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人民英勇抗战创造的光荣历史永不磨灭
东莞人民英勇抗战创造的光荣历史永不磨灭

屹立在万江金鳌洲主题公园的胜利纪念碑。

周洁冰。


周田。
在万江金鳌洲主题公园,一座由花岗岩制成的抗战“胜利纪念碑”挺拔屹立,它铭记着东莞抗战军民坚如磐石的意志,保家卫国的壮举。
1945年底,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原东莞县国民政府和驻军在东莞人民公园盂山山顶修建了此碑。1959年,东莞县在“胜利纪念碑”原址上修建新的革命烈士纪念碑。2014年,“胜利纪念碑”重新竖立于金鳌洲公园。
70年前的战火硝烟虽早已散去,但东莞人民英勇抗战创造的光荣历史永不磨灭。
许多英烈倒在胜利前
1945年,经过艰苦战斗和流血牺牲,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但这一年战事的惨烈丝毫不亚于过去的七年,又有许多英勇的生命倒在了最后胜利的曙光前。
1月18日的高埗炮楼攻坚战,东江纵队第一支队和低涌抗日自卫队阵亡11人。
3月7日的冼沙袭击战,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伤亡17人。
4月22日至25日的水乡反击战,东江纵队阵亡50余人,另有59人被俘,其中独立中队长周康等35人在广州日军监狱被虐待致死。
5月9日的竹山村(现属大朗镇)围攻战,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伤亡18人,猛豹大队政委李少清阵亡。
粉碎日军控制莞樟线企图
1945年上半年,苏、美、英盟军战胜德、意法西斯,日军陷入完全孤立的境地。
1945年2月下旬盟军发起太平洋战场最后攻势,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最后防线开始土崩瓦解。驻莞日军妄图打通广州至香港的“第二交通线”,并派出一个营进占莞樟线中点的两头塘,两个营及一个直属队进驻横坑。
为阻止日伪军,东江纵队在莞樟线、莞太线、宝(安)太(平)线及路东地区开展了夏季攻势,取得一系列战斗的胜利,粉碎了日军企图进占寮步、大朗而控制莞樟全线,以完成“第二交通线”的部署。
8月12日至22日,东江纵队第一支队在莞太线上先后取得官涌坳战斗、厚街包围战、翟家村包围战、新基伏击战、赤岭迫降等一系列反攻胜利。
8月13日,东江纵队第一支队猛虎大队包围宝太线敌重要据点北栅。19日,猛虎大队收复北栅,迫使伪护沙队200余人投降。
8月19日,东江纵队第一支队猛豹大队在莞太公路新基附近伏击从莞城和篁村开来的日、伪军,歼灭伪军第四十五师一个营,杀伤日军一批。猛豹大队长沈标在战斗中负重伤后牺牲。
日军占领区被东江纵队包围
经过夏季攻势,东江纵队发展到1.1万余人,民兵近2万人。日军占领区的莞城、石龙、樟木头、太平等县城、圩镇以及广九铁路等,已完全处于东江纵队的包围之中。
作为华南抗战的主力部队,这一年,东江纵队联手莞邑民众,在争取东莞抗战胜利中再立汗马功劳。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当天,朱德以中国解放区抗日军总司令的名义,命令在南京的日本侵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广东的日军,应由你指定在广州的代表至华南抗日纵队东莞地区,接受曾生将军的命令。”
1945年,朱德在“七大”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中,将东江纵队与琼崖纵队、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胜利结束。9月16日,侵粤日军投降仪式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日军南支那派遣军司令官田中久一在投降书上签字,广东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著名战事
