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第二十四期女性讲坛暨“家长培训上岗”项目讲师培训班举行
东莞市第二十四期女性讲坛暨“家长培训上岗”项目讲师培训班举行
促进两性平等,共建和谐家园,需要让更多市民来认识和参与。今日(10月9日),东莞市妇联举办东莞市第二十四期女性讲坛暨“家长培训上岗”项目讲师培训班,邀请广州市委党校教授葛彬就《性别平等的理论与实践》这一话题展开深入解读,保护女童合法权益、向家庭暴力说“不”等话题得到在场不少妇女代表的认同。
东莞市妇联主席卢英出席了本次活动。卢英表示,今年距世界妇女大会首次在北京召开已有20周年,同时我国提出“男女平等”这一基本国策也有20周年。当前东莞还存在外嫁女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家庭暴力屡有发生的情况,为此,她呼吁全社会要深入培养性别平等的意识,不断促进两性和谐发展。
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
葛彬介绍,两性平等是指不论男女,不受任何成见,不受社会性别分工影响,所享有的权利、所承担的责任以及受到的机遇均应当平等。1995年9月4日,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通过《行动纲要》,要求各国妇女参政的比例要达到30%,才有平等话语权。今年9月27日,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以“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从承诺到行动”为主题共同召开全球领袖峰会,重申这一承诺,望各国采取积极行动,推动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
葛彬:社会长期存在一些“性别歧视”问题
谈起两性平等,应该提到一个重要的词汇那就是“社会性别”,人的“社会性别”是由社会、家庭、媒体等环境造成。在当下的学生教材中,大部分展示出的是男性正面、成功、光辉的主角形象,而女性形象则被弱化,沦为配角,甚至有些打造成负面的形象,给孩子造成了影响。例如,男孩调皮是正常的,女孩调皮就被说成“怎么像个男孩一样”。葛彬表示,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化,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此外,类如“质优女”被剩下都是自己的问题这类论调,这些都是社会“刻板印象”。还有诸如“从夫而居”,标志着男女之间的权力关系:男性可以继承和拥有土地和房产等资源,女性通过婚姻成为男性的附属品,从而获得必要的生活来源。这些典型的社会环境,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
推动性别平等成为社会意识的主流
葛彬表示,要深入推动性别平等成为主流化,它是一个具体战略,它在每个人出生、成长、教育、就业、婚配等过程都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推动性别平等,它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两性平等。
据悉,现在我们国家对妇女的重视程度很高,妇女地位得到大幅提升,女性的综合素质很高,妇女参政议政的热情和参与度得到不断提高,社会上性别意识正逐渐得到淡化,但是女性在很多地方仍处于弱势,“玻璃天花板”现象很严重,一种人为的、无形的因素,阻碍某些有资格人(特别是女性)职位的提升。这时,应格外强调,女性靠自身努力同样可以获取社会认可。
此外,当前社会还存在女性就业受歧视、反腐败中的“祸水论”、男女出生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等突出问题。据悉,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出生人口性别比最高、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女性受歧视问题容易转化为社会问题,还可能导致出现抛弃女婴,拐卖,婚姻挤压(男性找不到老婆)等问题。因此,推动两性平等显得更为重要,需要格外重视家庭教育和家庭建设,从家教、家风建设中提升人的综合素质。
葛彬还指出,每个人都要不断学习,增强两性平等的意识,提升性别敏感度,杜绝性别歧视。在社会关系中,每个人都担负性别平等的责任,除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外,还需要媒体、教师、家长共同来担责。(记者 钟榴青)(来源:东莞阳光网)
下一篇:粗心男子东莞打车丢箱包 出租车管理科协助找回失物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