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东莞市2015年度工作总结大会表彰优秀镇街

  东莞市2015年度工作总结大会表彰优秀镇街
 
  1月8日,东莞市2015年度工作总结大会表彰了12个镇街领导班子年度工作优秀镇街、11个年度工作良好镇街,以及综合排名进步前三名镇街、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工作落实前三名镇街、全市58项“单打冠军”。
 
  凤岗、清溪、长安名列优秀镇街前三甲,凤岗镇连续两年位居优秀镇街之首。同样位居优秀之列的麻涌镇,连续三年夺得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工作落实的第一名。值得一提的是,茶山镇成为“新兵”,跻身年度优秀行列,与清溪镇分别列综合排名进步的第二名和第一名。
 
  以凤岗、清溪为代表的东南组团,被市里定位为对接深圳现代产业发展集聚区,目前承接深圳创新驱动、产业转型的溢出效应已初见成效。
 
  麻涌作为西北组团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的核心,以环境再造为抓手,成为绿色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典型。
 
  被纳入市中心组团的茶山镇利用区位优势带来的质变,确定了东莞新门户的城市定位,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不断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步飞跃。
 
  传统强镇长安也通过大项目招商、产业升级等方式,实现了创新驱动的华丽转身,增长势头得以延续。
 
  凤岗 打造深圳优质企业转移区
 
  2013年6月,凤岗镇凤德岭村传来利好消息,原东莞超艺家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艺公司)欠下村里近400万元的管理费终于可以补上了,原因是中国证券期货业南方信息技术中心项目(以下简称“深证通”项目)正式落户凤岗,该项目是深交所委托深证通在凤岗筹建的项目。不仅如此,深证通一并交了凤德岭村今后40年的管理费。
 
  这一项目落户凤岗的背后,是凤岗镇委书记朱国和亲自与出让方谈判,最终,超艺公司同意以1.65亿元的价格被政府收购,尔后政府把这样的价格交给了深证通。
 
  在三重项目的招商与建设过程中,凤岗紧紧咬住深圳的优质企业不放松,以承接深圳优质企业落户、对接深圳产业转型溢出效应初见成效,而获评“2015年度综合排名进步前三名镇街”,这荣誉对凤岗镇来说,算是实质名归。
 
  地处东莞东南部的凤岗,以楔形地状插入深圳,成为东莞承接深圳外溢产业的最前沿地带。在城市定位中,凤岗也紧紧抓信这一地缘优势。朱国和说,“深圳后花园”不是凤岗的未来,凤岗要打造深圳优质企业转移区。
 
  2015年,凤岗努力招引了中集集团、深交所南方信息技术中心、华润万家、力辉马达、天安数码城等深圳项目转移凤岗。数据显示,2015年凤岗预计全镇GDP总量突破200亿元大关,税收突破40亿元。8个市重大建设项目全数动工,涉及总投资额200多亿元,建成投产后预计年总产值400多亿元,年纳税总额30多亿元。重大项目建设上,确保达到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新开工项目开工率两个100%目标。
 
  创新发展需要土地载体做保障,为此,凤岗在盘活土地资源方面做到“抓早、抓实、抓效益”。“抢饮头啖汤”,充分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大力强化对土地和厂房资源的整合利用。该镇建立全镇土地和厂房资源信息库,密切掌握困难企业占用或闲置土地厂房资源状况,制定资源整合任务目标,理顺利益关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凤岗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对接、镇村配合,利益共享”的策略,规定对投资规模大、用地需求多、产业带动强的重大项目,必须由镇政府统筹招商。
 
  在近几年中,凤岗总共21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和厂房资源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通过盘活土地和厂房资源引进9家深圳优质企业,如都市丽人、米亚科技、中集集团、华润万家、天安数码城等。目前,这些新引进的企业,占全镇新增税收的65%以上。
 
  清溪 坚持“科技傍大款”
 
  开年第一周,清溪镇经贸办副主任、科创中心主任湛志勇已经去了天元印刷厂好几次,正为这家企业研发大厦的报批等手续进行跟踪服务与协调。
 
  作为国内印刷业龙头企业,天元印刷在落户清溪后不到三年内,已成为了该镇民营企业纳税第二名的企业。天元董事长周孝伟在谈到清溪镇为推动企业创新所做的工作时,用了“贴身服力、谋定而后动、扎实有效”三个词来形容。
 
