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厚街镇“双到”扶贫工作连续三年全部获评优秀

  厚街镇“双到”扶贫工作连续三年全部获评优秀
 
  昔日的烂泥路如今宽阔平整、曾经的危房户住上小洋楼、村民抱团种植实现脱贫致富……在厚街扶贫开发“双到”对口帮扶翁源“两镇四村”(坝仔镇、龙仙镇,三坑村、丰山村、马墩村、石背村)的三年里,一项项改善民生的工程顺利投用,一件件促进经济发展的项目成效显著。
 
  自全省新一轮扶贫开发启动以来,厚街镇高度重视,始终坚持用“真心实意、真抓实干”做好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动员镇内全社会力量参与,强调因地制宜,“造血”式精准帮扶,改善了当地民生和环境,发展贫困村特色经济,创新思路方法推动了被帮扶村和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2013年、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三年,厚街镇的“双到”扶贫工作全部获评优秀。
 
  摸“家底”
 
  厚街镇领导7次率队走访“亲家”
 
  厚街与翁源结成“亲家”是从2013年开始的。这一年,广东省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在韶关召开的东莞市扶贫工作对接会上,厚街镇被指定对口帮扶翁源“两镇四村”。
 
  要做好扶贫工作,首先得摸清贫困“家底”,做到扶持对象精准。厚街镇委书记、镇长、分管委员先后7次率队到扶贫村调研,驻村工作组多次深入村户摸底调查,与当地镇村干部共同研究,科学制定了村、户三年帮扶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完成了“四村”及448户帮扶户的建档立卡等基础性工作。经过深入研究、两地协商,明确了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重点是依托翁源农业、旅游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多元创收带动村、户发展的帮扶思路。
 
  出真招 
 
  突出产业帮扶造血功能
 
  翁源龙仙镇石背村农民李根生是该村的玉米种植大户,夫妻二人种植玉米已达到100多亩,年人均收入已超过4万元。李根生的致富路得益于“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帮扶战略。
 
  在全省新一轮“双到”扶贫中,驻村工作组大力打造产业帮扶模式,实施到户帮扶项目5375项,支持资金450万元,确保贫困户实现产业致富。驻村工作组注重结合当地村的优势产业,投入资金,协助四村开办农村专业合作社,形成“玉米村”、“淮山村”、“蔬菜村”等规模产业村。同时集中新建村农业生产基地,扩大现有种植规模,并引进农业公司、对口单位定点收购,动员村合作社与农业户入社,采取“公司+合作社+标准化+社员”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帮助农产品销售进入珠三角市场渠道。
 
  以“玉米村”为例,2013年,驻村工作组促成石背村与翁源县农科所合作,建成县内首个玉米种植基地;2014年,石背村的玉米种植规模从原来的92户852亩到144户1100多亩,玉米种植农户的收入从传统作物1900元/亩提升到3300元/亩,贫困户的收入大幅提高。
 
  见成效
 
  扶贫村集体收入翻5倍
 
  在三坑村的245省道旁,有一栋占地面积超过100平方米、2层楼高的农产品交易场所。这是厚街镇出资17万元为三坑村建设的农村综合服务楼。按照规划,该服务楼主要经营农产品收购、农资批发及日用百货,预期能为村集体每年带来收益2万元。
 
  为增强贫困村综合实力,厚街镇实现贫困村稳定长效脱贫,按照“一村一策”的要求,结合村实际,分别帮助石背、丰山、三坑三个村建设集体增收项目,增强贫困村综合发展能力,壮大村集体收入。
 
  除了帮助村建设农村综合服务市场,驻村工作组还为“四村”入股翁源县黄竹坪水电站和华为集团玫瑰园,为石背村、三坑村分别入股幌背绿化苗圃场、富源现代农业生态园。依托东华禅寺风景区和冷泉滩旅游景区的地理优势,分别为石背村、马墩村建设综合楼和农业综合服务部,开拓了生态旅游扶贫新模式。
 
  通过三年帮扶,“四村”集体经济收入在2012年平均不足2.2万元(三坑0.7万、丰山1.29万、马墩1.27万、石背2.87万)的基础上,2015年增长达到平均超10.4万元,增长5倍(三坑10.75万,丰山10万、马墩9.66万、石背11.26万)。更为耀眼的是,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在2012年平均不足2500元基础上,2015年增长到平均超9800元(三坑10499元,丰山10318元、马墩9441元、石背9018元),增长了3倍多,超额圆满完成了脱贫任务。
 
  看数据
 
  多点开花成效明显
 
  自全省新一轮“双到”扶贫启动以来,厚街镇对口帮扶翁源“两镇四村”448户贫困户1368人。至2015年底,厚街镇统筹帮扶“四村”的“双到”资金达2535万元,其中,帮扶到村资金2085万元,帮扶到户资金450万元。开展四村集体增收、安全饮水工程、农田水利、村道硬底化及村道太阳能LED路灯照明、村民文体活动室、村篮球场、村医务室、公厕、垃圾收集池等一系列强村惠民帮扶项目共161项;危房改造、一对一帮扶、慰问、助学、培训、新农合、新农保等户帮扶项目5375项。
 
  扶贫“双到”工作多点开花,实现了五个明显:帮扶村、帮扶户创收、增收明显,基础设施、生活条件、村容村貌改善明显和村级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明显提高,得到省市的高度肯定及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记者 吴金华)(来源:东莞阳光网)
 
上一篇:东莞整治涉黄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全市铺开
下一篇:东莞市委今日召开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
返回首页