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2015东莞+you年终盘点——卫生篇

  2015东莞+you年终盘点——卫生篇
 
  看病难、看病贵是困扰百姓的大问题,是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和无法满足需求的医疗资源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回望这一年,东莞在卫生计生方面做了极大的努力,从1月1日起,全市40家公立医院就全部实施药品零差价销售;10月15日起,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医疗责任险起步,药费降了,医患关系更趋向和谐。
 
  更多的医院紧跟“互联网+”的脚步,市妇幼保健院、市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等开始推行微信挂号和支付,排队时间大大缩短。
 
  这一切的变化都是那么明显,那么令人喜悦,让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人物故事
 
  手机挂号付费 药费还有节省
 
  昨天上午10时,刘先生按时赶到东莞市人民医院内科,他在前一个晚上已在微信上预约挂号了,他拿着手机就可以直接找医生看病。
 
  从医生的诊室出来,他在手机上付了费,然后去药房拿药,中间几乎没有耽搁。手机的付费单还告诉他,医院实行药品零差价,已经为他省了药费10.68元。
 
  尽管医院大堂内人头攒动,看着就让人心急,但刘先生这一路看病下来非常顺利,看着排队的人,他甚至有一种百米赛跑提前冲线“胜利”的感觉。
 
  5月26日起,东莞市人民医院微信平台“预约挂号支付”功能开始运行。更早之前,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患者移动服务与支付平台”也成功上线,并接入微信服务号,患者可以通过手机微信支付挂号费、诊疗费和药费等费用。南城的林女士好几次带儿子到市妇幼保健院就诊,都是微信挂号、微信支付。“预约儿科主任,挂号、开药、结账,整个过程全部是在手机上完成的,去药房取药后就直接离开,很方便。”林女士说。
 
  在东莞,如今这样的便捷每天都有无数人在享受着。“互联网+”已经来到了医院,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东莞市人民医院、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东莞市儿童医院……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实行微信挂号、微信支付。
 
  市卫生计生局也注意到这个现象,网络预约挂号平台上有了越来越多的资源。“通过微信挂号、微信支付,看病能省去一个多小时的排队时间。”东莞市人民医院的负责人说。
 
  在这背后,市政府督查室的数据表明,今年前三季度,东莞公立医院药品费用下降了3.62亿元,实际为群众减轻医药费用负担近5300万元。
 
  全市所有公立医院药品零差价销售
 
  此前,以药养医是医院“生存之道”,国家政策也允许公立医院在药品定价时,在进货价的基础上增加15%。
 
  时间进入到2013年9月,东莞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选择5家公立医院试点实施取消药品加成政策,试点时间从当年10月1日起,到2014年年底结束。
 
  试点期间,5家公立医院实施药品零差价销售。市卫计部门的数据显示,这一举措为群众减轻负担超过4000万元,门诊平均每诊疗人次费用比同期下降5.99元,平均每诊疗人次药品让利10.22元。
 
  试点到期后,“红利”扩大——今年起,东莞将“医药分开”从之前的5家试点医院扩大至全市所有公立医院,所有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全面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市政府督查室12月中旬通报,前三季度公立医院药品费用下降3.62亿元,实际为群众减轻医药费用负担近5300万元。“药价便宜一点,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实惠。”在市人民医院一楼大厅领药窗口,市民潘女士说。
 
  医责险起步 患者得到更好保障
 
  在很多医学专家的眼里,很多疾病还是未知的,医生能做的事情有限;而在家属和患者心中,医生似乎就该是神仙,应该药到病除。很多医患纠纷的发生常常就是基于这样的“想法不对称”。卫生计生部门此前有数据显示,为“摆平”医闹,各医院一年花费超过1000万元。
 
  今年6月,《东莞市公立医院医疗责任保险实施方案》最终形成,通过公开招标,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分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等7家保险机构联合体承担东莞全市40家公立医院医责险工作。
 
  10月15日开始,全市所有公立医院的医疗责任险生效。11月初,东莞市人民医院发生一起医疗纠纷,在医调委和医责险的作用下,两周内解决了此事,患者家属得到了5万元的赔偿。
 
  据介绍,若每家医院都按照赔偿限额中等标准来投保,那么东莞40家医院一年医责险的保费大约为1500万~1900万元。“医院如此巨额付出,只是希望患者有更好的保障。”一名院长说。
 
  时间线
 
  2015年“两会”:“东莞在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实施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实行全部药品零差价销售”被列入“市政府十件实事”。
 
  2015年6月:《东莞市公立医院医疗责任保险实施方案》形成并报市卫计局办公会议研究通过。
 
  2015年8月14日:医责险公开招标采购,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分公司等7家保险机构组成联合体中标。
 
  2015年9月19日:医责险签约,市妇幼保健院等6家医院与保险机构现场签约,其余医院则被要求在10月14日前与中标保险机构完成保险合同条款的协商,并完成合同签署。
 
  2015年10月15日:全市40家公立医院医责险生效。
 
  2015年11月:首单医责险赔付,患者获赔5万元。
 
  2015年12月:市政府督查室通报,前三季度东莞公立医院药品费用下降3.62亿元,实际为群众减轻医药费用负担近5300万元。(记者 汪万里 )(来源:广州日报)
 
上一篇:寮步镇商业发展将开创新局面
下一篇:东莞全市今年发生涉及学生的溺水事故17起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