  一直以来,清溪镇坚持“科技傍大款”,深化与清华、北大、英国爱丁堡大学、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建设产学研合作基地。清溪镇政府通过高层互访、科技行等活动,充分利用高等院校优质的科技创新资源,培育产业孵化器,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吸引优质企业和优秀人才进入。通过建设科技、人才、产业培育三位一体的合作平台,把清溪打造成为科技创新和高新产业的孵化基地。
 
  2015年,清溪镇预计全年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而这其中,产学研项目已落实资金30亿元,实现经济效益约50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9%。清溪镇还获得“2015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称号。
 
  在拿到了“2015年度综合排名进步前三名”荣誉后,清溪镇委书记黄宇富向《南方日报》表示,与第一梯队比,清溪要进入“300亿俱乐部”尚需一段时日,清溪三大产业中工业比重约占六成,必须想办法推动“三重”建设项目落地投产。
 
  2015年前后,清溪先后引进投资超亿元项目21个,其中9个被列入市重大项目。这9个项目当中,清溪奋达科技智慧产业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10亿元,这成为了清溪近年来投资额最大的项目。该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400亿元、年税收约9.6亿元。
 
  为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清溪还精心挑选了20多名优秀中层干部,成立了重大招商项目落户投产促进工作领导小组,并出台了工作方案,建立招商项目专人跟踪协调、各部门分段包干、专员督导检查的机制,确保项目落地投产全过程有人管、有人问、有人帮。
 
  黄宇富表示,清溪将大力实施“一三五”工程,努力把上述9大项目培育出一个产值超300亿元项目、三个产值超100亿元项目、五个产值超30亿元项目。他表示,力争用三年时间再造一个“清溪”,实现全镇工业总产值从500亿元向1000亿元的跨越。届时,清溪也将进入GDP“300亿俱乐部”行列。
 
  麻涌 绿色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当下虽已入冬,马滘河到华阳湖的水道边仍旧盛开着樱花、桃花、翠芦莉等水生花卉。游人们乘着花船悠悠前行,穿行花海,享受着冬日里难得的繁花美态和水乡风情。近日,东莞麻涌镇创建广东麻涌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在国家林业局专家评审中一致通过。
 
  难以想象的是,2013年7月以前,华阳湖湿地公园一带遍布化工、电镀、造纸、洗水漂染等传统工业,鸡棚、鸭寮错落其中,河水发黑发臭,被人们称为“龙须沟”。
 
  “污水的违法排放,导致一些周围居民为了避免污水接近而将部分河涌堵死。河涌淤塞后垃圾不断堆积,导致水环境进入恶性循环的状态。”麻涌镇副镇长陈文龙回忆说,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麻涌通过开展河道的改造、清淤、绿化等整治工程,共拆除16.5万平方米的违法搭建物和禽畜养殖场,清淤165万立方米,使水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恢复。
 
  华阳湖湿地公园内河涌水质从劣五类迅速恢复到四类。华阳湖水变清后,绝迹多时的弹丁、蟛蜞、田螺、河虾等对水质要求较高的水生物又回到了麻涌,并吸引了白鹭、夜游鹤、野鸭等一大批水鸟重归这片湿地。
 
  伴随着麻涌环境的提升,麻涌的招商引资也越来越容易,出现了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相互拉动的良性循环。珠三角汽车博览中心、宏远汽车项目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麻涌。2015年11月15日,麻涌镇人民政府与云南省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云南城投集团将以华阳湖湿地公园为依托,以岭南水乡风情为主题,打造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参与体验、科普认知和城市生态功能保障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水乡湿地旅游区。
 
  电子商务等富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也乐于到麻涌安家。近年来,麻涌吸引了阿里巴巴菜鸟物流、京东等15个总投资208亿元的电商项目落户。麻涌镇委委员郭佳荣说,主动向麻涌抛出绣球的世界五百强企业非常多,但是因为土地有限,麻涌不得不优中选优。
 
