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C级”食堂 还将视频实时监控
近日,家长发现东莞南开实验学校使用可疑的发霉大米、问题油,此事经过网络曝光后,一度引发了家长对于学校食堂的担忧。昨日,东莞市食药局在媒体见面会上透露,抽检南开实验学校可疑食品后,没有发现不合格产品,但是,学校存在食堂管理上的漏洞。食药局通报,今年东莞中小学校已投入7000多万元,基本消灭“C级”食堂。
南开实验学校食堂
存在管理漏洞
12月17日,南开实验学校召开初中部校运会,几名家长在学校食堂无意间发现发霉的大米、发黑的土豆,还有分层凝固的食用油,遂通过朋友圈发出图片,引起众多家长担心。12月18日早上,有家长再次进入学校食堂现场调查,居然发现产自安徽、生产日期为12月18日的大米和有漂浮物的食用油。
对于备受关注的南开实验学校事件,昨日,东莞市食药局副局长梁少华介绍,从目前抽检结果来看,食品均符合标准,并未发现不合格食品。
家长疑虑,为什么12月18日当天生产的大米能从安徽到东莞?梁少华解释,根据调查结果,17日被家长发现发霉大米后,学校食堂马上换了大米供应商,改为使用安徽省兴元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仙桃王香米,这种大米是安徽的公司委托东莞一家公司紧急生产的,12月17日晚上到18日凌晨临时生产了100包,然后18日便供应到南开实验学校。
“这批大米检验是合格的,但是,包装上并没有写出委托生产企业的名字、地址等信息,这个是违规的。”梁少华还透露,调查时,还在学校食堂仓库发现了一些过期的馒头发酵辅料,“不过,现场核查过,食堂并未使用这些过期产品,但这些原料没有及时销毁,因此也存在管理上的漏洞。”
中小学投入7000余万
消灭C级食堂
根据市食药局统计,东莞现有中小学校食堂434家,中小学校食堂就餐人数已达20万余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一直是家长关注的焦点,今年,“对现有80%以上的食品安全量化C级中小学校食堂进行改造升级”被列入了东莞市政府十件实事。
昨日,东莞市食药局通报,在今年开展“灭C”工作前,仍有138家量化为C级的“硬骨头”,经过近一年的升级改造,全市已评定符合量化提级中小学校食堂130家(其中公办学校19所,民办学校111所),剩下8所学校也将在这周验收,有望100%实现量化提级B级及以上。
“南开实验学校也在此次C级食堂改造升级之列。”梁少华表示,今年大部分参与量化提级的学校都对食堂加工场所和就餐场所进行了改造、升级,排除了食品交叉污染的隐患,极大改善和优化了食品加工场所的环境。
据统计,仅2015年,全市中小学校就投入资金约7090万元用于量化提级硬件改造和软件提升,许多学校食堂对老旧进行重新改建或全面翻新,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臭、脏、乱、挤的面貌。
快检发现甲醛泡牛百叶
3人被逮捕
自2014年1月1日,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监管统一划拨东莞市食药局后,该局承载的食品安全监管任务繁重,目前,东莞食品(含保健食品)持证企业已近10万家。“职能调整后,我们的监管资源与庞大监管对象存在较大矛盾,这是目前最大的困境。”市食药局副局长梁少华列举了一组数据,从食药监管人员配比来看,全国平均是2/10000,广东为1.1/10000,“而东莞仅为0 .47/10000,监管资源缺口巨大。”
梁少华介绍,目前,东莞全市33个镇(街、园区)的食品快检室现场验收工作已基本完成,正进行后期的综合评价工作,累计投入建设费用834.57万元。各镇街食品快检室已经完成了食品快检1407批次,通过快检发现违法线索16条,由此查出案件12宗。
“这些案件包括了罂粟壳、甲醛、硼砂等非法添加,共逮捕了9人,部分案件已经进入了起诉阶段。”梁少华介绍,如今年8月份在莞城某市场发现档主用甲醛泡制牛百叶,监管人员通过快检发现问题,随后进行定量检测,现已经移交公安部门,逮捕3人;此外,近期在城区某个生产牛肉丸的小作坊中快检发现了非法添加硼砂,也已逮捕1人,目前正在提起公诉。
