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的新形态实现研究”通过验收
东莞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的新形态实现研究”通过验收
近日,记者从东莞图书馆获悉,该馆与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共同承担的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公共电子阅览室的新形态实现研究”通过验收,为我国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方面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0月30日,项目验收委员会来到东莞图书馆,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巡视员刘小琴担任项目验收委员会主任,国家图书馆原副馆长孙承鉴、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李广建、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长刘洪辉、湖南省图书馆长张勇、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周玉山、深圳罗湖区图书馆师丽梅6名专家组成验收小组,实地考察位于东莞图书馆二楼的新型公共电子阅览室示范点、公共数字文化体验区的建设和服务情况,认真听取东莞图书馆副馆长杜燕翔和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建军项目情况汇报,审阅项目材料,并进行现场质询。
验收过程中,专家们对项目研究成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该项目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实践过程中,抓住项目要求的关键词:科技+提升,工作思路清晰、方向正确,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准确抓住用户需求,依托技术力量在填补空白点上的探索卓有成效,创新了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模式和管理模式,解决了公共电子阅览室面临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其次,项目实现了研究目标,完善了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方式,不仅带动全国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快速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还促进了各地公共电子阅览室服务方式从单纯复制到结合本地实际的创新,研究成果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随后,专家组一致决定,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
据悉,东莞分别于2010年9月和2011年6月被文化部确定为首批“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试点区域”和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13年5月东莞图书馆与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共同承担了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公共电子阅览室的新形态实现研究”。
该项目针对我国公共电子阅览室当前面临的建设、管理、服务等问题,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在新媒体、新技术环境下,对公共电子阅览室新形态的设计理念和实现模型、创新的资源供给方式和技术、多样性的服务模式和统一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研究成果包括实体模型、技术产品、标准规范和服务案例等完整方案,解决了我国在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进程中面临的建设、管理、服务等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研究成果易用、实用、可拷贝、可复制,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记者/靳延明 通讯员/叶少青 银晶)(来源:南方日报)
下一篇:东莞车主部分省外交通违法也能在好易终端机上办理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