  一组经济数据可以描述出麻涌在最近一年来的新势头:2015年1至11月合同利用外资40347万美元,总量排名第一;实际利用外资33464万美元,总量排名第二;共引进内资项目14个,协议内资总额57.6亿元,较2010年增长350%。
 
  环境改善带来的旅游业发展也逐渐对麻涌经济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贡献。根据统计,华阳湖湿地旅游区已成为东莞旅游新热点,吸引了大量珠三角地区游客,景点开放以来已接待游客200万人次。
 
  下一步,麻涌还借此发力,以华阳湖湿地公园为核心,全面整合农耕、龙舟、人文、环境资源,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举办水乡旅游美食节、曲艺专场等节庆活动,推介旅游项目,开发旅游产品,打造旅游线路。
 
  长安 传统强镇主动创新谋转型
 
  在长安镇劲胜精密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条自动流水线上,一台台机器日夜不停地输送、装配着三星、华为、步步高等手机集成线路板。生产线等于10个工人日夜不停工作,是人工产能的3倍,投资成本只有60万至100万元。
 
  “机器换人”的红利,让劲胜精密加大了技改的投入。这家以手机精密组件为核心业务的传统制造企业,过去一年启动了大规模的“机器换人”工程,通过产学研合作和自主团队介入“机器换人”研发制造领域,逐步实现由传统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服务商转变,已被国家工信部授予国家移动终端配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劲胜精密是创新驱动丰硕成果的一个样本,除此之外,步步高、祥鑫等名企的表现也尤为突出。在长安镇已申报的80个“机器换人”项目中,单笔投入最大的项目来自步步高集团,其投资项目达到1.7亿元。
 
  去年长安镇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家,总数达到49家,居全市镇街第二位。特别是在“机器换人”等方面,创新驱动的效果可圈可点。
 
  长安镇经信局副局长蔡周海说,“机器换人”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经过一年来的大力推进,“机器换人”已成为长安镇企业的自觉行动。目前,长安镇企业实施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的项目占全部备案项目数量80%以上,大部分企业均表示在五年内有意向投入资金开展“机器换人”等技术改造。
 
  为了进一步凸显长安的创新氛围,该镇已决定将占地1267亩的科技商务区着力打造为珠三角湾区的“科技高地”、“商务平台”和“创新中心”。目前,科技商务区正抓紧搞好方案设计,以及前期规划和征地拆迁准备等;投资7.5亿元的步步高研发中心已经进驻,预计今年年底竣工。
 
  “经过多年的积淀和发展,长安镇打下了雄厚的产业基础,产业链完善,目前拥有各类规上企业2700多家,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重镇和中国机械五金模具名镇。”相关人士分析指出,长安镇再次入选“优秀”是鼓励更是鞭策,接下来,长安镇还会朝着“现代制造名城”和“湾区创新都市”的目标迈进。
 
  茶山 区位质变造就“飞跃进步”
 
  在此次榜单中,茶山镇能够强势入围,其区位优势的质变可谓功不可没。
 
  以往,茶山镇仅是东莞埔田片的一个普通镇,但随着东莞火车站建成通车,轻轨2号线即将开通,其区位优势不断提升。尤其是在2015年,茶山镇被纳入市中心组团,东莞火车站区域更被纳入东莞市特别政策区,该镇区位优势越发明显,并由此确定了东莞新门户的城市定位。
 
  在如此机遇下,2015年,茶山拍卖了6宗土地,其中保利集团购地2宗,万润实业以溢价率48%购地1宗,都是靠近东莞火车站的地块,可见茶山镇城市环境、投资环境越来越得到外界认可。
 
  在这些利好下,该镇积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不断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中国食品名镇、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名镇,茶山全年组织企业参加全国糖酒会、广交会、加博会等各类展会8场。
 
  此外,茶山镇还全力实施科技强镇战略,每年安排1300万元支持企业创新,依托生产力促进中心和行业协会,积极推动企业与华南理工大学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并成功通过“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示范镇”考核验收,成为全市仅有的3个试点镇之一。
 
