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村泉塘村的光辉岁月
革命老区村泉塘村的光辉岁月
大岭山是革命老区、英雄土地,广东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摇篮;寮步的泉塘则担负着建立和发展当地党组织的重任,开展、指挥抗日救亡运动。泉塘又称“白水塘“,距今已有860多年的历史。最初是姚姓人氏聚居的村庄,后来人口日渐凋零,终归散失。而后来居上的黄氏、骆氏则繁衍着一代又一代,直至今日。1989年,泉塘村被划为革命老区村。
这里曾是抗战要塞
1943年至1945年间,东宝路区政府把总部设在泉塘新维村达君祖,担负着建立党组织,发展党组织的重任,挖掘和培养革命干部,开展和指挥抗日救亡运动。区政府把总部设在泉塘,除了该村村民有革命的热情外,其地理位置也是关键。村庄处在小山陵上,对于敌人的攻打有地利的优势,而对于党组织的不利撤退变得可靠,像个抗战要塞。
1943年,在泉塘村点燃了革命的烈火,引导了村民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据村中老一辈的人说,当时村中共有10多人参加了革命。 说起当年,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记忆犹新,当年作为东纵游击队活动的根据地。在战争年代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这里开展,游击队在此打击敌、伪、顽、痛歼日寇。
抗战时期党员和干部积极领导泉塘村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一些英勇善战的抗战英雄,如黄家、钟哑水、张金标等革命前辈在泉塘穿梭来往,指挥战斗,使日伪军闻风丧胆。鉴于泉塘的这一革命史实,1989年,东莞老区办把泉塘村补划为革命老区村。
文物遗址正在进行修复
新三区,是指抗日战争时期,由东纵队游击队领导,统辖现属我镇各村的地域。1943年,区府设于泉塘新维的兼六祖公祠内,即“达君祖”。“达君祖”是一座古代建筑,长12.95米,宽8.45米,总面积109.43平方米。前壁采用红石砌成,其余各墙均用青砖建造。前进有3两间,中间有个天井,面积17.22平方米,侧边开有后门。屋檐铺着绿色瓦筒,瓦梁用彩瓷铺盖。该祠内共有六根石柱。每根石柱均高达4米,每根木梁均刻有浮雕,墙壁则绘着一幅古代人物山水画。
笔者跟随泉塘的几位老干部来到了黄氏宗祠,黄氏宗祠现已成为革命老区文物遗址。这个占地350平方米,现今正在进行修复的祠堂在革命时期曾是游击队活动的地方,当时游击队员曾在这里度过了最艰苦的两年。解放初,这个大祠堂一度被用来当作教室,直至1990年,村里建起了学校,这座祠堂就在岁月中淡出了他的足迹,但是,只要稍微年长的人提起这座祠堂,总会想起那段革命岁月,黄氏祠堂给人留下了无法磨灭的记忆。
历史不会被遗忘,因为它曾经那样发光发热过,在这片土地上曾经点燃过革命的烈火。因日久失修,祠堂缺失了当年的色彩了,而它的修复也将引起村民、社会人士和相关组织的关注。(来源:寮步广电站 )
下一篇:金光华董事长李亚鹤养生有道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