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长安小伙赵振兴:骑行是为了活着

 
  长安小伙赵振兴:骑行是为了活着
 
  1987年生出生的赵振兴完成了不少“80后”未能实现的梦想:单车骑行穿越川藏线抵达拉萨。在28天骑行期间,他克服种种困难,在享受一路美景的同时,也在自己的青春纪念册上写下了特殊的篇章。
 
  开始骑车锻炼是遵医嘱
 
  “一路上都会碰到有人问我:你为什么骑车?”赵振兴说,他会回答:为了活着。
 
  2012年患上肺结核之后,医生告诉他必须要加强锻炼,不然身体很难恢复。赵振兴不爱跑步,更懒得动,于是他买了辆车骑行,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并征服了川藏线,完成了骑行去拉萨的梦想。
 
  “实际上,去拉萨,最好的方式就是骑行,徒步太单调太漫长,会腻,坐车太没挑战性。开车的话更体会不到一路的人文风情。”赵振兴说,他很反感一路上自驾游的旅者,因为他觉得这些自驾者“既想做一把文青又懒得吃苦”,并且开车者带来许多垃圾,污染了当地的环境。
 
  实际上,在去西藏之前,赵振兴从来没有骑过长途。他说,虽然断断续续骑了2年车,但没有一次超过100公里的。一天骑50公里都累得不行,而且还是城市平整的柏油路。所以,出发前他并没有太多自信。
 
  赵振兴清楚地记得第一天骑行的情形,成都到雅安居然有将近160公里,着实把他吓到了。
 
  “有经验的人告诉我,第一天其实是最轻松的一天,当时我不信,后来才发现这是真的。”赵振兴说,因为长途骑行经验不足,他出门没带任何干粮,也不喝饮料,一天10个小时下来全靠自来水,十分疲惫。
 
  “雅安骑到天全的时候一直下中雨,我没有冲锋衣,就只能穿着雨衣爬坡,不超过1个小时,衣服就全被汗湿透了。”赵振兴回忆道,那天上午就把体力都用完了,随便吃顿饭就开始骑新沟,结果50公里全是缓坡陡坡,而且肚子饿,浑身没劲,最后20公里基本上看不到人,全在山里的烂路里骑,而且车子进沙,后拨基本变不了速,最后精疲力尽,就躺在路边的泥巴里睡了起来,他仰面朝天看着天空的蒙蒙小雨,差点就要放弃了。
 
  赵振兴说,当时就想,我为啥这么傻选择这条自虐路。后来一路有骑友路过打气,他才慢慢坚持下来。
 
  除了经验不足外,赵振兴还要面临高原的挑战,作为一个从未去过高原的人,他最终克服了高原缺氧的困难。
 
  赵振兴说,骑行川藏线,康巴是第一关,对于从没去过高原的人来说,第一座4298米的大山简直就是要命。高原缺氧这种感觉是描述不出来的,必须要亲身经历才能知道有多痛苦,心跳加快、脸浮肿、晚上失眠、白天嗜睡、四肢乏力……尤其是骑车这样的剧烈运动,没适应之前基本是骑500米就要停下来歇一会。
 
  “我还是从折多塘开始翻山,难度要小很多,海拔只是上升1000米而已,才21公里我居然骑了5个半小时。”赵振兴至今难忘当时的艰苦,在过了折多山后,登上垭口那一刻,他感觉整个天空都敞亮了。因为他记得,有经验的人都会告诉他,折多山后再没有山,之后他信心大增,折多山都过去了,还怕什么?
 
  赵振兴说,事后他想想,觉得折多山并不难,只是因为它是进入高海拔第一座山,很多人在这里放弃,也有很多人坚持下来后就一路坦途不再惧怕,这是一个坎。
 
  骑上山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在骑行中,最难忘的一段是骑业拉山怒江72拐。著名的“怒江72拐”,又称“九十九道拐”。这些拐既急又陡,大多都是U型弯。每个拐都堆集着二三十厘米厚的泥,汽车一过车轮卷起的泥土遮天盖日。一不小心,怒江就在下面等着你。令人望而生畏,堪称中国公路上的奇迹。
 
  那日,恰逢赵振兴生日,当时他特激动,想送自己一个礼物,然后就一口气骑上了业拉山。
 
  “之前骑折多山时可是骑300米就要歇几分钟的孬种,而短短10多天,在业拉山居然能不喘气一口气上山顶。”赵振兴说,最后2公里几乎是含着泪上去的,因为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做出特殊的事,觉得豪情满怀,眼泪都流出来了。
 
  他说,在72道拐也下得非常稳,因为他不想让自己的生日变成忌日,于是一路不到25码地下坡。
 
  赵振兴说,经过多日的努力后,当他最后到拉萨时远没有那么激动,倒有一点失落,因为再也没有山可爬了,突然就觉得很迷茫,“其实骑行川藏,最美的还是在路上,每个夜里都会细细回味一路上的酸甜苦辣,欢声笑语。”(记者 何明强)(来源:南方日报)
 
 
 
 
 
 
 
上一篇:镇港拟打造广深莞周末休闲目的地
下一篇:人民公园猴山环境“脏乱差”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