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妇联为东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东莞市妇联为东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和谐的基础。做好家庭文明建设工作,是党赋予妇联组织的神圣职责,也是妇联组织的传统优势和重要工作领域。
近年来,东莞市妇联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注重”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家庭主阵地,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妇女在家庭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全面深化家庭文明创建,有力推动文明和谐家庭新风尚的形成,为东莞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寻找“最美家庭” 引领文明家风
今年30岁的好军嫂曾常英,嫁给东莞边防支队军人彭书已经四年了。夫妻俩是“同年兵”,结婚时两人准备着去旅游度蜜月,丈夫彭书却因临时有任务被召回了单位。结婚四年两人在一起的时间还不到三个多月。
曾常英怀孕后,因为没有房子,只能独自住在单位宿舍自己照顾自己。2012年,孩子出生时她遇上难产,而丈夫因为单位的巡逻艇项目下水验收,仅能在医院照顾她三天。
2013年,彭书响应公安部号召,递交了援藏申请。得知丈夫即将援藏,看着怀里叫着“耙耙麻麻”的孩子,曾常英流下了眼泪。但她没有反对,作为军人的妻子,就意味着要奉献。作为一名军人,她更能理解丈夫的选择,只是她知道,更困难的三年就要开始了。丈夫援藏期间,两人打通电话都成了奢侈。执勤点信号差,两人经常没说一句完整的话就断了线,只剩下寂静的夜晚和电话的忙音陪伴着她。
同为军人的她,工作也很忙碌,但曾常英勇敢地撑起了这个家。家里没米了,她一个人扛上三楼;孩子生病了,她一个人深夜抱着孩子往医院跑;老人住院了,她忙前忙后悉心照料;单位分配了过渡房,她一个人搬材料、搞装修。夜深人静,卸下一天的疲惫后,电话那头丈夫温柔的话语就是她第二天的动力。
2014年,曾常英家庭荣获东莞市“最美家庭”荣誉称号,以表彰这个军人家庭默默奉献国防事业的感人事迹。
自去年以来,为深入挖掘东莞文明家庭典型,引领市民弘扬中华美德、涵养文明家风,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东莞市妇联创新打造寻找“最美家庭”品牌活动。
一方面,东莞市妇联利用网上网下全媒体宣传发动,大力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全市参加“晒、议、讲、展、秀”活动的家庭达7155户;另一方面,依托612个“妇女之家”广泛开展“最美家庭故事会”等特色活动,让群众唱主角,让家庭秀风采,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
通过群众广泛参与和评议,全市涌现出了相亲相爱周润春家庭、幸福和谐陈子祥家庭、婆媳典范李玉梅家庭、邻里互助张意娥家庭、爱的传承莫柏许家庭、热心公益刘智聪家庭等一大批文明家庭典范。
全市共评选表彰“最美家庭”420户,其中7户获省“最美家庭”、1户获省“十大最美家庭”称号。
创建“书香之家” 倡导学习型家庭
家住东城的邹伟、李曦夫妇,育有一个8岁的女儿,一家三口均酷爱读书,家里随处摆放着书籍、报刊、杂志等,藏书3500多册,处处散发书香。一家人逛得最多的是书店、图书馆,即使到了其他城市,逛的也不是超市,而是各式各样的书店。
2006年,妻子李曦怀孕在家,丈夫邹伟便邀请一些爱读书的青年书友在家中成立了一个读书会。“一来有朋友陪伴妻子,二来每周六一个下午的读书活动也为生活平添了许多乐趣”邹伟回忆道。女儿明静就是在这朗朗读书声中孕育并快乐成长。
2013年,李曦创办缘木斋陶瓷文化艺术公司,有近200平方米的空间。夫妻俩又萌生了新建一个更大规模读书会的念头,于是便邀集一班爱读书、喜阅读、爱思考的友人,成立了一个民间读书组织“天骄读书会”。
借助缘木斋的场地,“读书会”每周五晚上固定开展学习和探讨,有时也请专职教师来讲课,阅读书籍主要有《周易》、《大学》、《中庸》等传统文化典籍。读书活动吸引了小区众多业主加入,短短时间会员已有80多人,包括教师、医生、企业家、警察等等。
如今,邹伟、李曦的女儿小明静已经8岁了,同样非常爱读书、爱学习。他们专门给女儿买了两个大书架,让她放置更多的书籍。
每当寻觅到一本好书,他们总会多买几本与好友共同分享。邹伟说:“将读书活动从一己到一家,从一家到一众,直至推广到社会,我深深体验到读书的快乐”。
今年,经东莞市妇联推荐,热爱读书的邹伟、李曦一家获得“广东省十大优秀书香之家”荣誉称号。