  依托区位优势,该镇积极鼓励大型骨干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加快发展,新增新比克斯、悠派科技、富本电梯等上市企业3家,获证券公司推荐挂牌企业4家,并建成了全市首家双向交易的跨境电商O2O展销馆。
 
  去年,茶山镇更以项目攻坚为抓手,赴台湾、深圳、上海等地开展招商推介,全年共引进粤港现代建筑产业园等内资项目94宗,协议投资总额22.3亿元,同比增长7%;全镇合同利用外资9753万美元,同比增长33%。
 
  此外,茶山还积极实施文化名镇战略,推动南社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一年内获央视4次聚焦。同时,茶山还被命名为2015—2017年度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有力助推东莞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从街镇成绩单看新常态下的东莞
 
  1月8日,东莞市召开全市2015年度工作总结大会,同时公布的还有2015年各镇街领导班子年度工作的考核结果排名。对于广大镇街领导干部而言,2015年是一个不断适应新常态、不断完成自我更新、自我超越的一年。
 
  以人口红利为代表的传统发展动力要素在新一轮全球分工驱动下加速瓦解消失,地方却仍未完全摆脱对旧有发展方式的依赖。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精彩而生动的缩影,东莞对外开放早、改革起步早、经济发展快,与此相应的是,各镇街碰到的各种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也明显早于国内其他地方,经济新常态的系列特征在东莞表现得更为深刻、更为明显。
 
  经济增速、市场格局、区域协调、产业形态、发展路径、改革红利、人力资源、竞争优势……经济新常态的系列特征及趋势该如何布局,实施过程该如何把握,均没有前人的经验总结可供参考借鉴,需要来自基层一点一滴的探索与实践。
 
  翻看2015年度东莞全市各镇街交出的成绩单,无论是2014年度排名第一的凤岗镇再度拔得头筹,还是个别以往相对欠发达的镇街晋升优秀队列让人眼前一亮,抑或一些位居全国百强镇前列的明星镇街的失意,在经济社会发展已然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镇街年度考核优秀排名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或多或少折射出一个全新的东莞正在不可抗拒地走来。
 
  对于大多数旁观者而言,最为直观的体验来自重大项目的遍地开花。
 
  在凤岗,紧紧抓住临深片区所带来的发展红利外溢带动,总投资额达200多亿元的8个市重大项目在2015年11月全部动工或者投产,再造一个新凤岗的愿望呼之欲出。
 
  在茶山,这个在强镇如林的东莞长期扮演跟随者角色的偏隅小镇,在2015年也拿下了全市容积率第一高的工业项目、第一批产业转型升级基地、第一批项目投资审批改革试点,在土地集约高效利用上率先迈出了一步,总额达80亿元的重大项目,自茶山建镇以来也是前所未有。
 
  在麻涌,昔日无序发展、污水横流的华阳湖畔转变成为广东十大最美湿地公园,环境的改善犹如一块强大的磁铁,吸引一批又一批优质项目主动前来寻求落地。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加工贸易加速转移,很多镇街干部发现,原来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新常态下明显减弱,基层政府不能再像原来那样只关注GDP、全力抓大项目、靠招商促发展。优秀的镇街吸引代表产业未来的优质重大项目“趋之若鹜”,靠的不再是廉价的土地成本、人力资源和任意的污染排放,取而代之的是完善的产业链配套、深化改革的高效服务、优美的宜居环境、均等化公共服务等。
 
  对于那些原地踏步甚至走在倒退路上的失落镇街而言,他们共同的症结在于仍没有完全从旧有发展方式的思维定势中走出来。
 
  对于在新常态下如何创新工作,一些基层干部普遍感到缺少抓手和思路,不同程度存在不会干、不懂干、不愿干的思想观念,“等靠要”思想缠身,一些领导干部久而久之就不敢抓、不敢管,一年到头尸位素餐、碌碌无为。
 
  2016年已经翻开全新的一页,各镇街已然身处全球竞争的大格局当中。与30多年前不同的是,它们没有过多政策的优势和壁垒保护,唯有尽快适应新常态,盘活现有资源,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才能实现发展动力的“无缝转换”。(来源:东莞阳光网综合)
 
上一篇:被低估的东莞经济
下一篇:未来技术服务和金融服务将最具成长前景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