东江纵队反攻莞太线 解放多数据点
东莞莞城至太平公路沿线被称为莞太线,是日军保护珠江航运的屏障,维系东(莞)、宝(安)交通的动脉,全长30公里。抗战后期,莞太线沿线各据点及邻近水乡地区都驻有日寇、伪军及护沙队,共计2000余人。
1945年8月10日,日本政府向同盟国发出乞降照会,但日军大本营仍命令军队继续作战,莞太线各据点的日伪军疯狂向东江纵队部队反扑。
8月11日,莞太线中共东宝县委会决定由纵队第一支队“猛豹”“猛虎”两大队反攻莞太线。横扫莞太线之役打了10天,连战皆捷,解放了莞太公路沿线(除东莞城和太平、虎门外)的所有据点,为解放全东宝地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官涌坳战斗告捷拉开反攻序幕
由黄布和李征二人率领的反攻大队决定集中优势兵力,首先打击敌人在莞太线上最薄弱的官涌坳伪军据点。8月12日,猛豹大队经过数十里急行军,夜11时许进入作战位置。
张法兴和袁康分别率中队攻击官涌坳左、右两山头。夜12时开始战斗,不到15分钟,张法兴中队就赢下战斗。右边的山岗稍高且陡峭,敌人拼命顽抗。老队员马毓英回忆:“袁康中队向敌阵地投掷连串手榴弹,有的手榴弹从陡坡上滚下来,也有的被敌人扔回来。战士们马上拾起手榴弹又掷回去。”最后,战士们冲上山顶,跃入敌阵地,展开白刃战,迅速消灭敌人。
与此同时,由政治委员何清率领的猛虎大队把北栅的敌人一直压在据点内不敢出来,太平方面的日军也不敢出动。官涌坳战斗全歼伪军一个连,揭开了路西地区军民大反攻的序幕。
8月17日,第一支队乘胜前进,包围了伪军驻厚街的一个团、驻赤岭的一个营和驻翟家村的一个连。敌人几度企图突围逃窜,均被堵住。驻篁村的伪军不停地向第一支队反扑,力图解翟家村之围,也被赶了回去。厚街的日伪军仗其优势兵力数次疯狂反扑,均被第一支队击退,并被压制到几间祠堂里困守。
路西军民的反攻战斗,捷报频传。宝深线的军民已向南头城进逼,莞城郊区的民兵则已把红旗插到城外的山岗上。
新基歼灭战粉碎日军救援
黄布和李征在回忆文章中披露,当天夜里,二人判断敌伪军已全线动摇,驻莞太线各点的敌军已无突围的可能。这样一来,驻莞城的敌人很可能被迫前来解救上述被围的敌人。“如果不彻底打垮莞城的敌援兵,被围的敌人是不会投降的。因此,我们决定先打援,然后再回头解决被围困中的敌人。”
据此,部队作了新的部署,厚街、翟家村仍各用一个中队及民兵继续包围,赤岭也只留民兵监视,将两个大队的全部主力集中起来,转到新基附近,准备给莞城出犯之敌以歼灭性的打击。
新基位于莞太线北段,北距莞城10余里,南距翟家村也不远。它的东、南、北面都有山岗,当中则是一片稻田,易于伏击。8月18日拂晓前,第一支队5个主力中队按部署在新基附近进入伏击阵地。
一直等到19日中午,驻莞城一支日军才带着几门迫击炮和驻篁村的一营伪军沿莞太公路过来。当他们进入第一支队伏击区时,指挥所下达“开火”命令,机枪、步枪、掷弹筒集中火力射向敌群。敌人乱成一团,许多人当场死在公路上,有的滚到公路两旁的水沟里。在后头押阵的日军惊慌一阵后发射了几发迫击炮弹。马毓英回忆,“这时天空突降大雨,狂风呼啸,雷电交加,枪炮声、风雨声和敌人嚎叫声混成一片”。
过了10多分钟,第一支队指挥所下达冲锋令,战士们冒着狂风暴雨奔向公路,冲入敌群拼杀。这时,潜伏在篁村方向的祁和中队已楔入敌据点附近,威胁着日军的炮兵阵地,敌炮兵和占领新基茶亭的日军慌忙把重机枪架和炮弹扔到水沟里,狼狈逃回莞城。这一仗,歼灭了伪军一个营的部队,并杀伤一批日军。
新基歼灭战彻底粉碎了被围伪军待援解围的企图。19日,翟家村一个连的伪军投降。20日夜,猛虎大队在叶屋村群众协助下,把阵地作业推进到赤岭村前几十米,紧缩了包围圈。22日拂晓,赤岭伪军一个营166人投降。
20日,厚街伪军趁夜间从水路潜逃,沦陷7年之久的厚街即告解放。同时,第一支队在寮步阻击从樟木头向莞城开进的日军一个中队,歼灭部分日军。