快检发现违法线索16条
目前,东莞共有食品(含保健食品)持证企业近10万家,监管任务非常繁重。但在日常经营中,一些商家为了牟利铤而走险。使用食品快检手段,能提升食品质量实时监测水平,及早控制不合格产品。
12月初,东莞食药监部门对18家卤水进行随机抽查,其中,两家隆江猪脚饭店主因添加罂粟壳被刑事拘留。在29日的采访中,食药监局负责人介绍,罂粟壳的查出与使用快检技术有关。
目前,东莞全市33个镇(街、园区)的食品快检室现场验收工作已基本完成,正进行后期的综合评价阶段,累计投入建设费用834.57万元。从反馈情况来看,各镇(街、园区)超额完成了“在全市80%以上镇街和园区配备食品快检室”的目标。各镇街食品快检室运作情况良好,已经完成了食品快检1407批次,通过快检发现违法线索16条,由此查出案件12宗。
“这些案件包括了罂粟壳、甲醛、硼砂等非法添加,共逮捕了9人,部分案件已经进入了起诉阶段。”东莞市食药监局副局长梁少华介绍,如今年8月份在莞城某市场发现档主用甲醛泡制牛柏叶,监管人员通过快检发现了问题,随后进行定量检测,已经移交公安部门,逮捕3人;此外,近期在城区某个生产牛肉丸的小作坊中快检发现了硼砂,也已逮捕1人,目前正在提起公诉。
“但是,目前我们的监管资源与庞大监管对象存在较大矛盾。”梁少华坦言,监管资源严重不足是职能承接以来最大的困境,他列举了一组数据,从食药监管人员配比来看,全国平均是2/10000,广东为1.1/10000,而东莞仅为0.47/10000,“我们有的分局只有4个编制,最多的也就8—9个人员,与监管对象相比,监管人员存在较大缺口。”
隐忧
职能调整后,我们的监管资源与庞大监管对象存在较大矛盾,这是目前最大的困境。从食药监管人员配比来看,全国平均是2/10000,广东为1.1/10000,而东莞仅为0.47/10000,监管资源缺口巨大。
——— 市食药局副局长梁少华
南开实验学校食堂为何有当天生产的外地米?
食药监局:临时加工包装不规范
对于近日广受关注的南开实验学校食堂事件,梁少华透露,从目前抽检结果来看,食品均符合安全标准,并未发现不合格食品。食药监局将在近期再次进行情况通报。
为什么12月18日当天生产的大米能从安徽运到东莞呢?梁少华解释,根据调查结果,17日被家长发现发霉大米后,学校食堂马上换了大米供应商,没有再用深圳市金胜晖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穗典茉莉香米,改为使用安徽省兴元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仙桃王香米,这批米是安徽的公司委托东莞一家公司生产包装,12月17日晚上到18日凌晨临时生产了100包这种大米供应到南开实验学校。
“这批大米检验是合格的,问题是临时加工,包装上并没有写出委托生产企业的名字、地址等信息,目前也正在调查这个问题。”对此,安徽省兴元米业有限公司将会接受行政处罚。梁少华还透露,在学校食堂仓库发现了一些过期的佐料,经过核查,这是以前食堂做馒头包子使用的原料,后来转为从外面采购馒头包子,没有再使用。但没有及时处理,依然放置在仓库里,因此依然存在管理不当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南开实验学校的食堂也在今年从C级升格为B级的138家学校食堂之列。为此,学校投入了300多万元进行升级改造,并在10月份进行了验收。食药监局介绍说,学校硬件符合规定,管理也得到了提升,目前学校想继续升级为A级,“此次事件不是坏事,对学校、学生来说都能促进食堂品质的提高”。
“学校对食堂不能做‘甩手掌柜’。”梁少华说,一些小规模的民校食堂为了赚取利润,只求“省”,或是外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不够,学校食堂安全问题一般都是投入不足、管理没有直接到位等原因。(来源:东莞阳光网综合)
下一篇:团伙撬车百辆终落网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