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东莞四个镇街存在高密度蚊媒 登革热传播风险高

  东莞四个镇街存在高密度蚊媒 登革热传播风险高

  初秋季节,气候舒适,蚊子卷土重来,这个时候,一定要防登革热。昨日,记者从疾控部门了解到,今年东莞已出现了登革热本土病例,最近一期的蚊媒监测结果显示,东莞大岭山、塘厦、石碣、沙田等四个镇街存在高密度蚊媒,登革热传播风险高。

  今年广东输入病例数高于往年同期

  按照往年规律,7-11月是东莞登革热的高发期。去年,东莞登革热疫情较为突出,全年累计报告288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210例,输入性病例78例,首例输入性病例出现在5月,病例增多主要出现在9月以后。

  昨日,疾控部门也表示,今年以来由于东南亚国家及台湾等地登革热疫情严重,导致广东省输入病例数明显高于往年同期水平,目前全省已有广州、佛山、中山、潮州及东莞五个地市出现本地病例。当前是登革热防控工作的关键时期,部分区域蚊媒密度仍处在较高水平,未来发生登革热局部暴发或流行的风险进一步增加。

  清除蚊媒孳生地控制蚊媒是预防关键

  记者了解到,广东省疾控中心为了加强登革热媒介伊蚊幼虫密度的监测,在全省布控了551个蚊媒监测点,监测当地登革热风险。昨日,最新一期监测结果发布显示,东莞市的大岭山、塘厦、石碣、沙田等四镇街蚊媒密度处于高密度状态。

  专家解释,监测点一般依靠两个指标所显示的蚊虫密度高低来判定风险级别:布雷图指数和诱蚊诱卵指数,两个指数在5以下,属于安全范围;如果该指数高于20,则意味着一旦有外部病例输入,就可能在该地区造成登革热的流行。监测结果显示,大岭山蚊媒密度最高,达31.4;沙田23.2,石碣两个点分别为23.1、22;塘厦为22,均存在一定的登革热传播风险。

  疾控专家提醒广大市民,清除蚊媒孳生地,控制蚊媒(白纹伊蚊)密度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手段。

  各级单位应开展灭蚊行动,降低蚊虫密度。市民则应自觉对家庭内的花瓶、花盆及花盆托盆等蚊虫孳生点进行清理,并定期灭蚊。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和骨关节疼等症状,及时就诊。(来源:南方网)

上一篇:东莞进入登革热发病高峰期 5种蚊幼虫监测点为高密度
下一篇:2015年国庆节放假出行高速免费时间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