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总规专场座谈会 市民代表多考虑百姓衣食住行
东莞总规专场座谈会 市民代表多考虑百姓衣食住行
东莞城市总规专场座谈会第二场 市民代表希望规划多考虑百姓衣食住行
“一个城市有人气了,才有发展希望。”“以前旧城区有四大门,已经拆除了三个,现在只剩西门。希望规划局能重建另外三个门。”昨日,东莞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成果草案专场座谈会进入第二天,市民代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分别对东莞总规草案提出看法和建议。
同前一日企业代表多关注产业经济相比,市民代表更期盼留住人才,让生活在东莞的人越来越有归属感。
城市建设可做活“水文章”
在东莞一企业当董事长助理的李锋首先对城市总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一个城市有了人,才会有发展的希望。东莞目前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就是人才结构需要改变,要从“哑铃式”转变为“枣核式”。
那么如何留住人才?李锋建议,要让东莞这座城市展现出吸引人的元素。李锋认为,东莞的城市建设可以做活“水文章”,比如东江边的开发,目前就是太分散而且混乱。临海片区可以考虑用水资源开发旅游,“威远岛、狮子洋,放在那里很浪费,东莞没有标志性旅游项目。”李锋说。
市民康先生则表示,东莞在城市总规里提到每个组团都会建比较大的文化活动中心,但他认为文化活动中心更多的是服务于老人和小孩。“文化活动中心不需要高大上,一个组团才有一个的话并不方便老人和小孩,倒不如分散到各个社区。”
建议投放公共自行车
来自东莞某银行的杨鸿伟表示:“现在东莞的出城通道太少,中心区又越来越堵车。”杨鸿伟认为在公共交通节点上,倡导的慢行交通可以学学厦门规划公共自行车的投放,“在厦门,不少阿姨买菜都骑公共自行车”。
“另外还要注重学校、医院、农贸市场的建设规划。外来工子女读书一直都是很大问题,很多人的子女只能上私立学校,而东莞好一点的私立学校就那么几所。”杨鸿伟建议,东莞应在规划上加强办学起点高的公立学校的建设。
而具体到关系市民一日三餐的农贸市场,杨鸿伟也觉得在城市总规里应该有所体现。“比如南城石竹新花园、金域华府那一片,有很多个小区,但是缺少有规模的农贸市场。不少小区居民买菜,还得走很远,去到新基买。”杨鸿伟说。 希望振华路人气再旺起来
蔡友是土生土长的东莞人,现在已经退休。昨日,作为市民代表的她在会场格外引人注目,因为她的年龄最大,而且在发言的时候表示自己不会讲普通话,只能用白话。
蔡友说,她的想法代表了与她同年代的东莞人的想法。她说,以前旧城区有四大门,东、西、南、北门,现在只有西门,其他三个已经被拆。“我们这一代人对旧城区都是有感情的,对它很怀念。四个大门应该完整,所以非常希望规划部门能重建另外三个门,将来我们的子孙后代都应该知道东莞的东、南、西、北门。”
除了重建旧城区的标志性建筑,蔡友还建议政府应该通过发展商业让越来越冷清的振华路、中兴路恢复往日的人气。“振华路那里现在好冷清、好静,我们是多么希望人气可以再旺起来。”蔡友说。
“我们这一代人对旧城区都是有感情的,对它很怀念。四个大门应该完整,所以非常希望东莞能重建另外三个门……”
——市民蔡友
知多D
四座城门建于明代
记者查阅资料得知,东莞旧城区曾有四座城门,历史悠久。明代洪武十七年,为了防止倭奴海寇,保护民居,当时的东莞县修筑城墙和城楼。东莞四个城门都有名字,东门叫和阳门,南门叫崇德门,西门叫迎恩门,北门叫镇海门。
其中,以前的“东门”位于现在东门广场对出东门路与东正路交界路口;人民公园正门对出的路口就是以前的南门崇德门所在之地;西门就是现在位于西正路口的西城楼,是目前莞城标志性古建筑;北门城门位于现在北正路对出位置。
因为种种原因,东、南、北三座城门在新中国成立后相继被拆,现在只剩下西城门了。
(记者 李直建)(来源:广州日报)
下一篇:围绕“提”“免”“增”三字做文章 使莞市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