口述
铁娘子姐妹:冒枪林弹雨救治伤员
■人物档案
在东江纵队医疗队中,有这样一对铁娘子姐妹——周洁冰和周田,她们于1944年和1945年先后入伍成为医疗队卫生员,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下穿梭,不惧危险,救助伤员。如今,两位老人仍身体健朗,安享晚年。
战友在身边牺牲
周洁冰老人于1925年出生在东莞周屋,她的父母都在由德国人开办的普济医院里当工人,她经常去医院里帮父母干活。当时抗日游击队的伤兵被送来普济医院救治,他们向周洁冰宣扬救亡的道理。1944年,19岁的周洁冰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了东江纵队的一名卫生员。
和大部分卫生员一样,周洁冰对包扎、处理伤口这些活儿一窍不通,她们跟着部队一边打仗一边学习。那时候条件艰苦,缺医少药,卫生员随身携带的小包裹里只有几样最简单的药物:碘酒、止血水、红药水、纱布……
周洁冰当时担负着服务一百多人的连队责任,由于药品稀缺,她常常化装出去买药。和日军离得最近的一次,她经过日军营地时被拦下盘问了好久,但她镇定自若,最终脱险。
1944年5月,在梅塘反袭击中,指挥部命第三大队抢占制高点,掩护机关人员撤退,没有命令不得撤离。作为第三大队的卫生员,周洁冰毅然背起装着药品的包裹,跟随部队一起爬上150多米高的山头。日军四次发起进攻,独立中队政委李忠倒在了血泊中。周洁冰不顾耳旁呼啸的子弹,往政委身边爬去,她仍清楚记得李忠临终前的话,“同志们顶住,一定要守住马山,让机关同志们安全撤离”。李忠是周洁冰的入党介绍人,归国华侨,牺牲时刚刚结婚才三天。
抗战结束后,周洁冰老人在新疆昌吉州托儿所工作,直到1980年退休后才回到故乡东莞。她共有五个儿女,有三个儿子都参了军。现在,周老仍过着朴素的生活,每天自己打扫院子做家务。
17岁瞒着家人参加抗战
周洁冰的亲妹妹周田在1945年参军,当年她才17岁。她的几个姐姐先后参军,“有一天共产党部队从我们家经过的时候,我和弟弟就偷偷跟着部队走了”。
“日本人来侵略我们的国家,欺负我们中国人,作为中国人的一分子,我自然要尽自己的一分力保家卫国。”在学校里,老师告知国家形势,当时17岁的周田深深懂得:“保卫国家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事情,不分男女。”
周田在参军后几个月便加入了共产党,成了前线救助队中的一员。前方就是战场,不断有伤员被抬来,但卫生站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甚至连麻药也稀缺,只有在需要做手术取子弹时才能使用少量,其他人只能进行简单的伤口处理。
前方炮火连天,离前线不远的卫生站里面也时常会有子弹穿过,炮弹也常会在身边爆炸,耳朵都被震得隆隆响。周田记得,有一次她正低头做事时,一颗子弹“嗖”地从她右臂擦过,她的衣服上留下两个灼烧的大洞,手臂也擦伤流血,火辣辣地疼。
在部队里,周田与时任东江纵队第一支队猛豹大队副大队长的袁康结为连理。解放后,袁康任旅大警备区司令部参谋长。2013年2月7日,袁康逝世,享年89岁。遵照他生前遗愿,周田从简办理丧事,没有为丈夫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最后将他的骨灰撒在他们曾经战斗的东莞土地——东城温塘革命烈士纪念亭下。
参考资料:《横扫莞太线》(作者:黄布 李征,载于《南北征战录》,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战斗在莞太线上》(作者:陈德和,载于《革命战争回忆录》,2002年)
《横扫莞太线》(作者:马毓英,载于东江纵队战斗系列选摘)(来源:南方日报)
下一篇:东莞:使用皮包皮肤过敏 检出其铅含量超标希望维权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