为持续培育市民热爱读书、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东莞市妇联连续十年把评选推广书香家庭典型作为读书月系列活动的品牌项目,以“妇女之家”、妇女学校和妇女书屋等为主阵地,积极开展家庭读书主题活动,深入推进学习型家庭建设。
五年来,全市共评选表彰“书香之家”301户,树立了一批爱书、好学、重教的书香家庭典型。我市推荐的书香家庭连续五年获得广东省“十大优秀书香之家”称号,2户获得全国“书香之家”称号。
注重家庭教育 强化家教指导
今年16岁的小丽就读我市某初级中学三年级,由于父母离异,父亲吸毒被捕,一直与年迈的爷爷奶奶同住。在认识校外一些无心向学的社会人士后,小丽经常白天不上学、晚上不回家,甚至电话也不接。姑母张女士非常担心小丽,向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打电话求助。
接到求助后,东莞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及时派出老师跟进指导,在详细了解小丽的家庭情况后,指导老师深入分析了小丽厌学的原因,并制定了指导方案。
一是发动小丽的家人朋友尽快找到小丽,确保其人身安全,并做好安抚工作;二是联系小丽所在学校,加强对小丽的教育指导,帮助她克服家庭变故的负面影响,培养她的自主性、主体性观念;三是联系小丽的母亲,唤醒其作为母亲对女儿应尽的抚养教育义务,多关心爱护小丽,帮助她顺利度过叛逆期。
经过多方努力,小丽已经重返校园,并顺利通过初三毕业考试,现就读于某职业学校,性格也变得开朗,学习成绩稳步提高。
类似小丽这样的家庭教育指导个案并非孤例,实际上,自去年以来,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累计开展个案服务达291个。
多年以来,东莞市妇联一直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的社会功能,扎实推进家庭教育建设,结合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新模式。
通过整合部门和社会资源,打造线上线下家教平台,全市共建立家长学校1506所、市镇两级家教指导机构48个、家教讲师团31支。全面推广街头“家长课堂”做法,全市建起了39条“家庭教育一条街”。积极做好家庭教育大讲堂进社区工作,今年上半年开展大讲堂1142场,受益家长达28万人。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基础。市妇联表示,家庭文明建设是妇联工作的突出主业,将继续立足家庭主阵地,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全面深化家庭文明建设。
一是深化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继续利用好“妇女之家”、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等工作平台,常态化开展“寻找东莞最美家庭”活动,继续挖掘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等家庭典范。
二是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持续开展“书香之家”、“五好文明家庭”、“绿色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现代好邻里”等家庭文明创建活动,继续培育出一批文明家庭典型和家庭角色楷模。
三是广泛开展家庭道德宣讲活动。利用东莞女性讲堂、“妇女之家”举办各类家庭道德公益讲座,促进夫妻和美、亲子融洽、婆媳和顺、家庭和睦。大力开展“文明家风大讨论”系列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共建文明家庭。
四是强化 “妇女之家”的家庭文明建设功能。通过不断探索和尝试,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成熟的“妇女之家”品牌项目注册为社会组织,强化基层“妇女之家”在家庭文明建设方面的凝聚引领功能。
今年东莞市妇联还专门拿出20万元的经费,培育孵化一批“妇”字号社会组织,不断提升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竞争力,更好地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社会职能,更好地为家庭文明建设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来源:东莞日报)
下一篇:东莞市现代经济研究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举行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