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岭山莞香文化产业初具规模
大岭山莞香文化产业初具规模
11月22日是中国传统小雪节气,这也是大岭山香农自古以来采香的重要日子。当天,东莞盛大的“2015年莞香采香日文化活动”在大岭山莞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园开幕。
在当天的莞香采集展示中,莞香制作技艺传承人用手慢慢将莞香树内已结香的树干锯开,然后用凿子等其它工具小心地取下莞香原材料。采用全手工制作莞香,是当地的传统做法,这种文化传承将继续做下去。
说到莞香,东莞绕不开大岭山。据《东莞县志》记载:“莞香,先辨土宜,土宜正者。白石岭、鸡翅岭、百花洞、牛眠石诸处不失为正”。《东莞县志》中所述的四个地方大部分在大岭山。据悉,这四个地方自唐代起就成为历代皇宫沉香贡品原产地。也就是说,大岭山镇历来是莞香的主要产地。
如今,大岭山的莞香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莞香文化产业标杆的态势渐显,莞香制作技艺也在大岭山发扬光大。
A.现状
莞香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
大岭山人的莞香情怀并没有在历史的洪流中老去。如今,经过大岭山镇委、镇政府扶持和推动,该镇的莞香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
2003年,位于大岭山公园内50株莞香树作为种群之一被纳入东莞市第一批古树名木的保护名录;2005年,在开展植树造林和打造生态绿城的进程中,在大岭山森林公园内开辟了莞香种植基地,占地200亩,种植莞香树3000多株;2006年起规划建设鸡翅岭村的莞香种植基地。
目前,大岭山境内的盆景场、园艺场和部分村落种植有莞香树,种植面积达800亩,拥有大小规模的莞香种植基地数十个,培育莞香苗几十万株。
注册在大岭山大环村的尚正堂莞香发展有限公司早年在莞香历史四大著名产地之一的百花洞村设立莞香种植园,占地面积200多亩,有莞香母树300多棵,达到结香树龄的莞香树3000多棵。公司始终坚持莞香天然结香的传统性、原真性、完整性,一直沿用始于宋代的莞香结香及制作的技艺,年产莞香1000多斤,其中高品质莞香30多公斤,年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
这座莞香种植园于2012年申报为广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同时也是唯一获得国家认证的有机莞香生产基地,成为大岭山镇莞香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
昔日莞香的辉煌,让大岭山人如今的寻梦之路走得更加有信心。对于未来的展望,大岭山将利用该镇是莞香原产地的区域优势,大力扶持莞香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是将建设莞香生态种植产业,加大莞香产业的发展,在大岭山选定优质环境的区域作为莞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园,使莞香回到最适合它生长的家园。
具体做法,大岭山将完善莞香文化产业结构,形成一条以莞香种植为基础,集研发、加工、销售、养生、文化、创意、教育、科普功能业态于一体的完整莞香文化产业链,重点建设万亩莞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园。
该镇和东莞尚正堂莞香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建设莞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园,前期计划总面积3000亩,后期将继续协调土地,打造规模庞大的莞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园。保护园以莞香文化贯穿“莞香生态园种植、莞香生态观光旅游、莞香精品展览、莞香文化博物馆、香道文化休闲、莞香养生、莞香原材料及工艺品贸易、收藏”为一体,以“莞香科学研究,莞香文化挖掘、整理、宣传,莞香生态园种植作为莞香资源根本保障”的莞香文化产业园。
B.传承
莞香制作技艺在大岭山发扬光大
莞香制作技艺是大岭山镇香农世代相传的沉香生产制作的传统技艺。目前,大岭山拥有莞香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一名,市级传承人两名。如今,大岭山莞香制作技艺也已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莞香制作技艺与其他传统技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从原态香材的培植获取直至加工取精,是个完整的过程,工序多达30余道,跨度十余年甚至几十年。至清雍正年间,莞香树已所剩无几,制作技艺濒临绝迹。大岭山的香农根据前人文献及家传口述,恢复发展了莞香制作技艺,并以家传方式传承至今。
据悉,大岭山十分重视莞香制作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主动做好莞香的保护和发展。近年来,该镇做好相关资料的调查、整理及归档,对莞香制作技艺进行记录、疏理和规范,先后将莞香制作技艺申报为市级、省级非遗保护名录。自2012年起,该镇组织参加第四届成都国际非遗节、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活动,为莞香制作技艺项目的保护、研究、推广做大量工作。
2013年,由省文化厅主办的广东省2013年文化遗产日系列在省博物馆举行,大岭山的省级非遗项目莞香制作技艺参加此次展览,落户该镇的莞香生产基地受到表彰,成为大岭山的首个非遗保护示范基地。
2014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评审委员会根据项目价值进行评审和科学认定,提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298项,其中新入选151项,扩展项147项。东莞入选两个项目,包括莞香制作技艺和寮步香市。
2015年8月,莞香成为东莞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15年11月,“莞香”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生态原产地保护专家组评审,成为东莞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2015年11月,东莞市政府正式发布《莞香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标志着东莞市政府正式确立了建设“东方香都”、打造千亿莞香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
莞香制作技艺简介
莞香制作技艺是大岭山香农世代相传的沉香生产制作的传统技艺。
莞香的名目有黄熟、生结沉、四六沉、油速等15种。莞香制作技艺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工序多达30余道,跨度十余年甚至几十年。
莞香的培育要经过人工作用于特定香树,根据所需名目不同,采用不同技法,最后依节气择时而采,黄奇楠、生结、马尾渗等香品应运而生。
采下的香材,要经历理香、拣香、窨香、合香等工序。理香,即使用传统工具去木留香,为保证品质,依不同纹理与木质,选用工具有所不同,使用的力道也各异。拣香,即将理出的材料,以古法名目按形、质、色、味、蕴的不同进行分类,由于不同名目的价值悬殊,而古法只是品鉴方式的参考,拣香尤其考验莞香人的经验和阅历。合香,即按古方用各种不同名目的莞香进行配伍,使香气更加丰富有层次感。窨香,是对莞香进行“熟化”的过程,要褪除木本杂味,令香气圆润、醇厚,亦可以运用秘传技艺把握香品的醇厚度与穿透力。窨香完成后,所得之香可直接用于熏香,研磨来的香粉可用于篆香,也可依古法制作成线香、塔香、盘香等。(来源:南方日报)
下一篇:2016加博会50%专业展展位已预订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