太忙,没时间投入这一手艺的传承和保护过程中。
 
  张老表示,希望这门手艺传下去,只要任何人想学,有一定的手工艺制作基础都可以来学,在保护千角灯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他将竭尽自己所能,但学习这门手艺不是一天两天能学会,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后才行,短时间将难以掌握精髓。 (记者 钟榴青)(来源:东莞阳光网)
 
上一篇:徐建华到寮步挂钩督查人口计生工作情况
下一篇:员工凌晨遇劫 老板挺身擒匪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